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城奇案录: 6、第六回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长沙城奇案录》 6、第六回(第1/2页)

    到拐弯处,阿檀故意撞上那洋人,撞得他往后趔趄。

    阿檀嘴里撂下句“抱歉”后匆匆溜了,洋人摸了摸口袋,摸到玉石没丢失,并没有多理会,继续往前走。

    而阿檀跑了一阵后见四下无人停下来,看了眼手里偷梁换柱来的血玉得意一笑。

    古物流落民间尚且不可,更别说要落外国人手中了。

    阿檀耸耸肩,将之放入怀中口袋里,随后理了理衣裳,若无其事往街上走,此时天光已亮,阿檀回旅馆找老板要了纸笔,然后写了封信要去寄给陈平川老先生。

    陈平川不仅是阿檀师父的旧友,还是位是考古学家。近些年时局动乱,国内国外都有大批盗墓贼觊觎华夏土地里的宝藏,而陈平川毕生致力于保护文物,古玉交他,定能得到妥善安置。

    阿檀寄了信,收拾好行李,终于决定回到观音巷。

    近家情怯,阿檀四年未归,虽然面色无异,但心里很是紧张。

    她背着个布包双手反背,踏进了这条逼仄小街巷。

    麻石板路,污浊浣衣水横流,拥挤破败的房屋挤在两侧,屋顶黑瓦密密麻麻如鱼鳞层叠,送水小工淌热汗拉板车从阿檀身边脚步踏过,送完这一趟,他还得返回湘水码头继续拉水。

    巷口小店开着门,招牌上“大有剃头铺”几个字是又大又显眼。

    走进铺子,里头的剃头匠大耳窄头,穿一身灰色长衫,腰间围着片漂白洋布的围裙,他正聚精会神浣洗几只白瓷盆,丝毫没有注意到外人进店。

    直到阿檀的一声“大有叔”,剃头匠这才抬起头。

    他注视阿檀几秒,起先没有太认得出来,直到阿檀取下道巾笑了下,他这才面露惊喜:“阿檀?”

    “阿檀你个臭丫头,你可终于舍得回来了!”大有难掩激动,忙放下手中活计。

    久别重逢,两人神情热切,却又相顾无言,好半天后,大有一拍脑门:“阿檀,突然回来,还没见你外祖吧?”

    “嗯,我外祖他还好吗?”

    “何嗲身体很硬朗,前些日子殓了具无主尸,估摸着他眼下该在义庄验尸呢,阿檀,我现在就关门领你过去。”

    “好。”

    义庄在麓山之上屈子祠旁。这屈子祠也叫屈原庙,原是为楚国诗人屈原所建,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常有人因乱而死,麓山脚下有位湘西来的赶尸人不忍他们暴尸荒野,于是将之赶到麓山放置在屈子祠旁的废弃房屋中,久而久之便成为义庄,专放无主尸骨。

    阿檀到的时候,仵作外祖父正在验尸,她怕打扰外祖父,没立刻上前,就站在不远处。

    只见何百秋头发灰白,骨架瘦巴,身背佝偻,下巴留须,身上穿缝补多处的灰色小衫,明明已经上了年纪,可双目依旧炯烁。

    此时日头高悬,尸骨正面朝上,何百秋撑开一柄红色油纸伞置在上方,剧烈日光照,这尸身体多处有红色显现。

    他气定神闲,伸出枯槁左手捋了胡须:“阿檀,你讲,这具尸骨能看出什么来?”

    阿檀忙上前去,深吸了一口气,她收敛情绪,盯着尸骨查看一番。

    “此尸腿骨胸腔皆呈红色,骨内破裂出血,应是生前遭殴至骨断。”

    “嗯,说得不错。”

    阿看着苍老许多何百秋鼻子一酸:“外公,我回来了。”

    何百秋神情欣慰:“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阿檀,倭国求学四年,过得还好吗?”

    “挺好。”

    何百秋面露笑意,满意地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年,外公所教你还没忘。”

    “我记性好,再过多少年都忘不掉。”

    阿檀看向伞下尸骨,心中万千感慨。

    其实她不仅没忘,留日这几年,还因为商科复杂难究让阿檀甚是头疼,从而偷偷转到了法医科。

    阿檀记得自己刚学那会,她思维曾受到过强烈的冲击。

    只因西洋法医学科的不少理论直接推翻了她很多从外祖父那里学来祖辈传下约定俗成的法子,如滴血验亲不可取,男骨白女骨黑不可取。

    但学下去的同时阿檀又发现,这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的共通之处。

    就如红伞验骨法,祖师爷宋慈所创,验尸前须将尸骨洗净烧窖去蒸,然后用红油伞遮骨验尸,能验出尸骨有伤无伤,伤来自生前还是生后。

    其实此法套在西洋法医学科里也能解释得通,是借助光学原理,尸骨不透,光透红伞,伞吸收其他光线留红紫光照射尸骨,有伤无伤,伤在何处便一目了然了。

    何百秋双手反背眼眶湿润,他吩咐阿檀:“同我一起将这尸骨抬到屋内,净了手,我们下山回家去。”

    大有一听,忙阻止阿檀上前来:“我来抬我来抬。”

    他帮着何百秋将草席尸骨抬入屋内,锁了门,三人一同下山。

    下山途中,阿檀问起那具尸骨的事情,何百秋也如实告知:“城郊殓了具无名尸,衣物破烂,尸身腐烂成枯骨,无人认无人领,上面懒得查,就叫我殓回义庄了。”

    何百秋说着摇了摇头。

    乱世飘摇,人命如草芥,这样的尸,何百秋殓过不止一具,不是达官显贵,也未造成城中百姓恐慌,上头一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嘴上说着查,实际压根不会理会。

    “算了,不提这个,不提这个喽,”何百秋长叹一声,“阿檀,林家的事,我都听说了,你如何打算的?”

    “林家本就和我没关系,当初要不是林景良威胁我们祖孙三人,我压根不会离开,更不会连外婆最后一面都没见着,眼下林萧禾夺权,他自然不会希望我回去,就让林玉钿这名字从世上消失,从此,我就回观音巷,做我的何阿檀。”

    大有叔在一旁帮腔:“好,阿檀,回观音巷过咱的小日子,自由自在,这林家虽富贵,却是个虎狼窝,林景良那义子也是个心狠手辣的,是非之地,咱离得远远的。”

    阿檀问:“大有叔,这些时日,林萧禾的人来过咱观音巷吗?”

    大有叔点了头:“来过,早来过,那天先是在巷子里找了一圈,没找着,然后向我们打听下落,我和蒋先生一家子,以及寅时那小子,一唱一和,让他们以为何嗲早已搬走回了老家。”

    “他们信了?”

    “那当然——不信,隔天后又来一趟,遇上了桂花姨街上买菜。”

    阿檀心中打鼓:“桂花姨露馅了?”

    “没呢,”大有叔笑得得意洋洋,“我们早和桂花姨通过气,她也说何嗲搬走不会回来,他们信了,往后再没来过。”

    阿檀松了口气:“那就好,多谢,大有叔。”

    “阿檀你这就见外了啊。”他说着顿了下,“不过还好林萧禾的人遇上的是桂花姨,要是遇上那姓曹的,以她那见钱眼开尖酸刻薄的性子,就不好说了。”

    三人下山,渡江过去,回了观音巷,阿檀一一拜访巷子里多年的邻居,感谢他们这些年对何百秋的照顾。

    文绣大脸盘子,待人热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