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六零年代二婚生活》 43. 第四十三章 夜色(第3/4页)
,不允许私下买卖。
如果想要别人家的鸡蛋,只能以物换物,这样就不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郑玉珍在村里换了一圈鸡蛋腊肉香肠后,来到一家姓卞的人家换鸡蛋。
这家人的鸡除了公的,母的多年以来都没杀过,家里有十来个母鸡轮流生蛋,她家每月光靠卖鸡蛋都能攒下不少钱儿。
卞大娘给郑玉珍换了三十来个鸡蛋后,瞧着跟在她身后,长相斯文俏丽的徐秋霞,笑着打趣:“秋霞今年也有十九了吧,郑大嫂,你没给秋霞打算打算?”
徐秋霞听她大刺刺咧咧的说起自己的婚事,脸上一红,别开脸当没听见。
郑玉珍瞧见女儿那副害羞样,叹着气道:“秋霞还小,她的事儿不急。”
卞大娘道:“秋霞都十九了,还不急呢,咱乡里的姑娘,哪个不是十六七岁就谈婚论嫁,到十八九岁怀里都抱俩娃了。”
徐秋霞越发羞囧,细声细气道:“婶儿,没到法定年龄结婚生子,是犯法的。再说,主席同志说过,婚姻自主自由,我才19岁,不急。”
“嗐,你这孩子......”卞大娘看她反驳自己的话,心里很不悦,把郑玉珍拉到一边劝道:“郑大嫂,不是我说你,一个姑娘家,让她读那么多书干啥,还让她去当老师,教书都把人给教傻了。这女孩子不趁年轻的时候赶紧找个男人嫁了,到二十岁就是老姑娘,没人要......”
“是,你说得对。”郑玉珍嘴上敷衍应着,紧紧拎着手中半篮子的鸡蛋,生怕她一激动,拍自己一巴掌,把鸡蛋给打碎。
卞大娘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最后说到重点:“郑大嫂,你我都是一个村儿的,这些年我家是个什么样的光景,想必你也知道。我家五个儿子个个大有出息,不是满工分劳动力,就是镇上县里的工人,咱家新修的瓦房也比不你家差。你看我家老五跟你家秋霞年岁相仿,老五只比她大上两岁,又是听话孝顺的孩子,你要是把你家的秋霞嫁到我家来,我保管对秋霞像对自己亲女儿一样疼。”
“你家老五确实不错,是个吃苦耐劳的好青年。”郑玉珍随口赞了两句,“不过你也知道,我家秋霞看着斯文秀气,主意可大着呢,她跟她三哥一样,崇尚什么婚姻自主自由。我呢,又疼孩子,总不好干那些强买强干的事儿。万一把孩子逼急了,做出啥傻事儿,我到哪哭去。要我说啊,你家老五那样的条件,想找啥样的姑娘没有,改明儿我给你家相看相看一些姑娘,看看你家老五满意不?”
这是拒亲了,卞大娘脸上冷了几分,将她们娘俩送出门后,望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往地上吐了一口唾沫星子:“我呸!有个当军官的儿子,就真把自己当根葱了。我儿子看中你家赔钱货,那是你们徐家的福气,你还拿捏上了,当谁稀罕你们徐家的女儿!说啥婚姻自主自由,我看是想把你家姑娘跟你那老三一样留成老葱,成为全村人的笑柄!你还得意的不行,我看你能留多久!”
她的话,郑玉珍母女俩听不见。
两人行走在郁郁葱葱的乡道上,徐秋霞一直拿眼偷偷看郑玉珍。
“干啥?”郑玉珍被她看得不耐烦,开口问。
“妈,您真的不反对我跟三哥一样,自己主张自己的婚事?”徐秋霞小心翼翼地问。
“我反对了,你就能乖乖听我话嫁人?”
徐秋霞:........
