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30-40(第7/14页)
她还定做了两百个小木盒,一个五文,又去掉一两,只剩八百钱留着给小伙伴们发薪水。结果谁都不肯要。
刘青青想了想,收好铜钱,用钱的地方还多,万一中途漏了什么得去买,等过了端午节一起算账,不过她清清楚楚在账本子上写着每人的薪水。没有现钱奖励给大家,吃食上就不能亏待。
她用碱配合葱叶翻来复起的洗,肥肠洗得干干净净没有腥味,切成小段递给方氏。
因孩子们粽子生意好,方氏帮着忙了一天,算账的时候,青青竟然给她算了三十文的工钱,让她心里暖暖的,方氏看不上这么点铜钱,但青青做事一板一眼,清楚明了,让她很是欣赏。
她狠狠心,把过年才舍得吃的香米翻了出来蒸了一甑子,端着肥肠很为难,她嫌弃这东西味道大,没做过。还有碗里整齐摆放的十多种香料,八果草果香叶只是过年的时候舍得买一点回来,剩下的好几样不认识,她不敢下手啊。
刘慧兰在家做饭,日日被刘青青挑三拣四,已经锻炼出来,不动声色接过围裙,推方氏去歇息:“小婶,第一次见面,你尝尝我的手艺。”
在方氏一惊一乍中,脸不红心不跳的倒油放香料,做了个红烧肥肠,熬了猪骨海带汤,炒了青笋肉片,煮了个淡菘菜。
简简单单三菜一汤,菜式少但量多,用小菜盆装着直接端上桌子。
摆好桌,大家看着油汪汪胖嘟嘟的肥肠,憨头憨脑躲在翠绿的芫荽下,红汤白肠绿菜冒着热气混着浓香直往鼻子里扑,再也看不到其他菜了。
添上一碗颗粒分明的香米饭,浇上一勺红烧肥肠,入口汁水横流,丰腴肥美。啧,又香又辣,真过瘾!
刘青青用大量的生姜代替辣椒,怎么说呢,黄姜的辣比起辣椒来说,没有那么干脆劲爆,但后劲儿足,辣的她直掉眼泪。
她很有先见之明的凉好白开水,给大家解渴!
笑盈盈加入抢肥肠的行列。
大家伙吃得肚子圆滚,脸颊通红,满头大汗,爽快!
吃完饭后,夹一筷子淡水菘菜解解腻,清甜。
因嘴里恰好长了溃疡,刘有江眼巴巴看着方氏和孩子们抢肥肠,自己吃着炒肉喝着汤。疑,这汤好鲜美!
海带老贵了,是从海边运来的干货,他坐席的时候吃过一次,用来凉拌,熬出汤来竟如此鲜美。
嗯,啃个大骨,嗦点骨髓,来一口海带,巴适。
吃饱喝足放下碗筷,方氏看着桌上的光盆一拍脑袋:“啊哟,忘记给你外公留饭拉!”桌子上都没菜了呢。
方宝珠打了个嗝:“阿娘,吃饭前我就把外公的饭送到油铺啦!”小姑娘一面打嗝一面和几个孩子一起收拾碗筷,打水的,扫地的,擦桌子的,竟然没有她插手的地方。
要知道,珠儿平时像个睡觉的胖头鱼似的,推一下才会动一动,今日竟然会扫地,真是稀奇。
她欣慰的挑了挑眉:“哦,你今日竟会操心这些啦?”
