带着科举文炮灰爹当考神: 28、靶子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带着科举文炮灰爹当考神》 28、靶子(第2/4页)

也有些人眉眼间泄露出心中的惶然不安。

    居高临下的明德帝睥睨朝臣,不急不慌的放长线钓大鱼。

    对他而言隐忍蛰伏已经是习惯了。

    眉头一挑,明德帝话语带着显而易见的怒火,不容置喙道:“宗正寺和礼部国子监三部门协作,将上书房所用四书五经等相关典籍在省府州县贡院公布,以证我皇家清白之名!亦也让天下所有学子皆可抄录成册,研究苦读。免得世家学子与寒门学子争论不休,互相心生委屈怨怼!”

    “另外再附上书房课程表一份,让天下学子,尤其是某些闲言碎语说朕,甚至暗中污蔑父皇容不得武将子弟出息,捧杀崔恩侯的人好好睁眼看看!”

    “武帝朝,所有皇子,以及皇子伴读都文武双全,所以才互相看不上眼,龙争虎斗!”

    “而崔恩侯的的确确乃是自己扶不上墙!”

    被点名的三部门恍恍惚惚。

    镇国侯率先出声:“吾皇圣明!”

    公布不公布书籍之类他们不中,反正皇帝如此坦荡如此直白,颇有武帝爷年轻时候铁血英明风气,那足以说明他们可以继续捧着爵位富贵个三代了!!!

    其他武勋见状一怔,但瞧着镇国侯如此积极的模样,也跟着跪拜。

    反正看皇帝看镇国侯的样子,对他们武将有利就行!

    文臣们看着齐刷刷跪倒一片,一声“吾皇圣明”喊得气壮山河,似能掀翻屋檐直冲云霄,来不及思索其他,齐齐跟着高呼。

    明德帝笑笑,一字一字,铿锵有力,带着气吞山河的傲然:“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我上书房的教育!”

    “我上书房的威名不容崔恩侯这个县试都落地的伴读诬蔑!”

    满朝文武闻言:“…………”

    皇帝好像依旧仇视崔恩侯,但是……但总觉哪里又怪怪的?

    下朝后,不少人暗戳戳凑在一起交流分析帝王今日之举,结果分析来回各有道理,只能感慨一句“伴君如伴虎”,便说不出其他话来。

    苏华应对了一天的试探交流,刚下衙回家想喝口水,岂料便听得管家来报亲家公亲自登门来贺苏瑾毅团榜第一的消息,克制不住揪断了一根胡须。

    他的亲家公,东问书院副山长尹框。

    未弱冠便蟾宫折桂,但他却是辞官挂印,游山玩水走遍三川五岳。撰写《游记》后又写《土仪特产》,诉说着民生风俗。

    后应东问书院邀请,被聘为夫子。

    担任夫子二十年,桃李满天下,端得是大儒风范。

    且膝下唯有一女!!!

    像他这种俗人,有儿有女有家族,图个子孙富贵,卷入些是是非非倒也算理所当然。可尹框向来淡泊名利,推崇耕读传家……

    苏阁老颇为不解,却也是含笑走向大堂,看向端坐的尹框。

    对方今年不过四十五,正春秋鼎盛之期,带着岁月积淀的沉稳。一身青衣,只木簪子束发,还颇有些颜回安贫乐道的架势,也透着些质朴气息。

    “亲家公,久等了。”苏华含笑作揖。

    “阁老您可打趣我了。”尹框侧身避开苏华的行礼,言简意赅,直奔重点:“我今日也是为瑾毅这混小子来。这回团榜第一,我总有些担忧。”

    冷不丁听得人如此单刀直入,向来说话拐个弯的苏华难得呆愣了一瞬,“这……这有何担忧?瑾毅的实力还是有的,去岁已经压着不让他下场了。”

    瞧着似乎要打官腔的苏华,尹框笑得意味深长:“那我还是我这个东问书院副山长消息灵通一些了。苏阁老您想张贴什么答卷,是朱卷还是红卷?”

    听得如此直戳要害的话语,苏华面不改色,“荣国公就算上奏张贴答卷,他可能想得没那么深远。”

    张贴红卷乃是蛇打七寸,真正能保证公平,威慑某些暗中“取士”操作。

    闻言,尹框话语重了几分:“我原配早逝,膝下唯有一女。这女儿又许了你家,豁出命才得了两个孩子。”

    “对他们我自当小心谨慎的。还望苏阁老您也小心些,莫要卷入这些是是非非斗争中。”

    “亲家公这是自然。”苏华笑着应下:“书院内若有些风言风语,也望亲家公您小心谨慎。”

    “瑾毅性情跳脱,不如您亲自教他下棋稳稳心性。”

    冷不丁听到这话,尹框神色带着些狐疑看向以保守稳妥为名的阁老:“由我带到东问书院,就不怕他被院长收为弟子?”

    “他本就是东问书院岑老夫子的曾外孙,副山长的外孙。光凭血脉就已经离不开东问书院一词了。”苏阁老说着垂首遮掩住双眸闪过的一丝悔意。

    昔年为了坐稳官位,他这个毫无背景的农家二代就得借着东问书院扎根。原以为学院派没有血缘纽带,干净纯粹些。可深入了解了,才彻底明白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

    东问书院目前有两派。

    一派自然是负责认真教学夫子以及纯粹求学的学生。毕竟好名声需要真材实料。另外一派自然是书院暗中渗透,想要把控文臣,左右朝廷局势的幕僚派。

    幕僚派以院长为首。

    这帮人也不是为了谋朝篡位自己当皇帝,只是想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河清海晏,辅佐自己认可的明君。就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般,以智安天下谋天下!

    为了彰显自己的才智,他们敢以天下百姓为棋,甚至敢以皇帝为棋,左右朝政。为此拿捏某些聪慧子弟,各种设圈下套,手段层出不穷。

    客观来说把苏瑾毅送到东问书院,有些羊入虎口之举。

    但却也是目前苏家保存些实力最好的办法。

    因为阁老有阅奏折,暗中拦截奏折的权利。

    相比拦崔恩侯的奏折,他苏华倒不如以退为进,先与东问书院的幕僚们周旋,曝光些是是非非。

    琢磨着走一步看三步,苏华也不多少说其他飞快命人打包苏瑾毅的行囊,甚至亲自把苏瑾毅送到东问书院,还叮嘱人好好读书,等明年直接下场参加府试,不用再参加接下来的三场县试。

    嘱咐好后,苏华碰巧遇到了东问书院的院长陈庭。

    与人手谈一局。

    “苏阁老,你的嫡长孙苏瑾瑜已是我嫡传弟子。”陈庭瞧着对方如同自己所料一般依旧稳稳当当下个棋,笑着落子赢了三子,边开口直言自己的态度,“所以我知道你的心意,瑾毅是个幼儿,又是尹兄的外孙。我没必要让他仕途也有污点。”

    “感谢您抬爱。”苏华起身,对着陈庭恭敬行了一弟子礼后,缓缓开口:“这张贴答卷……”

    “其实张贴不张贴答卷,我并不在意。”面对阁老的弯腰鞠躬,陈庭坐的稳稳当当,还打断对方的解释,道:“我只是琢磨不透明德帝对崔家到底什么态度。你常伴皇架,昔年还是上书房侍讲,总能揣测出一二来吧?”

    苏华腰更弯了些:“不敢忘记先生昔年的举荐之恩。以学生来看,明德帝之所以屡屡纵容崔恩侯,容得崔家次次放诞,是想得崔恩侯,确切说是武帝的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