“这不就结了。”郑玉珍冷哼:“你们年轻的思想我不懂,不过我在你三哥身上看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好事多磨。你三哥从前回到家里冷心冷肺的,屁都不多放一个,自从娶了你三嫂后,就学会体贴人了。家里家外的活计他没少帮着干,看到你三嫂受了委屈,二话不说就去出头,看到你嫂子身子不舒服,洗衣做饭啥都干。我这个当妈的,都没被他这么细心伺候过。妈不求你嫁个像你三哥一样的男人,但求你自己长点心,别随随便便被一个男人的花言巧语骗了去。凡是要记得跟妈多商量商量,妈活了一辈子,见得人比你吃得饭还多,一眼就能看出好赖!你最好像你三嫂那样,好好工作,努力攒钱,你自个儿腰包鼓,身板硬,想找啥样的对象没有,哪轮得到别人家来挑你。再说了......”
她说到这里顿了顿,“卞家人长得也忒丑,尤其那个卞老五,长得又矮又挫,还满脸疙疙瘩瘩,坑坑洼洼,跟个癞、□□似的,还想吃我天鹅女儿的肉!”
“噗——”徐秋霞被她这番话逗笑了,一边感动她妈的思想比一般的乡下老太太开明,一边感慨:“妈,您可真是看脸说话啊。”
“那不可。”郑玉珍自得,“我要不看脸,能遇上你们爸,能生出你们兄妹几个那样好看的皮囊,一到适婚的年龄,村里那些人家都要踏破咱家的门槛。”
母女俩说着话儿到徐家时,徐中贵也带着老大老二回来了,他们得了郑玉珍的吩咐,跑去附近的村子,给老三两口子换腊肉香肠鸡蛋辣酱花椒油等等。
两方一汇合,好家伙,光鸡蛋就有上百个,腊肉香肠最少有七八十斤,还别说各种各样瓶瓶罐罐里装得辣酱豆豉麻辣毛豆腐等等小食。
屋里还放着郑玉珍自己做得咸菜、麻辣萝卜干,晒得各种菜干,下午还从自留地摘了一堆黄瓜茄子番茄豆角,满满当当装了两个大麻袋。
苏曼咂舌,连声道:“妈,你们拿得也太多了,我们就俩人,拿不上这么多东西上车。你们还是留着自己吃吧,我们自己买得有特产回礼。”
“你们买的是你们的,我们拿的是我们的。”郑玉珍把鸡蛋一个个塞在装了木屑的饲料口袋里,“这些东西不是光给你们吃的,你们得拿一半给我们亲家,还要拿一些给老三的领导同僚,剩下的才是你们的。这些东西看着多,东家分点西家分点,到你们手里就不剩下什么。老三媳妇,你不用担心拿不上,老三有得是力气,让他一个人扛就行了。”
徐启峰:.......
您可真是亲妈。
苏曼执拗不过他们,也只能随他们去了。
装好东西,郑玉珍又在灶房点着蜡烛,在烧热的锅里炒干辣椒、干花椒。
炒到干干脆脆,可以碾碎的程度,她叫上老大老二两个儿子进去帮忙,在石舂窝里,把辣椒、花椒捣碎成粉,到时候装进密封的小罐子里,方便苏曼带回磐市。
郑玉珍早前从徐启峰的嘴里得知苏曼爱吃辣椒花椒,这两天有空就往山上跑,摘了不少花椒拿回来在家里晒。
辣椒她家自留地种得不多,也没到大量长出来的时候,只能去十几户人家换了十来斤干辣椒,通通舂成粉,拿给苏曼。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呛鼻的辣椒花椒味道,苏曼坐在院子的竹编椅子上,听到厨房传来石舂撞击的咚咚声,两个大伯二伯哥蒙着帕子,依旧不停地打喷嚏,中间夹着婆婆让他们翻面舂的声音,她心里有股暖流涌过。
之前她还担心跟徐启峰的家人相处不了,接触下来,发现这家人除了彭笑萍,每个人都很善良,极易相处。
她就想对他们好一点,这样也能在婆家日子过得舒坦些。
果然,徐家人不负她的期望,她对他们好,他们同样投桃报李。
这样的婆家氛围,哪怕是在现代,也足以让人羡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