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升职攻略: 18、第 18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谋士升职攻略》 18、第 18 章(第2/3页)

昨天脑子里进的水,掀翻了本就脆弱不堪的友谊小船。

    话说荀攸被举孝廉之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少府的“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考试。成为一名黄门侍郎,天子的近侍之臣。

    没错,虽然大汉选拔官员的制度以察举制为主,但无论是举孝廉、举茂才,还是举明经、有道、知兵、明法、明术……都需要考试。考试合格的士子,才能授予官职。

    荀攸趁着出宫传达诏令的机会,联络亲友,一同在朝会上为王允求情。毕竟,王允这波牢饭吃得委实冤枉。和荀攸、钟繇脱不了干系。

    大宦官张让听见风声,更加怀疑荀彧,简直恨得牙痒痒,然而他没有证据。而且像荀彧这样严于律己、做事谨小慎微的清官,张让很难随便挑一个错处,治他的罪。因为荀彧做事滴水不漏,他最被世人诟病的行为,就是任用女子当官,管理汝南郡的农耕事宜。可是张让翻遍了典籍,本朝并没有哪一条律法,禁止女子担任田曹掾。

    很快,郭鸿传来消息:张让买通了豫州刺史王允的掾属,让他们带着毒酒,哭着去劝王允自杀——王使君,活着就要承受无尽的酷刑和屈辱,不如解脱!

    幸亏王允脑子灵光,声色俱厉地说:“我身为朝廷命官,得罪了君王,也应该由司法机构正式处决,怎么能服毒呢!”于是他摔掉酒杯,奋然起身。

    恰在这时,郭鸿派去提审王允的廷尉左监及时赶到。王允连忙自觉地登上囚车,被押解到廷尉府。自从宦官干政,每逢有高官落马,京城的三大监狱:廷尉诏狱、北寺狱、尚书监都要上演大抢活人。争夺审判权。

    像王允这种情况,他已经被关押在尚书监,但凡郭鸿要点脸面,是不好继续抢人的,吃相太难看。但是救人如救火,若是放任不管,任由张让把罪名安在王允的头上,搞冤假错案。下一个被折腾的恐怕就是荀彧。迟早会轮到别人。大家都是姻亲,同气连枝,一损俱损。遇见这种事,郭鸿不可能冷眼旁观。

    荀攸终于冷静下来,反思这些天的行为,冷汗淋漓。

    当天晚上,他收到一张字条,笔画歪歪斜斜,毫无章法可循,就像出自刚学写字的小儿之手。也有可能,是某个人用脚写的:稳住,以静制动!这种时候,难道不是做得越多,破绽越多?幸亏对方身边没有像我这样的奇才,不然你要玩完了。你叔父建议你去投奔大将军何进,借外戚的势力,保障人身安全。也算是代表家族,表明立场。

    虽然没有署名,但这种调调,除了郭嘉还能有谁?

    荀攸将纸条凑到烛火边,让火焰把字迹舔舐殆尽。

    据说阳翟郭出了七个廷尉,处理的都是全国的疑难案件,审判的多是穷凶极恶的罪犯,很容易遭到打击报复,因此豢养了一批能够飞檐走壁的游侠儿,平常保护族人,有必要的时候,也会探听一些秘密,协助查案。

    郭嘉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一张写了字的左伯纸放进荀攸的卧房,可见这个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从此,荀攸面对天大的突发事件,都会尽可能先冷静下来。作出任何行动之前,总要思前想后、反复推敲,无比慎密。

    半个月以后,天子刘宏大赦天下,董卓无罪释放。

    王允不仅顺利出狱,还被大将军何进、帝师杨赐、司徒袁隗联名上书营救,官复原职。可惜,他出狱仅仅十天,张让又找出他公务上的错漏不足之处,开出一封逮捕令,再次将他送进大牢。

    这件事引发了汝颍士族的公愤。由汝南袁氏的袁绍牵头,陆陆续续地冒出来一堆相关的,不相关的名士,聚集在大将军何进的麾下,轮流给何进洗脑:张让、赵忠等十常侍贪得无厌、罪大恶极。他们纵容族人和宾客盘剥州郡百姓,搞得民怨沸腾。再不诛杀这些宦官,大汉就要亡了!你外甥没有皇位可以继承了!

