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180. 第 180 章 公社大会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七十年代妇女主任》 180. 第 180 章 公社大会(第2/3页)

 傅杭告诉赵柯:“我们后天就返回公社,大概五六天能到。”

    “五六天?”

    省城坐火车再转车到公社,用不了那么长时间。

    傅杭卖了个关子,“我们带了礼物回去,公社肯定需要。”

    公社现下需要的太多,但他们耗时这么长时间带回来……很有可能是开回来的。

    赵柯心里有几种猜测,没有多追问,只道:“如果花了太多钱,我会跟段书记申请,给你打欠条,等公社宽裕,补给你,我们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傅杭的轻笑声透过话筒,带着几分失真,传了过来,“好。”

    之后,就是通知合作社的所有成员们一起到公社来开大会,十月中,公社下的大队长全都到聚到公社来。

    往常公社开大会的会议室提前打开,大队长们陆陆续续赶到。

    赵柯最近常驻公社,大家隐约听到了一点儿风声,但都不知道具体,赵新山一出现在会议室,就被其他大队长围住。

    “赵大队长,你知道咱们今天开啥会吗?”

    “赵同志是合作社的副社长,你们大队肯定早就知道吧?”

    “都是一个公社的,有啥好藏着掖着的,一会儿开会就能知道,你先跟俺们说说,省得大伙儿琢磨嘛……”

    赵新山站在人群中间,很风光,而他笑得很矜持。

    今时不同往日,赵大队长早就不是一骄傲就张扬的赵大队长,他见过不少大风大浪了,也不能太骄傲,失去带头大队从容的风范。

    “我确实知道一些,倒不是赵柯透露消息,是我们大队确实走得快了一点,走得路又有一些参考作用,事实上,这一次,跟我们大队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各个大队的好事儿。”

    他说了一通,也没说具体是啥事儿,但透露出是“好事儿”,惹得大伙儿心更痒。

    但他们无论咋追问,赵新山都不多说了。

    李村儿大队跟赵村儿大队挨得近,潘村儿大队跟赵村儿大队联系得紧,李大队长和潘大队长挤到赵新山身边儿,李大队长悄悄问:“我听说你们大队去首都培训那女同志回来了?”

    潘村儿的潘翠莲现在是赵村儿大队合作社的出纳,潘大队长了解的更多一点儿,“是不是要养猪?”

    他一说出来,坐在前后竖耳朵听的大队长回头的回头,抻脖子的抻脖子,全都盯向赵新山。

    赵新山:“……”

    太招风,要克制住不得意有点儿难。

    好在,开会的时间到,先走进来的程干事解救了快要绷不住的赵新山。

    片刻后,大着肚子的赵萍萍走进来,跟赵新山打了个招呼,坐到第一排。

    赵新山嘴角抿不住,对旁边儿的大队长带着几分炫耀地介绍:“这就是我们大队去首都培训的赵萍萍同志。”

    首都啊!

    在场的人可没人去过首都!

    附近几个大队长都目光灼灼地盯着赵萍萍的后脑勺,似乎要看出朵花来。

    赵萍萍这几个月,经过了各种各样的目光,已经能够淡然处之,平静地整理报告和会议记录。

    会议室最前排,有两张长桌,合并在一起。

    程干事给桌上的三个搪瓷缸子都倒上水,又招呼各个大队长们接水,然后告诉他们该喝水喝水,三十分钟休息一次,给大伙儿留出时间去解决生理问题。

    这是要开长会的节奏。

    大队长们纷纷起身去打水。

    众人重新回到座位,段书记、吴主任、赵柯三人走进来,段书记坐在中间,吴主任坐在他右手边儿,赵柯坐在他左手边儿。

    下方的大队长们打从他们一出现,声音就停下来。

    段书记面前有个话筒,程干事提前试过话筒的声音,段书记稍微拉过话筒,开口道:“人都齐了吧?还有没有没到的?没有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

    程干事道:“段书记,所有大队长都在。”

    段书记点点头,道:“这次公社大会,主要讲一个事儿,养猪。”

    下头,有的大队长了然,有的大队长乍一得知,满眼惊讶,但所有人都紧紧注视着段书记,等他下文。

    “我就不卖关子了,先给你们介绍一下陌生的同志,不用起来了……”

    段书记抬手对赵萍萍手向下压了压,继续道:“赵村儿大队的赵萍萍同志,她五月份去首都参加了养猪培训,跟全国各地的养猪骨干建立了友好联系,也给咱们公社带回来个好消息,今年省城要扩大肉联厂,大力推广养猪。”

    赵萍萍没站起来,但也在段书记提到名字的时候,回身冲众人微微鞠躬。

    众人鼓掌。

    几秒后,掌声停下,段书记道:“赵柯同志代表咱们双山公社和县养猪场谈了合作,一起去省城谈了一份一千头猪的养猪合同,县养猪场占六百头猪,咱们公社养四百头猪。”

    段书记话音一落,下头大队长们不禁哗然。

    四百头猪啊,那是什么概念,比现在的县养猪场的猪都多!

    那得是啥规模!

    众人忍不住议论,追问——

    “书记,咱们公社能养起吗?”

    “书记,咋养啊?”

    “书记……”

    二十个人,这一句那一句,这屋子就仿佛有上百只鸭子。

    程干事出声叫大伙儿安静:“先听段书记说完。”

    一众大队长纷纷停下,灼热地望着前排的段书记。

    “养猪这个事情,对咱们整个公社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会给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提供劳动岗位,会给社员们创收,会带动公社的经济……是必须要做,也必须要做好的。”

    “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公社也不瞒着大家,公社向信用社贷了一笔款,用于养猪,已经在走流程,到账后就会投入使用。”

    段书记说出金额,各个大队又是一阵吸气。

    照比当初集体买农机,当然是少很多,可是那些钱是他们自个儿的,现在贷的款,是公社欠的。

    这么一大笔欠钱吊在头上,众人心理压力巨大,满脑子都是“还不上咋整”。

    赵新山只刚听到的时候惊讶了一下,后面就淡定了。

    实在是虱子多了不怕痒,债多了不愁人,赵村儿大队欠着欠着,都习惯了。

    而且这钱整着听挺多,分摊到各个大队头上,其实也没多少,反正比赵村儿大队欠的钱差远了。

    段书记让赵柯对众人解释,她说的也是这样,“养猪的收益不需要我多说,哪怕不是卖给肉联厂,也是一大笔收入,而这个合同到手,只要我们养出猪,收益是肯定的。既然只要敢干,就能为集体创造收益,不干,红利就要白送给别人,双山公社就会错失先机,损失的不止是当下的一笔钱,还影响未来争取权益。”

    “公社知道你们担心风险,可农民靠天吃饭,一样有风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