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的父母穿越了》 120-130(第9/20页)
天,袁博文就去晋州,他先到了粮行,粮行里面正在发放年货,几个铺子的员工代表都过来了,看着院子里堆放的米粮和棉衣,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
袁归主持发放,先叫了谢记当铺的掌柜。
“于掌柜,当铺一共是十二人,每人一件棉衣,五升粟米,东西都这儿。”
于掌柜有些年岁了,身上穿着的夹衣还是去年的,过来的时候,脸上都笑开花。签了字,就去摸棉衣,一边摸,一边点头:“这棉衣好!这棉衣好!”
跟他一起来的伙计早就眼馋上了,他身上穿的夹衣还是前年的,年轻人,长个儿快,现在他手腕都露了一大截出来,手上都是冻疮。
他要摸棉衣,被于掌柜拍了一下手,他笑着说:“掌柜的,我的棉衣能不能先拿?”
于掌柜回头伙计一眼,见他的脸都有些青紫了,点头许了。
“拿吧!”
他让伙计报了尺码后,抽了一件棉衣出来,递给伙计。
伙计立马穿上了。院子里其他人都看着,眼睛都有些直了。
“这棉衣真好!看着就暖和!”
“那是!我们谢记的东西就没有不好的!”
“这棉衣在布庄可是要二三两银子呢!”
袁博文在影壁那儿看到这一幕,轻咳了一声,袁归听到动静回头,见到是袁博文,连忙过来了:“老爷!”
其他人也纷纷招呼上了。
袁博文看了看发放的年货。粟米跟粮行卖的一样,棉衣蓬松柔软,一摸就知道里面的棉花不少。应该是妻子和女儿特意交待过,做的很厚实。
他问穿上新棉衣的伙计:“怎么样?暖不暖和?”
伙计连连点头:“暖和!很暖和!”
袁博文笑了,拍了拍伙计的肩膀,让袁归把手头上的事情交给其他人,两人一起来的粮行的仓库。
“过滤壶还有多少?”
袁归回话:“不多了!老爷,我正要跟您和夫人说,郴州那边许多人专程过来购买过滤壶。那边的粮行要不要也开始售卖过滤壶?”
袁博文摇头:“不用了,把这边剩下的也全部收起来,以后都不卖了。若是有人问起,你们就说,已经卖完了。如果有人觉得手中的过滤壶没有了过滤芯成了废物,谢记粮行可以回收。回收的价格壶和已经用过的过滤芯都是一钱银子。”
袁归一句话都没有问,应下来了。
袁博文又去了码头那边的宅子。把过滤器传给了袁淼。
谢记粮行的促销活动提前好几天就挂出了告示。到了活动的当天,粮行门口排起长队,许多流民连夜就开始排队了。粟米和黍米他们买不起,但是十文钱一升的米糠问题不大,大不了几家人一起购买。
一升米糠可以让一家五六口人吃上好几天了!往年的米糠都比这个价高了!
谢记粮行也料到了购买米糠的人会有不少,单独支出了一个摊面。有买到的流民开袋看了一眼。袋子里面的米糠一点儿霉味都没有,反而散发着一股米粮的清香。肉眼可见米多糠少。
他忍不住抓了一把出来,周围的人许多都看到了。
“这米糠真不错!”
“那是!你们也不看看谢记的东家是谁!”
有人问,有人答,袁大人几个字很快就在人群里传开了。
第125章 第125章 反了
念荟把在街上看到的这一幕告诉了谢云溪。
谢云溪笑了, 心里却在感慨,在现代喂鸡喂鸭的米糠在这里都是好东西了,十文钱一升售卖, 还都在说便宜, 这个价换成人民币, 那也是二十元左右了。
一升也就三斤多一点, 三斤多的米糠卖二十多元,他们赚得不多, 但也在赚。
这里的粮食产量太低了,局势又不好,人活得还没有现代的牲畜好。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啊。
她把整理好的红包给念荟:“明天军中有一趟车去晋州, 这是晋州那边府里和码头那边宅子里的红包,你带过去分给他们, 一人一个,上面都有名字。”
念荟接过了,笑吟吟曲了曲身:“我替他们谢过老爷夫人了!”
谢云溪笑着摆手,又交待了一些事情。过年了, 既要开心,也要安全,两边府里都一样。念荟应了下来。
转眼年过去了,初八这天大太阳出来了,郴州城内人流如织, 袁博文换了装束陪着谢云溪也在其中, 两人在一众护卫暗中拥簇在街上转了一会儿,又上了城墙。
北地的初春依旧一片荒凉,苍茫茫大地看不到一点儿绿色, 城外的流民排队进城连绵了数百米,北风呼呼吹来。谢云溪一时间有些恍惚,去年逃难时,他们也跟城下的流民们差不多,不过后来,他们却去了晋州。时局变迁,最终还是来到郴州。
念荟眼尖,低声说:“夫人快看,那边是不是有车过来了?”
袁博文也看到了,他皱了皱眉。这时候有车过来,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果然,没一会儿,亲卫队长连虎过来了。军中有紧急军务。
谢云溪笑着说:“你去忙吧!我一会儿就回去。”
袁博文有些愧疚,谢云溪整个孕期,他陪伴在身边的时间不多。尤其来到郴州之后,几乎每天都在早出晚归,一连出去大半个月的情况也有。
好不容易逢了过年,今天才陪着逛了一会街,事情又来了。
他替谢云溪拢了拢斗篷:“我先去看看,如果事情不要紧,我一会儿就回来了。”
谢云溪点头。袁博文走了。但谢云溪在郴州城墙上走了一个多小时,袁博文也没有回来。她于是明白了,一定是又出了大事。
谢云溪不再等了,回到府衙,心里也安定不下来,但是袁博文直至转钟也没有回来。她熬不住了。
睡了一会,迷迷糊糊中感觉旁边多了一个人。转过身,看到是袁博文,谢云溪的睡意没了。
“怎么这么晚了才回来?军中出了什么事情吗?”
袁博文的手伸了过来,一片冰凉,眼睛睁着:“云溪,朝廷要和谈了。”
谢云溪吃了一惊。
袁博文的脸和他的手一样冰凉,鬓角的头发结上了霜花,唯有呼出的气有些温度:“贺师傅回来了,他把信送到了。岭南关家的关轩给我们写了一封信,说朝廷要和北凉和谈了,准备将北地十六州割让给北凉……”
谢云溪怀疑自己听错了:“割让北地十六州?”
袁博文点头:“除此之外,应该还会有一些赔款……”他顿了顿,“关轩说,北凉的使者提到了我,我也在朝廷和北凉和谈内容之中。”
谢云溪喘不过气来了。
关正过世后,庄静给岭南关家去了一封信。关家是岭南一带的世家大族,如今的家主正是关正嫡亲的兄长关轩。
袁博文也想跟关家搞好关系,便把关正去世的实情写在信里,让威远镖局的贺师傅他们一并送去了岭南关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