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始皇吐槽历史课: 67. 珍妮机 嬴政:朕知道你没钱,不会薅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听秦始皇吐槽历史课》 67. 珍妮机 嬴政:朕知道你没钱,不会薅你……(第1/2页)

    【轧棉机能在短时间内去除棉籽,而弹棉花需要使用四尺长的木制绳弦大弓。在此基础上,棉花才得以处理好,可使用手摇纺纱车生产棉衣、棉被。】

    如今嬴政手里所获得的棉花不多,且多为野生棉花,用途不过是想帮助军中御寒,因此只需关注轧棉和弹棉花两个步骤。

    由于原料不足,还需同麻衣结合辅助。来不及纺出独立而完善的棉制品,不过也能些许改善御寒状况。

    另外,想要推广到各地和大部分人的话,还需来年引进棉花种子,不断改良后进行种植培育。

    嬴政将想到的这些步骤,配合着棉花处理的图纸,一一写了下来。

    有理有据,不愧为古代版的学霸笔记。

    【这些都使我们的棉纺织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的其它国家。直到近代巨变后,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小农经济才彻底瓦解。】

    听到这里,夏安夷发出了感慨:“还以为纺织机是从珍妮机开始的呢,原来在西方的工业革命前,我们古代已经技术很发达了呀。”

    说起纺织机,一般想到的便是西方。但实际上古代本土的纺车,所具的雏形也完全不差,甚至曾遥遥领先过世界。

    原来不仅是四大发明,许多技术都曾在她所在的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也许有些湮灭淘汰了,也许有些能从历史书或图册的某个边角。

    在偶尔翻阅时,还能蓦地窥见其边角般的浮光掠影,能见到祖辈们的智慧结晶。

    当然,除了读起来有些似是而非的历史知识,她还有幸能听老祖宗给自己“补课”,针对这些进行补充。

    嬴政听到她方才的话语,拿笔杆戳了下她虚拟的“翅膀”,似是带点嫌弃地纠正道:“你们口中的先秦时期,即为当下。”

    “丝织品的工序早已非常完善,除了有相关的官员和工匠世代传技以外,还有手摇纺车和踏板织布机这些工具。”

    “只不过与之后的朝代有所区别,需依赖于手搓来加捻或是合绞罢了。”

    纺织机具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在西周时期出现了,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秦汉时能使用提花机、斜织机。

    虽效率上不及后世的纺织机,但这些纺织工艺也不差,因此嬴政才有信心派人去寻找棉花,对其进行研究和运用。

    所以她不必像没见过世面一样,仿佛他是徒手抓饭的野人一般。

    没有见过世面的夏安夷:“……”

    老祖宗难得有闲情解释,她自然顺势随台阶而下:“是我了解知识浮于表面,以后一定端正态度。”

    漂亮话谁不会说:“向你学习。”

    啧,也不知是不是错觉。

    总感觉对方的唇角微动了下,是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弧度:“朕不过是观察仔细,加上实在看不过去,你们后世学子只会对着考点囫囵罢了。”

    嬴政表示,他只是看对方不顺眼而已,所以难得大方讲了下秦国的纺织业情况。

    他绝对不吃她这一套。

    似乎是想到什么后,他侧脸映在烛光里,半明半昧间意味不明地问:“那西方也有纺车,一开始还比我们落后?”

    虽然平日里互怼、老祖宗经常看她不顺眼,但问及关键问题时,还是习惯性地、不知不觉中用了“我们”。

    她眨眨眼,不好意思说按照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还真不在七国的范围内。若放到对方所处的时代,先前那声“蛮夷”可能没问题。

    不过对方在潜移默化中,似乎是默认了这声“老祖宗”,可能这就是洗脑的力量吧。

    在老祖宗的心中,西方的形象应当一塌糊涂。

    但是夏安夷觉得,可以再差劲点:“是啊,后面他们不知怎的就开窍了。”

    而且光有技术的开窍,明显还远远不够:“西方通过掠夺、殖民等一类的不光彩手段,将这些初级的工业产品进行了倾销,于是完成了资本积累。”

    对方的飞速发展,都是建立在其它土地的压榨上为代价的,所以被称为“每个毛孔上都渗透出鲜血”。

    嬴政听不懂这些专有名词,不过能猜测一二。

    方才光幕里的“地中海”周围的土地,虽模样平坦但耕地碎片化,又标注了气候不佳。因此难以发展类似这边的农耕文明。

    没有大规模的农耕,该如何存活呢?

    自然是发展、到外面寻找资源的“海洋文明”了。

    只是没想到,他所在的这片土地和人群,日后也成了其搜刮资源的一环。虽然这片土地朝代不断更迭,但也算是自己人内斗。

    外面的人跑过来挑衅,便不能是容忍之事。

    嬴政淡淡道:“这般狭小之地,也能想出如此阴损的方法?”

    他深呼吸了下,突然发现后面的朝代拉胯得一批,比胡亥那个混犊子还没用,直接把朝代连带着整片土地都险些作没了。

    都干什么吃的。

    不行,一想胡亥他的心情也瞬间不好了。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又何必在这区分谁更差呢。

    夏安夷轻咳了声,继续上眼药:“不止呢,你要知道他们那边天气不好,容易心生扭曲的。”

    “也有可能曾经被我们碾压过,所以小人得势后就猖狂起来了。”

    曾有考古学家表明,在兵马俑坑出土的头骨中,有疑似白种人的dna。便推测秦始皇在大兴土木中曾雇佣过“洋工”。

    同样也说明了,即使是在丝绸之路开发之前,两地的文明并没有完全独立。

    也许有生之年,还能目睹老祖宗暴打对方?

    【那么讲到我国古代的棉纺织业,作为经常在大题中出现的对照组,我们来讲讲西方的珍妮纺纱机。】

    【它由英国的哈格里夫斯所改进,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适用于棉、毛、麻纤维纺纱。极大地提高了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被认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图中的“珍妮纺纱机”似乎构造繁琐,再加上运用了透视原则。同古代的纺织机具的平面机构的图纸比起来,似乎更难以入手。

    夏安夷轻声提醒:“图上这个是改良过很多次的纺纱机,是比较大型的那种。”

    还是从最开始的原理入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嬴政抬杠:“你吃不了,不代表他人不可。”

    夏安夷:“……”

    行吧,对方不仅在参悟笔记方面是学霸,身后还有不少技艺卓绝的专家,能随时听候发落进行研究呢。

    【最初的珍妮纺纱机结构比较简单,它用四根支柱和几根横木,组成一个长方形的机架……】

    【在机架的一侧,安上一个带有摇柄的大轮子。大轮子上绕着皮带,皮带又绕在机架下面安装的一根转轴上……】

    【哈格里夫斯便是将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一次性安装了八个纱锭,用同一个纺轮带动,因此将原本的纺纱效率提高了八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