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山野种田美食日常》 140-150(第7/17页)
便要绕上百里的山路。县城的百姓,吊在一根索道上,穿过峡谷划过来,这样的地方,如何铺路啊!”’
他也有幸感受了一回高空索桥,和青华园的不一样。
青华园高空索桥下面有防护网,常索县那个只有一根链条连接峡谷两侧,过往的行人自带一个滑轮,滑轮下绑一个包袱皮,行人坐在包袱皮上,将滑轮扣在链条上,靠着双手慢慢抓住链条划过去。
因为危险,大部分的百姓,一辈子没出过常索县。
刘青青沉默半响,因土豆的事还没影子,也不敢打着包票保证。
图纸上标注的三个铁矿,方别在下面的三个县里边,她需要去验证一番,干脆开口道:“要不,我们把阿云带上,一起再去仔细走访一遍,看看,能不能在各县开几个作坊,就地收购菌子加工后,再运出来?”
温如初和史居正对视一眼,他们今日来,便是打着劝说刘青青的青华园去各地收购特产,现在刘青青主动去考察办作坊,倒让他们觉得不好意思起来。
因交通不便,作坊制作出来的特产,运出来便是一大笔费用,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温如数讪讪道:“也不好叫你做贴本的买卖,府衙能做什么,你只管开口!”
刘青青笑而不语,能做的多了,现在还不是说的时机。
谈完正事,刘青青笑道:“您们劳累了这么些日子,不妨去湖上钓鱼煮茶松乏松乏,我去弄两道新菜给您们尝一尝。”
解决了心头的大山,黑瘦了一半的温如初微微松了口气,才有闲情逸致,和史居正两人,在船头下棋。
来到厨房的刘青青大约瞥了一眼,清水沟村今早又送来一头宰好的牛,她提起刀,顺着牛脊椎,将最嫩的四公斤牛里脊全部取下来,牛里脊是牛身上最嫩的一块肉,适合给小孩子吃。
约摸三百公斤的大黄牛,才切出四公斤的里脊肉,出产相当的低。
她一面感叹一面用尖刀,将牛肉上的筋膜全部挑走不要,只留下纹理分明的红色肉块,再用干棉布吸干净水分。
今日的客人温家一家,温大人和史居正喜好味重的,最好能下酒,温一鸣和温一和,小孩子肠胃弱,只可以弄一点清淡的,她立马便决定做两样菜。
刘青青把牛里脊切下三块,留着准备给杨雪眉母女做一
个牛排,剩下的弄一个水煮牛肉片,给温如初和史居正下酒。
牛里脊按着肉的纹理,横断切成大大的薄片,先用清水洗干净血水,用绵纸洗干净水分,然后加入清河沟盐井调制的淡盐姜葱水,一点米酒,撒一点胡椒粉,然后不停的拍打,直到姜葱水全部被牛肉吸收进去。
然后打入一个鸡蛋清抓匀,倒入淀粉上桨,最后舀入两勺香油拌匀,放油的目的是为了将水分紧紧的锁在牛肉里,煮出来的肉牛才会嫩滑多汁。
调制好的牛肉需要腌制一刻钟。
趁着牛肉腌制的时候,刘青青指挥,厨娘操作。
首先将锅烧热,加入鲜花椒炒干再晾凉,倒入石臼中现舂成粉末。
锅底烧油,加入辣酱炒香,放入盐巴姜片蒜米香叶调味,浇入一勺高汤,等汤汁沸腾后,盛起一半,剩下的放入洗好的黄豆芽,翠嫩的莴笋,雪白的嫩豆腐,煮熟后装盘。
剩下的半锅汤汁,爆火烧开,放入腌制好的牛肉片,变色就用漏勺捞起来,码放在适才的蔬菜碗里。
在牛肉堆上撒上蒜末,舂好的花椒面,葱花。
锅里再次烧热油,加入辣椒面花椒粒炒香,然后一锅浇在牛肉上。
瞬间麻辣鲜香便充满整个厨房。
等她将满满一盆水煮牛肉端到桌子上的时候,宝珠儿已经将大伙带到餐桌前坐好。
每人一碗碧油油的珍珠米饭,便可以开吃了。
至于两个小孩,刘青青变戏法一样,又端出两个雪白的碟子,上面整齐的码着,一片片煎熟切割好的牛排。
第145章 第145章怨恶
牛里脊是牛身上最嫩的肉,除了用来做水煮肉片之外,还可以做菲力牛排。
刘青青先在牛排上些微涂抹了一点精盐和胡椒粉,锅里放入少许黄油,将牛排下锅煎至变色,然后翻到另外一面,继续煎,直到六面都变色为止。
煎好的牛排起锅,因为给两个小孩子吃的,刘青青体贴的帮他们切成大小均匀的片,按照原来的形状,错落有致摆好。
切开后的牛排,外层是微微发焦的咖啡色,里头处在刚好变色的血红色,从外至里,颜色由粉红渐变成深红。
刘青青没有发现番茄的影子,不过南安府有一种树酸汤果,约摸乒乓球大小,野外遍地都是,一年四季挂在树梢,味道酸中带涩,颜色或黄或粉。
成熟的酸汤果从树上自然落下,柔软多汁,和番茄大差不离。刘青青干脆叫它树番茄,其他人也跟着这么叫了起来。
刘青青采了几个树酸汤果,在火上烤熟,其中的涩味因高温而消散,只剩下酸甜。
她小心的把裂开的皮剥掉,将果肉压在锅里捣碎,加入黑胡椒、迷迭香调味。
将调好的酱汁浇在牛排上面,在一旁添几缕蝴蝶面,烫好的秋葵横切成镂空的绿五角星,胡萝卜切成丝,码放在一边。最后在叠上一个金黄色的煎蛋。
雪白的长瓷里,一边是冒着特殊香气的肉块,另一边是五颜六色的蔬菜蝴蝶面,才端上餐桌,立刻受到了温一鸣和温一和的喜爱,两个孩子矜持的道谢,得了杨雪梅的允许,小心的用叉子插肉快吃。
肉块鲜嫩多汁,柔软细腻,微微的酸甜中带着牛肉特有的香,那是一种异域风情味道。
两个孩子满意的开吃后,大家伙将视线落在圆桌中间的菜盆上,虽然只有一个菜,但一个菜就是一盆。
犹如脸盆大的雪白大瓷汤盘里,油汪汪冒着浓烈的呛香,红汤上面点缀几粒清脆的香葱,雪白的芝麻米,不时有翠绿的莴笋,圆溜溜的鹌鹑蛋,细长的豆芽露出半个身子。
光是颜色就勾得人移不开眼,不停的咽口水。
刘青青招呼大家入座,谦虚道:“我手艺不如阿姊,大家今天将就着吃些,过些日子阿姊来了,让她给大家重新做!”
温如初和史居正因经常在外走访。在老乡家,黑面疙瘩也曾吃过。
南安府不讲究上京那些餐桌上的繁文缛节,客人吃得越多,主人家越开心,和刘青青客气了两句,熟练的撩起袖子,夹了一筷子到碗里,稀里哗啦吃起来。
杨雪眉首次遇到这种,一家子吃一盆菜的体验,有一点不自在,还有些新奇,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她身后伺候的温嬷嬷忍不住戚眉。
忒,青华园的小丫头忒不懂事,竟然只做了一盆菜,自家夫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如何吃这种贫民一锅炖的东西?
她走上前要帮着布菜,杨雪眉摆摆手,示意她一边候着。
学着温如初的样子,捡起公筷,夹起了一块肉片。
咖啡色的肉片战巍巍的立在筷子尖,她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