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嫁混混: 90. 第 90 章 事业最大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八零年代嫁混混》 90. 第 90 章 事业最大(第1/2页)

    中午李蓁蓁和周大妈在外边吃的饭。

    周大妈的参考给她帮了很大的忙,李蓁蓁怎么好就饿着肚子让人回去。

    自己做饭也没有多好吃,干脆就在外边请周大妈吃饭,也不用回去起灶。

    下午李蓁蓁正式选定一家店铺,给了一年的租金。

    店铺就在百货市场与市场街之间,距离她住的房子不是很远。

    李蓁蓁很满意店铺的位置,位于莲花湾的主干道上,也是最热闹的一条街道。

    也不需要在市场街上开店。

    市场街上的各个店铺,逐渐形成了一个团体,基本上保持在一定平衡,她不能轻易打破平衡。

    她那般闯入的话,绝对会感受到市场街店铺的空前团结。

    大家赚钱就都赚钱,不赚钱就都不赚钱,谁也不眼热谁。

    平衡打破之后,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了。

    别人赔钱你还在赚钱,那怎么看都会遭到攻讦。

    不是李蓁蓁自大,而是她对后世的审美有信心。

    超前了十几年的审美,再融入年代特色,她做出来的衣服也不是什么露骨的和过分花里胡俏的。

    赚钱是一定的。

    店铺内部的空间足够宽敞,是两间房子打通成的一间。

    内部一定要宽敞,能够让顾客走动开。

    不能还没走几步,就走不动了。

    像是李蓁蓁在县城逛的第一家店铺那般,地上摆放着无数还没拆包的衣服,杂乱无章。

    客人进去看看完全没有下脚的地方。

    李蓁蓁要做的就是让顾客有下脚的地方,还有能够自由是试穿衣服。

    体验感一定要好。

    只有体验感上升,成交率才能上升。

    确定下来之后,李蓁蓁先送周大妈进了家,也见到了一个意外的客人。

    “蓁蓁,你回来了。”王夫人拉着身侧的女同志站起身走上前去。

    “伯母,你们都认识?”李蓁蓁反问道。

    她也不好直接说一句来找我的,这里是周大妈家中,不能因为自己认识王夫人就乱打招呼。

    想到这里,李蓁蓁还是奇怪,她也没听周大妈提起过认识王夫人。

    她还认认真真在脑海中回想了一遍,回想周大妈在同她提起制衣厂的时候,确定没有讲过认识王夫人。

    看见门口的动静,周大爷就走上前来,先接过周大妈手上拎的袋子,笑呵呵解释:“蓁蓁,这是来找你的,在隔壁拍门,我就给请进来了。”

    那时候周大爷正在院子里听收音机,他本来不想搭理隔壁门外的动静。

    结果他听着外边的声音久久不散,竟然站在外边谈起了话。

    也是从话语中他听出来是制衣厂的人,李蓁蓁和老伴出去寻找店铺了。

    这边制衣厂的人来了,周大爷思来想去,工作上的事情更重要。

    于是他便打开门,对着两位女同志解释了解释。

    在知道自己是房东之后,她们俩就走了进来,大门没关。

    双扇大门全部打开,周大爷就让两人坐在院子的石凳上,他自己坐在走廊上继续听收音机。

    换做是其他人,周大爷会放任不管。

    这是制衣厂便不同了,周大爷知道李蓁蓁正在和制衣厂谈生意。

    那孩子老伴也很喜欢,很有礼貌懂事的一位女同志。

    也不好让人家一直在外边等,那样本来能够做成的生意,态度上也低落了几分。

    听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李蓁蓁连连道谢。

    如果不是周大爷将人请了进来,还不知道要在外边等候多久。

    接着人到自己家后,李蓁蓁才继续开口:“伯母,你们快坐下,我这才刚回来,让你们等久了。”

    她去屋里给两人倒水。

    家里没有茶叶,她在水中放了些白糖。

    她在赵学贤家中的时候,喝的都是茶,她也不能太磕碜,直接拿白开水招待。

    李蓁蓁在倒水的时候,心里浅浅猜了一下王夫人今天来找她的目的。

    绝对不是因为服装厂的事情,肯定是因为私事。

    她再大胆假设一下,王夫人来的原因是身侧那位年轻的女同志。

    果不其然,她坐下后,只听对面的人说:

    “蓁蓁,今天也是我们来的突然,主要是事情紧急。”

    “这是我娘家侄女,马上就要相亲了,你看看这肩膀和我一样的毛病,上愁人的慌。”

    王夫人说着指了指身旁女同志的肩膀。

    这是她娘家的老来女,谁也没想到临到四十多岁还能有这么一个女娃娃。

    家里也都有工人,原先的孩子也长成了劳动力,能够帮家里分担,突然又怀上了个小娃娃。

    这就是来享福的。

    家里都疼爱这个女娃娃。

    这次介绍的婚事家里条件也是最好的,男方各方面条件都不错。

    最关键的是男方家里三个姐姐,就这么一个男孩子。

    去了不说能当家做主,至少不用受那些妯娌的气。

    再好的妯娌不是一家人,心也不在一处。

    也许新婚刚开始那个阶段,小夫妻能够和家里的大哥大嫂们相处的来,时间长了,难免有个磕磕碰碰。

    再加上以后生了孩子,还要去看爷爷奶奶有没有偏疼哪个孙子。

    未来遇到的事情一关比一关艰难。

    本来生孩子就够不容易的了,还要再加上那些乱七八糟的难事。

    所以男方家里只有姐姐没有兄弟这一条,让他从众多男同志当中脱颖而出。

    男方家中条件他们打听的一清二楚,三个姐姐都疼爱小弟,男同志自己也很争气,同样是厂里的工人。

    家庭关系简单,嫁过去不用受气,没有妯娌就避免了未来发生的很多摩擦。

    王夫人也很疼自己这个小侄女儿,一是因为年龄小,二是她们肩膀都是同样的宽。

    身材十分不协调。

    对于这次相亲,家里也都很重视。

    家中只有一个男孩的条件不是多好找,其他的倒是次要的。

    人品长相俱过关,王夫人想要侄女把握好这次相看机会。

    她年轻那时候没少和妯娌们怄气。

    后来随着丈夫在制衣厂的工作升职,自家分配了房子,住进了家属院。

    离开了那几个妯娌日子才好过。

    那时候她宁愿花的钱少一些也不愿意听那些妯娌说三道四。

    今天说婆婆偏疼我家孩子,明天说婆婆偏疼那家。

    吃饭都不能自己做主开灶。

    想要给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