“肥肠起锅青堂姐叫我送去,说是放凉了不好吃,会油腻!告诉你哦,我还悄悄打了一点酒,外公可高兴了!”外公悄悄塞给她一文钱,叫她藏好了,哥哥都没有。
方氏看几个孩子越发顺眼。
吃完晚饭,大家伙坐在盆边洗杨梅,削桃子。
刘青青把他们分成两批,手笨的大春和宝珠负责洗,天气热,手泡在水里凉快,两人一边洗一边玩,把衣服都洒湿了,要不是方氏呵止,两人能把裤子也淋湿。
方氏和阿喜负责煮冰糖杨梅,一锅通红的杨梅洗干净后,放在冰糖水里煮三分钟,酸味便被煮掉,捞起来控水,而杨梅汤舀在桶里备用。
因为时节不到,桃子还生,脆脆的,带着淡淡的甜,洗干净去皮切成块,用小刀雕刻成花瓣的形状。
刘青青让大家只自由发挥。
其中郭守云手最巧,竟然雕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狼出来,昂扬着的脑袋可以看出它在嗷嗷的呼叫。
刘青青心中一动,这就是阿云在森林里的狼妈妈吗?他是不是想家了呢?
她挤在他旁边,塞了一颗煮好的甜杨梅在他嘴巴里,在他耳边悄悄道:“这里也是你的家哦!”
一筐桃子,全部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四瓣小花,雕刻剩余的边角料刘青青收集起来,磨碎后滴了点白醋,撒上细盐和白糖,过滤后清澈透明,带着浓浓桃香的桃子汁。
宝珠儿正盯着桃子汁流哈喇子,刘青青端出蒸熟的紫薯,用白布捏着,挤出其中的汁水,滴到桶里,一桶水立马成了淡紫色。
剩余的紫薯面拌上蜂蜜,调好后就是馅料。
众人看得眼花缭乱,被她天马行空的想法震惊,她哪来的那么多奇思妙想,不仅想法多,尝一尝,还挺好吃。
大家伙议论着哪个当粽子心更好看的时候,院门被敲响了,都围在刘青青身边,谁都不愿意去看门,刘慧兰微微一笑,走过去打开,竟是赵垚。
两人对视了一眼,觉得有些尴尬,不约而同避开了视线。他们心里坦荡,但赵兴冬说的话,还是让他们不自在。
赵垚顿了一下,扬声喊:“青丫头,快来下你的木薯面,可累死我们拉!”
第36章 第36章抢购
五月初三,县衙值房里,几个小吏无精打采瘫在椅子上,东一句西一句扯着家长里短。
小吏张山:“你们听说没,隔壁常安县衙,人家端午节,一人发了十个鸡蛋呢!”
“啧,你们眼皮子忒浅,十个鸡蛋,十文钱而已,有什么好羡慕的,外面一碗加着冒的焖肉面还要十文钱呢!”
“哼,我缺的是十文钱么,我缺的是那份显摆!”小吏李时气哼哼道:“你都不晓得,我妹婿在糕点铺子当伙计,他们过节发了一串粽子,提溜回家后那张狂的样,好似提的不是粽子,是银子!”
他气愤的丢了手中的毛笔,捏着嗓子学:“大哥,你说你们在衙门上值,怎么还不如我们糕点铺子呢,要不我和掌柜说说,让你来当个跑堂的,这么样?”
“啊呸!他一个小伙计,比得上我吃皇粮的么!”
李时嘴上骂得欢快,心里却有些悲凉。
说是这样说,其实家里父母已经唠叨过好多这样的话了,他们月银一月,还经常拖欠。妹婿呢,在城里最大的糕点铺子《红酥手》后厨打杂,一月月银竟然也有一两。
这家铺子是府城的分店,听说东家是京城的贵人,信誉起家,当天没卖完的糕点全都低价处理或者分给店里的伙计,妹婿经常带些临期的糕点回去。
他吃过两次,全是中看不中用的,花里胡哨,还不如阳春面实在。
架不住家里人觉得高大上啊。长此以往,父母对他很是不满。
李时也很委屈,当年他过五关斩六将吃够了苦头被选中,吃了衙吏这碗饭,也是家里的骄傲,说出去邻里谁不夸他厉害,体面又稳定。因月银少了些,竟然被嫌弃。
年纪最大的王武嘿嘿一笑:“你们真是死脑筋,不就是个粽子么,我们凑钱买几个提回去,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