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六零年代二婚生活》 32. 第三十二章 节前大促销(第3/4页)
。
当年要不是老二喜欢她,非要娶她进门,这种搅家精的儿媳妇,郑玉珍才看不上。
徐启耀不是个读书的料,读完小学,初中都考不上,后来当上大队的记分员,要随时随地督查整个大队人的干活,下工时要准确的给大队的人记工分,自己也要下地干农活。
一顿忙活下来,徐启耀也只是分的工分粮食比普通的社员多一点,没有工资,钱都是用工分换,除去他们二房日常吃喝用后,每年剩到手里的钱不过十块钱。
彭笑萍被婆婆怼得说不出话来,也不说帮忙,气哼哼地回到客厅,把苏曼新摆出来的瓜子花生装进自己衣服的包包里,直装得衣兜鼓鼓,装都装不下了,这才抓起瓜子花生,吭哧吭哧的吃了起来。
吃完随手把瓜子花生壳扔在地上,感觉喉咙有点干,喝了一碗水,嗓子还是感觉不舒服,于是清了清嗓子,往干净的地面上吐了一口浓痰。
苏曼下楼,正好看见这一幕。
美好的心情一下被破坏,火气噌噌噌往上涨。
昨天徐家人要来,她知道这年头的人们都没有往垃圾桶里扔垃圾的习惯,都是随手扔。毕竟大家都吃穿不饱,忙着干活挣钱养家,没那么多讲究。
相关市政部门也不会像后世那样,强调让人们要爱护市容,不能随地扔垃圾之类的。
苏曼考虑到这些,专门弄了一个纸盒子当垃圾桶,放在客厅茶几旁,一眼就能看到。
盒子很大,丢垃圾很方便,里面还提前丢了一些纸张、瓜子壳在里面,表明垃圾放里面。
然而就是这样做足了准备功夫,彭笑萍还是把瓜子花生壳扔得遍地都是。
昨儿丽丽几个小学生都委婉的告诉她,要讲卫生,把垃圾扔到垃圾盒子里。
彭笑萍就不听,还说孩子们读了几天书,学会瞎讲究了,乡下到处是随地大小便的人,他们咋不说说。她扔瓜子壳咋拉,吃完扫干净不就行了......
彭笑萍后来当然没扫地,是苏曼清扫的。
苏曼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主儿,相反她跟原主的性格有点像,有不爽的地方,当场就发作,哪会让自己受气。
可是徐家人第一次上门,她也不好第一天就指摘妯娌,到时候让徐家人觉得她事儿多,不好相处,嫌弃他们是乡下人等等,所以昨天彭笑萍的动作,她忍了。
今天彭笑萍还装耳边风,当着她的面儿,糟蹋她家,士可忍孰不可忍!
苏曼大步下楼,双手抱胸,站在彭笑萍的面前,目光冷冷道:“二嫂,瓜子花生好吃吗?”
“挺好吃的,咋啦?”彭笑萍看她来势汹汹的样子,不知为何,心里有些怵她。
大概就是没文化的人,跟有文化的人对上,总觉得自己差了几分底气。
“好吃就好。”苏曼皮笑肉不笑道:“吃完了记得把地上的瓜子花生壳扫进垃圾桶里,拿抹布把你吐的口痰擦得干干净净,再把抹布给我洗上三遍,放在院外晾晒。要是洗不干净,直接丢到军属区外的垃圾处理地。一块抹布而已,我还不稀罕!你也别怪我讲话难听,我是城里人,我爱干净,见不得有人把自己当回事儿,到人家家里可劲糟蹋。你要是不做,不好意思,哪怕你是我丈夫的亲戚,你也只配去招待所呆着,不配住在我干净的家里!”
“你,你啥意思!”彭笑萍变了脸色,“你这是明目张胆地嫌弃我们徐家人啊!我们在乡下就是这样,你这是嫌弃咱爸妈不爱干净?”
