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策划: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古代当策划》 60-70(第14/16页)

们这生活广场要开始铺石板了,肯定会招工,你们去县衙城门口多注意点告示。”

    “诶。”妇人得了她提醒,喜出望外。

    田家能带的东西不多,不一会儿就收拾完了,田树眼巴巴地瞅着田母:“娘,我们以后还来吗?我舍不得小泥巴他们。”

    “有时间就来。”他们的房子紧挨着新拓的田地修建的,这附近可没有荒地供他们开垦,他们要想要地,就要走远点。

    妇人跟在他们后头依依不舍,这段时间的相处,他们两人的感情日渐深厚,比之以前在老家的左邻右舍还要来得真切,田母握着妇人的手

    道:“咱们两家当日开垦时田选在一个乡里的,往后你要造房子了,就在我们屋子隔壁吧,那块地风水好着呢。”

    出门的时候碰到另外一个妇人也拎着大包小包,这个妇人他们是认识的,她家儿子被县衙选进府里当差,听说每个月可以领一比不菲的俸禄,就是比较辛苦,每日凌晨天还没亮,风雨无阻地跟在衙役背后一起跑步,身子清瘦了不少。

    双方照面打了个招呼,踏出房门的时候,却齐齐停下脚步。

    “怎么了娘?”

    “陆大人来了。”

    陆县令是应平的精神支柱,他来收纳所的消息一经传开,商铺里的人无论在做什么,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新草薄柳,黑土清河,暖阳吹拂送来的清新空气里,夹杂着一丝丝不同寻常的味道,有点像湿汗,又带着一点松木。

    陆久安大步走在前头,后面缀着几车辎重,生活广场现今仍是板结硬土,衙役护着马车走过,留下几条深深的车辙印。

    “我儿。”田母旁边的妇人突然冲着来人的方向唤道。

    马车后面有个衙役闻声看过来,他恪守秩序,只微微点了个头。

    陆久安今日来生活广场,不为别的,五日后这里面的人要陆陆续续搬离,一则是慰问,二则是鼓励农桑。

    “乡亲们。百姓们。”陆久安拍了拍手,等人都聚拢过来,他高声道:“今日来给你们发粮种了。”

    陆久安在府里看公文的时候,发现农夫申志配备的记录员提交的一则报告,才意识到,一个月后即可播种稻谷了。

    陆久安在安置流民鼓励他们拓荒的时候,就计划好了来年提供粮种,不过并不是免费发放,是以租赁的方式。

    “今日你们可以提前支取粮种,待到秋收的时候,再以相同重量还回来。”

    如今还留在收纳所的人,都是已经在应平安家落户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开垦了田地,准备耕作粮食。

    他们原本还在因此烦恼,如果耕作的话又要花一部分钱来买粮种,粮种可是在丰收的稻谷里选择的长得最饱满颗粒最大的良穗,价格可不便宜。

    陆久安带来的这个消息,犹如雪中送炭,有人泪眼朦胧地唤道:“青天老爷啊。”

    人群排好队,开始登记名字领粮种。

    “我能领五斤粮种吗?”有个大汉眼珠子一转,贪得无厌地问。

    “叫什么名字?”负责此事的胥吏看出他心思,翻着手中的册子问。

    大汉脸上一喜,讨好地报上自己的名字,胥吏很快找到对应的信息:“你家总共只开垦了一亩3分地,最多只能领2斤粮种。粮种不是想领多少就能领多少的,要看其名下有多少亩地,按开垦的土地面积来分配最高额度。”

    百姓开垦的荒地需要经县衙测量后,将土地编号、土地拥有者的姓名、面积、四至、土地等级等详细地登记在鱼鳞图册上,最后还要将形状绘制成图,和现代的宗地证书很相似。

    “为啥呀?”大汉嚷嚷,“我地里多种点不行吗?”

    脆鸟清啼,人群骚动。

    陆久安端坐在旁边,道:“不行老伯,一块地种多了,长不好不说,成熟了还容易倒,得不偿失。”

    这种人喜欢贪小便宜,陆久安见多了,一句体贴关怀的话轻飘飘拦了回去。

    后面排着的百姓可不会给他留半分面子,指着厚颜无·耻的大汉开骂:“你这个癞子狗,就一亩地你领那么多,别以为我们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就知道欺负我们陆县令大仁大义。别磨磨蹭蹭的,领了快爬开。”

    大汉成为众矢之的,不敢耽搁,领了自家的两斤粮种落荒而逃。

    临到田母田父时,他们没急着走,拉着孩子一起跪下,对着陆久安磕了三个响头。

    陆久安赶紧扶起她:“只是一点粮种而已,秋收你们也要还的,如何使得?”

    田母热泪盈眶,摇了摇头:“不为此事,陆大人,草民只是感谢你之前仗义执手,若没有您,草民三个孩子如今不知何处飘零。”

    陆久安端详她片刻,想起来发卖孩子那一幕:“啊,是当日……”

    他如一个慈祥的长辈抚摸着三个孩子的头:“嗯,看来是吃好了,脸蛋长圆了一点点。”

    三个孩子知道他是县令,却不怕他,田母时常在他们耳边唠叨:“陆县令是天上下凡来的神仙,没有他,就没有你们。记住,咱们以后要好好报答陆县令。”

    他们耳濡目染之下,对陆久安怀着一份崇敬孺慕之情,是以看到他温柔恬静的脸,再被他摸着脑袋,只感觉整个心泡在温泉里,暖和开心地不得了:“陆……陆大人。”

    陆久安指着田母的行囊:“现在就搬走了吗?住哪里呢?”

    田母一一回答,田树道:“娘说我们住的地方好远,以后就见不到陆大人了,我会悼念你的。”

    田母轻斥:“你这孩子,说什么呢?陆县令……竖子无状。”

    陆久安摇头:“童言无忌,不过呢,小朋友,过不了多久,你会再见到我的。你想要读书吗?”

    “想!”田树脆生生地答道:“我爹说读书可以当举人老爷,跟陆大人一样做官,造福百姓。”

    陆久安勾起小指头:“那说好了,以后应平办学,可要来读书哦。”

    田父道:“放心吧陆大人,草民就是砸锅卖铁,也会送田树来读书的。”

    陆久安却是卖起了关子:“不用你们砸锅卖铁,倒时候带着孩子来报名即可,对了,小女孩也带上。”

    因为前期信息登记地比较详尽,是以今天的工作效率非常高,几车粮种不到半个时辰就发放完毕,陆久安十分满意:“望你们今日得到一粒粟,能成为秋天收获的万颗子。”

    明法度,举贤能,重农耕,兴水利,扬教育。

    这就是他治理应平,改善民生的大致计划。

    五日过后,收纳所的居民全部撤离,陆久安遵守承诺,在生活广场前面竖了一个流民收纳所的纪念石碑,并亲自题写颂体文辞,将商铺成立以后发生的事一一记录其中,以颂扬商铺主人济危扶贫高风亮节的举措。

    第070章 第 70 章

    既然流民收纳所的百姓集体搬出去了, 就要赶紧将生活广场的修建提上日程。

    再耽搁一段时间延后交房的话,陆久安怕其余三个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