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朋友们带飞的日子[种田]: 200-2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被朋友们带飞的日子[种田]》 200-210(第13/20页)

远志看向林煜文。

    林煜文也算是与丁厉豪攒出来默契了,他微微笑着不说话,只等丁厉豪开口。

    丁厉豪却突然叹了口气。

    怎地,正聊着美食这么开心的话题呢,他这冷不丁地叹气是几个意思?

    瞬间,丁厉豪就吸引了另外三人注意力,尤其是王远志。

    被人问到,丁厉豪便就坡下驴,笑眯眯说起:“林老哥家里农活儿忙,这不,明儿他们就得乘高铁回去呢。”

    嗨!这算什么麻烦。三人心里都不把这句话当回事儿。

    毕竟现在国内这交通物流建设的,只要手里捏着钞票,去哪儿不简单?

    丁厉豪眉毛又皱起来,就连语气也装模作样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林老哥家地实在不多,其实我也挺喜欢吃土豆,而且我跟你们讲啊,他们家的芋头炖鸡,也是一绝呢!”

    这句话刚说完,丁厉豪就偷偷摸摸捂着嘴巴看着另外三人:“上次见着王爷爷,我都不敢跟他说。”

    王远志那颗心呐瞬间就怦怦跳起来,老爷子身体攒了一堆大大小小毛病,多的不敢吃。但同为吃货的他尚还年轻,光是看丁厉豪说话那表情,王远志就在脑子里脑补那芋头炖鸡的滋味儿了。

    当然,回过神来,王远志也得对丁厉豪表示感激:“多亏你上次没说。”要不然他这当小辈的,还不知有多麻烦呢。

    都不用想,今天这顿饭里头没有芋头炖鸡就知道,林煜文送来的芋头肯定是没有了。丁厉豪又不是那小气人。

    家里还真藏了二斤芋头的丁厉豪迎着王远志无比信任的眼神,他心虚片刻,但想想上次在林煜文家干活差点命都交代在那儿,再想身边这一群兄弟怎么能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的劳动成果?

    统统都要被拉去地里干活、干活!

    丁厉豪把上次林煜文电话里的意思大概复述一遍,吃货王远志就耐不住了,急吼吼催林煜文今年一定要多种土豆芋头才是。

    都不用林煜文说话,丁厉豪就帮他开口了:“多种个屁!他还得忙着村里有机农业建设呢,自己家地都忙不过来。之前村里别家还没搞有机菜时还能花钱请人来干活,但他们家家户户自立门户后,不得干自己家的啊?”

    这话说的,就好像丰隆村的村民多没良心似的。不过倒还真能把这群不事生产的三代们糊弄过去。

    王远志带头,三人纷纷要帮林煜文出主意。

    丁厉豪却摆摆手,带头道:“我问过了,他那边今年已经提前多育了种苗,等下下周种时,我准备亲自过去帮忙。”

    他那语气说得特自然,言外之意流露出的意思是,都是自己人,亲自帮忙才能显出诚意。

    三个大少都没经历过农活的摧残,反正一听丁厉豪亲自要去,寻思着要跟林煜文打好关系维保口舌之欲,都承诺到时跟丁厉豪一起了。

    林煜文憋笑憋得好生辛苦。

    好在这一顿饭他丁厉豪第二大目的也在于此了。第一大目的,肯定是看林煜文生意都拓展到京市了,帮他扩充扩充人脉,这也算是请林煜文出场的劳务费了。

    两个目的都达到,这餐饭也就进入尾声了。

    饭局结束,只有小孩子林锦书是最大赢家,吃得肚皮滚圆。

    晚上京市大多景点都不营业了,林煜文便拉着儿子在什刹海附近逛胡同。

    林锦书一天吃得贼好,晚饭后又被遛了一个多小时,十点半到酒店又洗了个澡,等上床刚沾枕头,他就睡熟了,连带着第二天坐高铁还昏昏欲睡呢。

    ……

    王敏芳是镇上红薯粉店老板老黑的表妹,她家之前是种植紫薯的,只不过去年紫薯市场不太好,基本就没赚着什么钱。

    不过想想也是,这两年紫薯市场大热,不少种植户也跟进种紫薯,种的人多了,自然价钱就卖不高。

    紫薯这玩意本身产量就比不上红薯,要是连单价都卖不高,继续种紫薯也就勉强维持个生活。还不如干脆种小麦呢,毕竟小麦种收全程都能用机器,省力得多。

    可要是家里真改种小麦,也用不着留这么多劳动力啊,家里二老就足够照料家里的地了。种小麦又赚不了多少钱,她得跟丈夫一起出门打工。

    可几年前她跟丈夫回来种紫薯,就是不想大宝当留守儿童。总不能把大宝供到初中了,再让二宝三宝在家留守吧?

    王敏芳心里不甘,眼瞅着再过一月,地里的早油菜一收就又到种紫薯的时候了,今年……究竟还要不要育紫薯苗了?

    王敏芳家跟一般人家还不太一样,家里是她做主,公公婆婆也都听她的,丈夫跟公公一样都是老黄牛的性子,而她婆婆也是个开明的,当初她一嫁进来婆婆就直接把家交给她来管。

    到现在王敏芳都还记得很清楚,婆婆说她是家里唯一一个上过大学的,她有知识有文化,家里大小的事理应她来负责。

    虽说只是个普通民办大专,可能得到婆家这样的看重,王敏芳也是心存感激,这不,她前两年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便是回来种紫薯。

    不光是靠种植紫薯赚了一笔不小的钱,关键是家里三个孩子也都挺有出息,老大老二都是学校前十,老三虽说还没读小学,可眼瞅着也是个听话乖巧又激灵的孩子。

    这不,整个家庭又走到岔路口了,家里丈夫公婆也都在看她。

    邻里邻居也给过建议,不外乎是俩大人趁着能干厂子里还要,赶紧出门打工赚钱,把家里的地都种上小麦,孩子交给老人来带。

    不光是邻居,就连娘家人,也都这么跟王敏芳说。

    王敏芳知道他们这也都是好意,是从别人家看到结果还不错的事业方向。

    可王敏芳一想到留守儿童这个词,她就浑身不得劲儿。即便是清楚公婆都是明事理的好人,绝不会胡乱惯孩子,王敏芳就是不愿意!

    思来想去,王敏芳心里也没个主意。

    眼瞅着距离做决定的时间越来越近,王敏芳更加心慌意乱。

    实在是在家憋屈,王敏芳决定出门走走。

    出门,也是在镇上逛街。

    不过得益于镇上这两年的发展,好多外地网红和从事相关行业的年轻人涌入,连带着镇上的经济也渐渐好转起来。一些店面陈旧的店铺里,竟然也出现了很多前些年只能网购的新鲜玩意儿。

    王敏芳是个勤快人,她出来得早,甚至还看到了镇上通往市里的公交车尾气。

    眼瞅着镇上街景和前些年大不相同,不少老人脸上也都带着积极笑容,不再跟以往那样死气沉沉的,王敏芳就不舍得走。

    ——毕竟,他们丰隆镇跟别的镇子不同呢。

    走着走着,王敏芳发现走到表哥家店门口了。

    老黑招呼表妹进来坐坐,王敏芳也不客气,进来讨了杯水喝着。

    老黑那边其实也挺忙,前阵子物流又复通了。约莫还是自家粉条质量好,年前不少顾客又回购了呢,甚至还有还多建议提高销售量,整个一次购买十斤八斤的建议。

    今儿个老黑就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