她特意把嗓音提高,就是为了让在院子外面的公婆听到。
苏曼哪里看不出她心里那点小九九,冷笑道:“可别说什么‘我们’,我嫌弃的只有你。咱爸妈叔伯可从没往我家里乱扔过垃圾,也不像你一样随地吐口痰。连丽丽几个孩子都知道讲卫生,吃饭之前要先洗手,就你一个人,上完厕所直接吃饭,吃完饭也不擦嘴,就这么油滋滋的到处乱窜。你这么埋汰,也就二叔心好能容忍,要是换做我,早跟你离了,换个干净勤快的媳妇。”
这是暗讽她好吃懒做,来苏曼家里两天了,没见过她洗过一次碗,帮忙做一顿饭,全都是苏曼、曾芹、郑巧珍婆媳三人在忙活,她就心安理得的半躺在沙发上,吃着苏曼买的各种零嘴。
彭笑萍还是第一次被人这么挤兑嫌弃,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正想跟苏曼吵一吵时,徐启耀黑着脸从外面进来,冲着她大吼:“你还愣着干啥?!还嫌今天丢的脸不够?要我送你回娘家才甘心?”
彭笑萍想起娘家那几个同样不是省油灯的嫂子,脖子一缩,乖乖扫地去了。
院子里,郑巧珍听见苏曼两人的争执,没有任何不悦,相反觉得这样挺好。
苏曼看起来斯文漂亮,像个才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她还担心苏曼脾气太好,跟人相处吃亏呢。
现在看苏曼一番话,怼的平时脸皮比城墙还厚的老二媳妇说不上话来,郑巧珍无声笑了起来。
这老三媳妇颇有她年轻时候的泼辣风范,怼的好啊!以后就不用担心小俩口在这边生活不顺了。
她们在做衣服的空档,隔壁王翠花过来了,先是自来熟的跟徐家人打了招呼,自报家门,后面又给郑巧珍打下手。
三个女人裁剪好布料,郑巧珍跟曾芹不会用缝纫机,苏曼也不会。
郑巧珍原本打算用针线缝合衣服,王翠花道:“哎呀,郑大婶儿,自己用针缝衣服得缝到什么时候啊,家里有现成的缝纫机,直接用缝纫机啊!”
可王翠花也不会用缝纫机,四个女人大眼瞪小眼一阵子,最后是难得提前下班的何虹淑从徐家门口过,王翠花眼尖的看见她,拉着她问会不会用缝纫机。
何虹淑家里条件好,三转一响她都有,自然会用,于是裁好的面料都交给她来做。
她坐在徐家一楼客厅角落的缝纫机前,熟练的上线、上针、上机油等等,然后拿着面料放在缝纫机台上,脚下踩着踏板,一阵轻微的突突突声响后,她快速移动手里的面料,就已经缝合好一截。
等她按照郑玉珍的想法,做好一件军绿色的列宁服,一件蓝色碎花的棉麻春长裙,郑玉珍摸着衣服整齐的针脚,由衷感叹:“这缝纫机做得衣服可真不错,瞧瞧这边角收的多好,跟制衣厂做得成衣没什么差别。”
何虹淑只当她是夸赞自己手艺好,跟徐家人说了一会儿话。
苏曼笑着提醒她,明天晚上一定要去军属区大食堂吃喜宴的时候,她笑呵呵的应下离开了。
时代的局限性,这年头的人们结婚,不可能像现代那样大张旗鼓的摆个几十桌。
这年头的人们大多请上相熟的亲朋,简单的摆几桌,吃顿晚饭就成了。
苏曼跟徐启峰提早几天请了各自相熟的亲朋同事,满打满算,最多坐八桌人。
他们借了军属区食堂的地儿,错开食堂的开饭时间,大约傍晚七点左右开席,酒席所用的菜品酒水啥的,由军部后勤处配送,当然这些钱,是夫妻两人自己出。
徐启峰回到家里的时候,郑巧珍正让苏曼换上新衣服试试。
苏曼穿着何虹淑在她要求下,做了收腰处理的蓝色碎花裙,袅袅婷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