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60-70(第2/14页)
青青为减少工作量,让大家伙自己分好类,按照种类上称付钱。
她做了明确的说明,不能混搭,若混在一起,以后不再收买他家的菌子。
这样一来,刘青青以最快的速度,集齐了清水沟村后山所有菌子的品种。
洗干净分锅煮熟后,喂食鸭子,为安全起见,五天为一个观察期。
这样,牺牲掉十六只鸭子,选出了第一轮煮熟后无毒的菌子: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松茸菌,鸡枞菌,扩松菌,羊肚菌,鸡油菌,胭脂红,松露,竹荪,奶浆菌,铜绿菌,扫把菌,苦李菌等。
也找出了致命菌子;鹅膏菌,其中又分黄罗盖,白罗盖,环柄盖等,具含有致命毒素,半朵毙命。
致幻菌子:裸盖菌。
说来好笑,吃了一朵裸盖菌的鸭子,狂躁的踹翻笼子,去单挑大青驴。
两朵裸盖菌的鸭子,走路和醉酒一样,左摇右晃,而喂了三朵后,倒在地上,再也没能爬起来。
第二轮便烤,烤熟后对照选出无毒的菌子,排除有毒的。
经过种种试验,最后确定了安全、口感上佳的菌子: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松茸,鸡枞,羊肚菌,铜绿菌,黑松露,其中青头菌松茸生吃也无碍。
牛肝菌中,见手青口感最好,但若不熟也会出现幻觉,严重的上吐下泻,消化道出血而死。
刘青青看着郭守云记录得满满的小本子,仔细的收好,这全是鸭子舍己为人换来的珍贵资料。
这天,紧闭大门六天的刘家,再次打开,告诉了村民们试毒的结果,和以后收购的菌子种类: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松茸,鸡枞,羊肚菌,铜绿菌,黑松露,分别以二十文每公斤收购,剧毒鹅膏菌以十文每公斤的价格收购,口感不好遍地都是的扩松菌,以一文每公斤的价格收购。
村民们不解:“你家收购没毒的菌子我们理解,还收剧毒的菌子,是什么道理?”
这时候大家都淳朴
,怕他们家拿毒菌子药人,他们一个村子的,要受到连坐。
刘青青解释:“就是因为剧毒,才收购,由衙门的大夫统一销毁,免得它们明年长得更多!”
菌子之间也有竞争,你把能吃的菌子采完,毒菌子可不就漫山遍野长了么?明年还采啥!
毒菌子其实也有用处,只不过时机不到,她没提。
这样,全村子的村民像过节一样,上山捡菌子,笑话,二十文一斤,比逮蚂蚱还划算,不捡是傻子。
刘青青忙得脚不沾地,蚂蚱作坊需要改建。
第62章 第62章一鼻子灰
试毒期间,刘青青请人施工建造了烤房,炸房。
顾名思义,烤房是纯石板建造的房子,地面铺设地龙,四周有排气孔,通过在外面加热,热气顺着地面铺设的管道,将烤房里的空气加热,把悬空在铁丝网上的菌子烘干。
这样烘干的菌子,比起太阳晒的,形状颜色保持得更好,而且不受天气的影响。
菌子不能流通的一个根本原因,一个是怕中毒,二来是不能久存,因为富含各种营养成分,没有冰箱的时代,采回来的菌子最多两天就开始腐败,生虫长蝇。
从村民们那里收购来的菌子,流水一般分成两拨,还没张开菌伞的菇子进了烤房,烤干后包装成盒。
菌伞撑开的菌子,分类别配上不同的佐料,油锅煎炸成一罐一罐的菌子酱,等待销售。
仍旧分为收购部和加工部,因为刘有山对菌子更熟悉,刘鑫刘有山共同负责收购,刘慧兰掌控加工部,刘青青负责销售。
刘青青要求每一锅油炸的菌子,都要给鸭子试毒,在罐子上留下了批号,存根留档。
家里生产走上正轨,刘青青送姜老大夫回县城。
其实,姜老大夫不愿意走,他一点也不想回城。
这几日,刘慧兰忙碌,随意从筐中捡几样菌子做饭,什么干炒见手青,鸡枞肉丝汤,芹菜干巴菌,凉拌松茸,都是才从山上采下来的新鲜菌子,随意加工一下,鲜美得他后悔才长了一张嘴。
刘青青劝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样好味道的菌子,你不分享给你那些老朋友们啊?”
姜老大夫一想也是,他们这一伙饕餮,谁要寻到了新鲜美味的东西,必定在聚会的时候,显摆一番,每次都是别人炫耀,他干巴巴的坐着听,这次总算轮到他了!
打定主意便去收拾包袱。
手舞足蹈让刘青青多带一些新鲜的菌子。
要他说,烘干的菌子,泡发后确实也好吃,但比起新鲜的,还差了点味道。
刘青青收拾了十多框菌菇和菌子酱,搭着姜老大夫的马车进城,陪同的还有郭守云和黑炭棉花。
在小叔家安顿好以后,两人来到青华专卖店。
店里一个人也没有,江氏拿着抹布这里擦擦,那里抹抹,货架上的菌子干和菌子酱,整整齐齐,满满当当。
看到他们来,江氏把抹布一扔,拉着刘青青吐苦水:“阿青哪,客人上门都是买蚂蚱粉,只有一百多罐存货了,菌子干菌子酱没人买,要不再做点蚂蚱粉?”
野外的蚂蚱都被逮完,去哪里逮哦!
这是个问题!
刘青青想了想,提着一篮子菌子,领着郭守云,一家酒楼一家酒楼的上门推销,俗称扫街。
“什么,你们家做的菌子,谁不知道,吃菌子会死人,快说,你们是哪个仇家派来的?”
“这么点菌子,又不是肉,竟然要六十文一公斤,比肉还贵,你们干脆去抢好了,便宜点,十文钱一公斤,如何?”
“什么,放点菌子的油,就要三十文一罐,油铺里十文一罐,你们这是掺了龙肉么,黑心。五文钱一罐,我们帮你买一百罐!”
“啧,我们卖红烧肉不好么,哪个客人来酒楼里吃素菜啊,真是脑壳有病。赶紧走,莫要耽搁我们做生意!”
……
一天忙下来,菌子没卖出去,反而碰了一鼻子灰,刘青青有些丧气,没精打采瘫在椅子上。
郭守云倒了杯热水给她,不动声色揉了揉,因提篮子发酸的手臂,安慰:“不着急,我们明日又去!”不论刮风下雨,还是冷言冷语,只要她想做什么,他都陪着。
他心里其实有些沮丧,只能帮着提篮子,却帮不上半点忙。上次卖蚂蚱粉就是这样,缩在她后面,看着她一个人殚精竭力,迎接风雨,这种感觉很不好。
他不想躲在她身后,他想替她做点什么。
顿了顿,他鼓起勇气道:“明日你在小叔家歇着,我一个人去街上卖!”今日他跟在后面一天,刘青青那些卖菌子的话,他默默的背了下来。
好似为了证明自己能行,他一句一句复述:
“我们家的菌子经过动物试验,八道工序精挑细选,保证没有毒!”
“菌子是我们冒着危险,在大山深处从野兽嘴边抢回来的,每一朵集日月精华,滋阴补阳,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