    荀彧不想说话,他在u站看见过一句评论——“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朝野的乱局,难道都是十常侍的问题吗?天下溃溃,民不聊生。昏君、奸臣、宦官、外戚、世家,没有哪一方完全无责任。

    不过,于公于私,在现阶段,荀彧都要支持外戚何进。理由很简单:外戚强大,士族也可以一起分享蛋糕。宦官掌权,不仅不会容忍荀氏来分一杯羹,还会再搞一场大清洗,往死里打压汝颍士族。防止他们冒头,找宦官复仇。截止到今时今日,汝颍士子,谁家没有被十常侍弄死个把人啊。就拿荀氏来说,荀彧的族叔荀昱就是被大宦官用酷刑拷打致死的。

    九月九日,重阳节。

    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远眺、踏秋赏菊的好时候。

    荀彧开着马甲小号伍君豪,在喵伍的掩护下,跟踪道士史子眇的马车,上了北邙山。

    这涉及到一桩宫廷秘闻。

    说来奇怪,天子刘宏每日都去后宫勤奋耕耘,有过许多子嗣。但是,所有皇子都离奇夭折了,没有一个能活过三岁。于是皇子刘辩出生以后,刘辩的生母、当时还是小宫女的何皇后请求将刘辩送出皇宫,交给一个名叫史子眇的道士抚养,希望这孩子借助道术护体,平安长大。

    这事听着挺荒诞的。然而被送出宫的小皇子刘辩真的没有像其他皇子那样早夭,而是茁壮成长,今年已经八岁了。因为皇子刘辩住在史道人家,百姓戏称他为“史侯”。

    除了刘辩,宫里还有另一个小皇子也能喘气,活蹦乱跳。他叫刘协,是天子刘宏和王美人一起生产制造的。王美人产子以后,还没出月子,就被何皇后简单粗暴地用一碗粥给毒死了。

    天子刘宏挺喜欢王美人,特意去看王美人最后一面。不见不知道,一见吓一跳——王美人面目青黑,七窍流血,明显是中毒身亡的症状。刘宏又惊又怒,一度想要废掉何皇后。但是张让、赵忠等大宦官收了何进的好处,纷纷替何皇后求情,甚至捐献钱财来取悦刘宏,就这样,刘宏气消了,决定从此不再追究这件事。

    所以,刘宏的真爱既不是王美人,也不是何皇后,而是钱。也可能是张让、赵忠。毕竟,这位皇帝亲口说过——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真是感天动地父子情。

    俗话说“见面三分情”,董太后把失去亲娘的小皇子刘协养在身边,教养的乖巧伶俐,每天陪伴天子刘宏,承欢膝下。是刘宏的心头肉。民间戏称“董侯”。

    反观刘辩,住在道士家,很少见到父皇。他的父皇刘宏也不太喜欢他。父子亲情淡漠疏远。加上董太后跟何皇后的婆媳关系不太好,一直暗中较劲。董太后时常捧着刘协踩刘辩。导致天子刘宏越看刘辩,越不顺眼——毕竟是在宫外放养的小皇子,没有半点皇家仪态,还总是不声不响的,闷葫芦一个。

    皇帝偏爱小儿子刘协。看不惯嫡子刘辩。

    张让等大宦官察言观色,心思又开始摇摆浮动——如果史侯刘辩继承皇位,掌权的必然是刘辩的舅舅、大将军何进。宦官手中的权利,会被强势的外戚压制。假设董侯刘协继承皇位,就不会有新的外戚出现,宦官将迎来真正的权利巅峰。而且大将军何进就是个杀猪的,脑子不好使,已经被那些名士给忽悠傻了,难以保证他不会对宦官下手。

    于是,以张让为首的宦官集团也开始捧刘协,拉踩刘辩。

    一晃数月,天子刘宏再看刘辩,已经是哪哪都不好,干啥都不行,整个人没有一丁点可取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