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反派只想走剧情[穿书]》 6、痛恨(第1/2页)
左颂世一早便让人把黎筝瑞抬到后院的卧房。
那间卧房偏僻,且荒废多年,原主也是把他丢在那儿的。
因着没人打理,房外积了厚厚一层灰,不引人注目。
见黎筝瑞意识仍是昏沉,左颂世随意找了个借口去看姜弘遇。
果然被盯了一整晚。
见到他时,眼圈都是黑的。看来想了不少办法出来,可惜没成功。
姜弘遇惊喜模样就差写在脸上,刚盘算着准备开口,高大蛾便上来与左颂世耳语几句。
自然是说昨晚的事。
左颂世点点头,大手一挥,顺势便把姜弘遇打发到黎筝瑞身边做小厮。
如今他应当正照顾着黎筝瑞。
左颂世不担心露馅。
以黎筝瑞现在的性子,心下是感激的,嘴上也说不出来,不会主动提起。
少年人,终归是脸皮有些薄。
左颂世能想象到他那副纠结的模样。
还挺可爱的。
他嘴角不禁微微勾起。
只要趁热打铁,让他听见杜纵与自己交谈,这恶毒形象也能逐渐根深蒂固。
“殿下?”
杜纵的声音把他拉回眼下。
“杜使君难得来孤府上一趟。”左颂世顺着他的话,露出几分玩味的笑容,“难不成,又有好事了?”
杜纵作为垣州州牧,本该与他这个异姓王一同管理垣州。
然而原主倚势挟权,杜纵又是个欺软怕硬的,刚上任他便找上门来,与原主商量好,划分区域利益后就此井水不犯河水。
杜纵心领神会地一笑,摸了摸胡子。
“自然是有好事啊,殿下。”他靠近左颂世身边,神秘兮兮道,“圣旨今日刚到,说是要给垣州兴修水利呢!”
左颂世面上一喜。
“那依杜使君的意思……”
杜纵做了个手势:“这个数,如何?”
左颂世看他比了个三。
意思是上报时,修一里报三万贯钱。
真够黑的。
饶是对这方面不太懂,左颂世也知道,这绝对超出实际用钱一倍之多。
垣州地小,也有近千顷,再加点边角料,能吞下的银子怕是比开销都多。
这般想着,他点点头:“如何分?”
“就按老规矩,殿下以为如何?”
“不错。”左颂世满意道。
屋内的黎筝瑞仔细听着他们声音忽大忽小的谈话。
有些听不真切,关键地方倒是一字不差。
他眉头紧锁。
听起来这故陵王和州牧早勾结到一起去了,连保民益民的水利工程都敢贪。
故陵王是挺奇怪。有时像是被夺舍般,面上一个模样,背地里又成了另一个样子。
昨晚那水盆一打翻,水珠溅到他脸和头发上。
只有几滴,摇摇欲坠,将他抹得和死人一样白的脸衬得活了些。
一旦不仰头看人,就显得好欺负。
若他不慎跌入水池,再从水里起来,瑟瑟发抖地裹着大麾擦头发的模样,定是要比装腔作势时顺眼不少。
也不知他这身板,掉进去会不会又病个三五天。
黎筝瑞脑袋一垂,猛地把思绪拉回来。
追根究底,故陵王怪是怪了点,却也不至于拿百姓开玩笑。
黎筝瑞兀自思考着,就听那个比较苍老的声音说话了。
“对了殿下,您昨日迎的那新人……可不要紧吧?”
左颂世瞧着杜纵试探的态度,笑道:“自然是不打紧的。他浑身都不能动,能碍事到哪儿去?”
“不能动,那也是一时的。”杜纵皱眉道,“殿下知他性情,皇上既说是请他好生休养,这养好了,又是不同光景。”
左颂世点点头,笑得真心实意。
他瞥了眼看起来破旧的房屋:“杜使君放心,如今黎夫人对孤可不会说什么。”
“此话怎讲?”杜纵见他胸有成竹,奇怪问道。
“孤早猜到他会提防着。”左颂世得意道,“孤故意使他误解,他以为孤在暗中助他,却因难言之隐不能表明。”
他撩拨挂在脖颈上的珠串,不以为意:“昨晚看他模样,定是被孤骗过去了。”
黎筝瑞眉头骤然压低。
故陵王……竟是这样的人?
“黎夫人终究是远离朝堂,这点小把戏就能把他耍得团团转。”
左颂世轻叹一声,话中的轻蔑毫不掩盖。
杜纵闻言,先是惊喜,而后又转为担忧:“殿下可敢肯定,他就没察觉出异常来?”
左颂世顿了一下。
怎么问题那么多!
他开始胡扯。
“孤做得隐秘,常人察觉不出,反倒是他这样上过战场,恰好有些心眼的人,才能发现端倪。”
“他以为孤要使他蒙羞,孤却没有。偶尔好生待他,他起码也会以为,孤是动了恻隐之心。”他打着手中折扇道,“总之,他不会知道这事,就算知道,孤也能搪塞过去。”
杜纵恍然大悟,连连称赞道:“殿下真是高明!殿下深得龙意,回京指日可待啊!”
左颂世手中折扇抵着下巴,一幅受用的模样。
他清楚,杜纵巴不得他赶快回去呢。
若他真去了神京,杜纵这个州牧当得才算实至名归,还不用受气。于是杜纵明里暗里都是怂恿,只希望自己赶快离开。
这种话却恰好踩中原主的心思。
他上疏,要将黎筝瑞当做侍妾抬回府,也是因为这个。
在这方面,原主可以说是单纯至极。他想着,只要自己的举动能让皇上高兴,兴许一朝飞去神京。
虽承了爵位,但垣州终究是个小地方,满足不了原主的野心。
他更想步入朝廷到皇上身边,接受万人敬仰。
这次上疏也是得了一个云游中的朝臣暗示,原主才去打听,想出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方法。
当然,这个朝臣是皇上故意派来的。
历经朝政更迭,异姓王的领土不断缩小,封地愈发偏远,但仍是握有大权,尤其是该州兵权。
新皇无比忌惮。
更别提这两年各地百姓不忍苛政,纷纷起兵造反。
这些人大部分还是黎筝瑞压下去的。
黎筝瑞了解原因后,也上谏劝过皇上,大多是轻徭薄赋,造福百姓的。
皇上也认同,吩咐照着做下去。
黎筝瑞不是没看过拟出来的文书,但由于不问政事又不爱看字,精不过官场上的老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