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122章 第122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第122章 第122章(第2/6页)

两个衣兜,进门前赵柯又塞给他两盒烟,给赵村儿大队说好话:“赵村儿大队挺实诚的,我和刘志刚也跟赵柯打过交道,应该不是为了占便宜。&34;

    张场长睨他,揭穿:&34;老方,又收好处了?&34;

    老方干笑两声儿,&34;熟人给两根儿烟,哪算收好处啊,我是听

    老刘说过,这个赵柯挺有本事的,我直接给人拒了,万一耽误啥事儿,罪过不大了吗?&34;

    &34;能耽误什么事儿。&34;

    老方试探地问:“那我让人回去?”张场长瞪他,&34;都带过来了,还让人回去,不是得罪人吗?&34;

    老方笑起来,“我这就去叫他们进来。”

    张场长严肃地提醒他:“你也注意点儿影响,别太过分。”

    老方手不自觉地拂过口袋,嘟嚷:&34;老方我又不傻,别人也没那么大方啊……&34;买猪送礼的可不多。

    片刻后,赵柯三人进来。

    张场长换了一张脸似的,伸手,“赵大队长,赵同志,石同志,久仰赵村儿大队大名,幸会幸会。&34;

    赵新山和赵柯分别跟他握手。

    石头沾俩人光,也握上了养猪场场长的手。松开之后,他还有些回不过神,甫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这都是他心里“不得了的人物”。

    “请坐。”

    张场长招呼三人坐下后,很和气地说:“我听老方说,你们想赊猪崽?实在抱歉啊,我们养猪场有养猪场的规定,还要对上面领导交代,不能赊账。&34;

    赵新山听到后,神色还好,石头则是坐立不安。被拒绝很正常。

    赵柯心平气和地说:“张场长,您先别急着拒绝,可以听听我们大队的想法吗?”张场长可有可无地点头,不觉得她能说出什么花来,让他同意赊账。&34;其实我们大队账上有资金,之所以提出赊账这个主意,是想加深跟县养猪场的联系。&34;

    &34;哦?&34;

    赵柯抛出赵村儿大队的优势,&34;去年我们大队买猪,还是租用了县养猪场的小货车,今年我们开我们大队自己的拖拉机来的;我们赵村儿大队跟我们公社其他大队初步结成了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打算一起在农业上向前跨越大步;我们公社大力扶持我们大队的发展……&34;

    张场长不得不打断:&34;这跟县养猪场有什么关系?买猪崽赊账,对我们没什么好处,拿不到钱,我们养猪场为什么不自己养?猪出栏后,收益更高。&34;

    赵柯道:“按照我们大队去年一年养猪的经验

    ,避免不了的是成本问题,养一个猪,从饲料到人工,再有个病啊灾啊的,饲养成本直线儿上升,养猪场需要承担的压力就会增大。&34;

    &34;以县养猪场现有的规模,要控制体量。种猪带崽,选出一部分健康的猪崽饲养,多出来的,才会卖出去。&34;

    张场长表情没多少变化,“那又怎么样?”

    &34;国家对养猪的扶持力度很大,不知道您知不知道今年首都要组织一场专业养猪培训?&34;张场长坐姿起了些许变化,身体微微前倾,&34;你们大队怎么知道的?&34;双山公社是县里比较偏的一个公社,赵村儿更

    是偏僻,按理说他们应该没有信息渠道……

    赵柯笑道:“我还在农业部报了名。”

    张场长神色微变。

    名额有限,竞争紧张,省内得到消息的养猪场几乎抢破头,各显神通。县养猪场当然也想参加培训,只是得到的消息,完全没有竞争力。

    赵村儿大队有什么优势?他们上过报,现在还在热度中,全国知名。

    &34;你们什么时候报的?&34;没听说。

    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不能选上。

    张场长看一眼日期,二十五号,今天公布,“稍等一下,我打个电话。”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电话本,照着号码拨,“嘟——嘟——”两声之后,电话接通。

    张场长对话筒问道:“老胡啊,培训名单公布了吗?”

    赵柯和赵新山对视一眼,多关注了几分。

    张场长的通话还在继续:&34;我知道我们县养猪场可能选不上,你帮我看看,都有谁。&34;

    &34;行,我等你两分钟,不用挂。&34;

    两分钟后,张场长抬眼看赵柯三人一眼,&34;好,谢谢啊,回头见面,我请你吃饭。&34;电话挂断。

    张场长眼神复杂,&34;你们大队选上了,恭喜啊。&34;

    赵新山眼里现出喜色。

    赵柯则是抓紧机会,笑道:“张场长同喜。”

    “我有什么好喜的。”

    “我们就是咱们县下辖的

    大队,我们大队选上,跟县养猪场选上有什么区别?”

    肯定是有区别的,要不为什么不选他们县养猪场?不过……全省那么多养猪场,赵村儿大队选上,比其他县的养猪场选上,更让他舒服。

    张场长面上浮起一丝笑,叮嘱一句:“你们大队好好把握这个交流学习的机会。”

    &34;这是一定的。”赵柯大方地说,&34;赵村儿大队就是咱们县的一份子,我们有任何所得,回来都会毫无保留地与县养猪场分享。&34;

    张场长意外,&34;你们舍得?&34;这不只是简单的养猪培训,技术、人脉、资源、政策扶持……后续会有各种好处。

    他们难道不知道?

    赵柯跟段书记不一样,她谈判的时候,通常喜欢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让对方认为她能给他们带来好处,然后达成自己的目的。

    她不觉得自己的位置放得低,这只是一种手段,只要在道德和法律范围内,手段没有高低。所以她怎么忽悠,对面的人一般不会不舒服,顶多是好气又好笑。而眼下,赵柯就一个目的:赊猪崽。

    赵柯又拿出她那套“资源置换,互利共赢”的磕儿,“我们大队就是小打小闹,实力肯定比不上县养猪场,市场广阔,咱们本来就是所属关系,同根同源,合作才能共赢。&34;

    &34;没有人想要这个机会,只是为了多养两头猪,无论是扩大规模、进行科学转型,还是形成产业链,肯定是想有更大的发展。&34;

    张场长点头。她这么说,明显不是不知道培训的好处。

    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