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亡国公主后: 67. 第六十七章 她有可能是天子姑母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亡国公主后》 67. 第六十七章 她有可能是天子姑母(第3/5页)

冷漠地看着他,看着这个失望透顶的入暮之人。

    李氏知道自家老头子伤了心,想上前说什么,顾老儿甩开她的手,默默地进了堂屋。

    李氏露出为难的表情,委婉道:“王长史且回罢。”

    梁萤行礼,“得罪了。”

    李氏还礼。

    一行人这才离去。

    路上谭三娘对梁萤的口才彻底服气,赞道:“阿萤骂得好,那等迂腐老儿,就该这般痛骂。”

    梁萤瞥了她一眼,没有吭声。

    她其实心里头也不是滋味。

    一个为了朝廷献身数十载的老人,倘若顾老儿真有抱负,想必面对这样的朝廷心里头是极苦的。

    就像李疑和胡志国那样,一个一心想入仕,一个则在仕途里煎熬寻不到出路。

    他们都是顾老儿活生生的写照。

    纵使这世道黑暗,但她仍旧愿意相信,还是有愿意为信仰全力以赴的人。

    虽然少,但总是有的。

    或许就是文人骨子里的气节支撑着他们执着坚持。

    但愿顾老儿也有这样的气节。

    这不,他们走了后,顾老儿一直坐在堂屋里不言不语。

    李氏不知如何劝他,索性懒得理会。

    这一坐就到了正午,顾老儿还是不言不语。

    李氏知他性子倔,自己做饭吃。

    也不知过了多久,顾老儿忽然道:“那女娃简直就是个泼妇。”

    李氏:“……”

    顾老儿看向她,“你为何不说话?”

    李氏默了默,说道:“我一个妇道人家,评论不出好坏来,不过她说人人都有耕地种,倒是挺不错的,若是又取缔了徭役,那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顾老儿“哼”了一声,不屑道:“天底下哪有这般好的日子?”又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当初那夏氏一族不是善茬儿,如今换了一帮人,底下的老百姓就欢天喜地了?简直是笑话。”

    李氏不痛快道:“你同我较什么劲?”顿了顿,“你若是不服气被她骂,那就走出去瞧一瞧,她是不是忽悠你的,何苦跟我怄气?”

    顾老儿没有吭声。

    活了一把岁数,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女娃骂得狗血淋头,还是头一遭。

    他心中到底不服气,索性第二天就去了一趟平中,结果灰溜溜地回来了。

    那边不仅把土地下放了,还他妈把徭役给取缔了。

    这世道变化得太快,顾老儿一时跟不上变化的脚步,懵了许久。

    没过几天,他们这个桂枝村也能分土地了。

    坐在门口见村民一窝蜂往里正家去,顾老儿的心情很是复杂。

    当地村民同他打招呼,他朝一人招手,“大牛过来。”

    被称作大牛的男人憨厚地走上前,顾老儿歪着头问:“你家六口能分得多少亩地?”

    大牛回答道:“听他们说能分得十二亩自耕地,我们家原先的自耕地只有四亩,另外还租种了三十亩,上回我阿娘问过里正,咱们桂枝村的人不多,租种的三十亩应不会变动,租地契约由以前的郭家变成了衙门。”

    顾老儿:“那你家不是能得三十四亩地了?”

    大牛笑道:“应能得这么多,不过里正说了,土地不能私自买卖,会坐牢。”

    顾老儿又道:“待你把租契拿回来了,给我瞧瞧。”

    大牛应声好。

    待到正午他才把自家的耕地契约拿回来了,路过顾家时给他瞧了瞧。

    那田契上明确地写着自耕地十二亩,另外还有一份租地契约,是跟衙门签署的,有二十二亩,八年租期。

    硕大的“禁止土地买卖”赫然在目。

    老百姓只能耕作,不可像以前那样私卖,这的确避免了土地流失到富人手里,保障了百姓的温饱。

    顾老儿把田契还给了他,心里头五味杂陈。

    一帮土匪,居然也懂得治内,且还比朝廷实施得到位。

    这简直是笑话。

    顾老儿的三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以前做太守时,底下的老百姓一点都不懒惰,但就是没法温饱。

    如今他们能得温饱了。

    就搞了个劫富济贫,一下子让老百姓欢天喜地,果然是土匪的行径。

    但不得不承认,这法子就是有奇效。

    简单粗暴。

    想来明年秋收后,家家户户都能得温饱了才是。

    顾老儿心中很不服气,但又不得不服气。

    他很想找人倾吐,身边却没有人,索性给挚友写了一封书信,吐槽俞州的这帮土匪。

    不曾想,引来一大帮曾经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集体前来俞州围观。

    另一边的梁萤骂过一顿后就把这事给抛之脑后,忙着去搞法治推广。

    那韩二娘文采极佳,硬是给她写了好几个话本子,有通-奸类的,拐卖妇女儿童的,诓骗的,五花八门。

    她显然吸取到了狗血的精髓,看得梁萤跌宕起伏,拍腿叫好。

    有了话本子,接下来便差人去市井里寻靠嘴皮子吃饭的人,最好有口技,因为这样才有趣味。

    不过会识字的倒是少。

    官差寻了四位会口技的人来,给他们讲话本子的内容,让他们记下后用自己的方式演练一遍。

    其中有一人简直是人才,会学婆子的声音,也会学驴叫,讲起入室抢劫的话本子惟妙惟肖。

    谭三娘看得欢喜,笑道:“这有趣味,可比看告示有意思多了。”

    梁萤:“若是到市井里,想来是能引人们围观看乐子的。”

    谭三娘点头,“指不定老太太也爱看。”

    于是第二日赵老太也看过乐子,从头到尾被逗得开怀,打趣道:“这谁想出来的馊主意,把朝廷律法做到乐子里去,也亏他想得出。”

    梁萤问:“我就问老太太,你看过那乐子后,可有启发?”

    赵老太:“倒是有的,那程婆子牵头替伍大郎和徐晚娘私通,罪有应得,当该处以流徒,伍大郎和徐晚娘背着自家婆娘和男人通-奸,被处死也不冤。”

    梁萤:“所以这个乐子就是要告诉人们犯了通-奸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也是在告诫世人切勿贪一时痛快造下祸患来,算是一种警醒。”

    赵老太赞许道:“你的脑袋瓜聪明,这警醒好,比贴到告示墙上让我们这些大字不识的老百姓去看告示好。”

    梁萤笑着问道:“那我拿这些乐子来普法可堪用?”

    赵老太:“堪用,堪用。”

    得到她的认可,梁萤非常高兴。

    目前河城在搞土地下放,便让那王二郎先去平中普法,试试普法效果,倘若管用,就全面推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