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38章 登高5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第38章 登高5(第3/3页)

个龟儿成了皇帝呢?一想到这点,朱元璋锐利的眼刀就一个劲地往朱棣身上飞。

    朱棣默默缩在自家大哥的身后,隔三差五就要来上这么一遭,他习惯了。

    中唐。

    白居易道: “杜工部正直无畏,为救宰相房琯直颜犯谏,可惜啊……”先君不听。

    元稹素来知道好友的性子,闻言便打趣道: “若是你便不谏吗?”

    白居易洒然一笑,一派清正: “当然要谏,在其位谋其事,我等既在朝为官,自然要劝谏君王,为民言事。"

    元稹也是这个想法,但还是忍不住半是打趣半是感叹: “伴君如伴虎啊!”

    白居易摇头一笑: “陛下圣明,必不会如此。”

    洛阳。

    听到这里的李白叹了口气,沉默地和对面的杜甫碰了个杯,如太宗那样善于纳谏的明主,再难求了。

    杜甫也没有说话,他没想到,未来不仅是自己仕途蹭蹬,连大唐都风雨飘摇。自小受过的儒家教育让他心情沉痛,自己的遭遇,国家百姓的遭遇一齐压在他的心上,青年人朝气的面庞忽然添了几分愁苦.

    【贬谪的路上,他回到羌村与家人团聚,写下了有名的羌村三首,"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他似乎总能从一家一姓的遭推己及人,于是他的诗里不仅有自己的悲伤,还有百姓的血泪。《望岳》的凌云之情,好似竟是一场梦了。

    这样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大家初中早已学过的又一经典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的名篇一首接一首,可众人早没有看李白诗时的兴奋,他们半是期待,半是不忍地往水镜上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审言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茅草屋怎么能挡住凉冽的寒风呢?他的孙子,竟落魄到住草堂,还被村中的小童欺负,屋里连块全然挡雨的地方都没有!

    万里悲秋,艰难苦恨,他忽然愈发能明白那《登高》诗里为何会被解出那么多悲意,家国动荡、亲朋分隔、贫病潦倒……桩桩件件又是如何能承受?

    太极宫里的李世民同样也是这么想的,他顺着水的展示快速读着。

    读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时,他难掩气愤;读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时,他痛心杜甫的遭遇;

    读到"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时,他想起安史之乱里千千万万个如杜甫一般的百姓,叹息流泪。

    “国家动乱,给百姓带来的了多少苦楚!难怪杜甫诗里写得如此伤怀,再心性坚定的人,都忍不住倾颓吧!"

    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错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李世民越念呼吸越急促,短短几句念罢竟然至于瞠目,他忽然觉得自己小看了杜甫,小看了那一句"诗圣":

    推己及人已是难得,动乱之中写一姓遭遇概及百姓也是诗家笔,可是杜甫自己居所残破、潦倒不堪,竟然还想着大庇天下寒士,甚至为此不惜甘愿自己冻馁至死,这是何等的圣人心性?!

    堂下的魏征等人俱是面露动容,杜甫穷困至此,却仍有如斯心性,贤良至此,若是安平时日,入朝为官,必是万民之幸。

    “杜甫,无愧诗圣之称。”房玄龄对着水镜遥遥拱手。

    “有诗家如此,大唐之幸。”长孙无忌亦是拱手。诗已难得,更难得的,是那一片纯然的忧国忧民之心。

    未央宫。

    刘彻敛眉,一声感慨:“后世出了个好诗人。”

    他虽然更喜欢李白的悄恍之思,可没有人看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不动容。他是君王,富有天下,可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至诚,他自认尚难企及。/>看了一眼堂下同样有所震动的司马相如,刘彻再次摇了摇头: "汝不及也。"

    正被结尾几句震住忍不住有些鼻酸的司马相如:

    陛下我早就有自知之明了您能别看一次说一次吗?

    他本来打算闲时也学着写些诗,杜甫的诗可学性就很强嘛!现在……呵呵,他敢肯定他家陛下看了敢说一句东施效犟。

    不写了自取其辱。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