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唐]我的皇帝堂妹》 135. 武皇 流求设省×水师四卫(第2/3页)
了,但不许和他多接触。”
武婧儿连忙保证:“我一颗红心向陛下,绝不私下与他勾连。之前誓言我记着呢,我看重的是小一辈。不知道显儿的孩子中有没有性格像陛下这般的?”
武媚娘嗤笑一声,显然对这对看不上眼的夫妻的孩子没有多少期待。
武徽音带来的人、白银和建议,武媚娘都十分看重。对于那些使团,武媚娘抱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以五品官的待遇接待,又拨了专款,找专人带着他们游览神都,感受天朝上国的繁华。
武婧儿知道这些后,劝谏武媚娘道:“别太大方了。这些人和那些部落酋长不一样,那些部落酋长是咱们武周人,赐予钱帛,是为了部落里的百姓生存下去。这些人都是别国人,给予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就可以了。”
什么瓷器啊、玻璃器啊,虽然外面的出价高,但对于武周而言,不过费少些人工罢了。
武媚娘笑她:“这么小气,怎么显得我□□威仪?”
武婧儿振振有词道:“□□威仪靠的是强盛的国力、强大的军队、还有不断的胜利。”
武媚娘道:“知道了,放心,我自有分寸。”
武徽音和武婧儿商量了几天,终于连上三封奏章,直接搅动了朝堂风云,尤其是三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
这银子还只是半年的量,一年至少六十万,十年六百万……据说还有金矿。
大唐现在交易用的铜钱和布帛,金银虽然是天然的货币,但现在并不是主流的货币。
铜钱笨重,布帛定价不一,而且朝廷缺铜,为此朝廷几次下令买卖双方不得拒绝布帛交易。
然而随着商业的发展,金银也慢慢重新捡起货币的职能,进入流通领域。但是武周也缺金银啊。
货币制约着商业的发展,如今白银流入将为商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未来可期的白银将群臣的目光转到了流求身上,几乎全部通过武徽音的提议。
流求划分为十几个州或都督府,原流求都督府升行中书门下,对,就是行中书门下。
武徽音什么都不缺,当世人们汲汲而求的东西她都有了,东平郡王爵位、死后追封皇后的哀荣。
如果她想,她还能像圣上那样养上贴心的男宠,但她没这个心思。她已经遇到了这世间最好最合适的人,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再去经营一份感情,而且她也看不上没有爱的欲。
她所求的是让自己的心血永远地传下来,所以她抛弃了在流求建立都护府的想法,采用了武婧儿建议的行中书门下ti制。
行中书门下,顾名思义,就是流求的政治建制依照中央决策体制,但流求不是中央,故加上“行”字。行,行在。
当然流求的这个行中书门下的体制做了删改,一方面是以示尊重朝廷,但主要是适应当地情况以及精简机构。
这样一来,流求的官职任命权几乎归在朝廷的手中,这对于武徽音而言是削弱她的权力和影响力。但对于朝廷而言,却加强对流求的控制。
“我能保证自己忠于朝廷,但我不能保证其他人。”武徽音如是说道,她毅然决然地同意了这个机制。
大臣对于这个体制先是反对,怎么能将中央的体制搬到地方。但仔细一想,却发现妙用无穷,于是纷纷同意了,大赞武徽音不恋权势,不愧是高宗和圣上看重的太子妃。
行中书门下/体制通过后,武徽音被任命为同平章政事,同平章政事下又设低一级的参知政事,但两个职位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由于行中书门下/体制过于拗口,故简称为行省,因此流求大都督府就变成了流求行省。
武媚娘对于武徽音十分信任,开口让徽音提供官员名单,她直接任命。武徽音提供的人选,填了一大半官职。武媚娘在几处空出的要津以及监察的位置,任命了十多个官员。
“得用的官员还是太少啊?”武媚娘看着依然有很大官员缺口的流求行省叹道。
武婧儿建议道:“既然官员少,陛下不如开个恩科,广揽人才。”
武媚娘点头道:“言之有理。婉儿,你拟一道诏书,秋天开恩科。明年太晚了。”上官婉儿应下草拟好诏书,交给内史用印,然后发到门下复核,最后交给尚书省施行。
提到流求的官制改革,武媚娘想起了如今朝中的官制,这也是一头乱麻,经常有人由大入小、年资不均,提拔没有特定的章程……
武媚娘本想要改革官制,但她本身就是循规蹈矩官制的破坏者,她喜欢破格提拔人,又经常罢黜官员。现在的官制尚且可用,此事还不是特别着急,但要放在心上。
除了流求行省制度外,朝廷还建立了四卫水师:依托登州的镇海水师、依托福州的靖海水师,依托流求的流求水师、依托广州的宁海水师。水师诸卫建制一如其他各卫,设立大将军一职。
市舶司建立后,朝廷从海贸获利颇丰,于是高宗和武媚娘一直都在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伴随着海贸的发展,安全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海上经常有海盗打劫商船,因此几乎每个海港都或多或少设立水师,特别是几个大市舶司,比如交州、广州、泉州、流求,各港口的水师都颇具规模。
此次水师设卫,也是顺应发展,将各港口松散的水师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以维护武周的国家利益。武媚娘还希望有生之年凭借这些水师,将航道上的关键海峡收入囊中呢。
除了上面两件事外,第三封奏章说的工匠考课奖惩制度就有些“小了”。但大臣对于这些颇有微词,很多工匠本属贱籍,怎么能与他们同列?但武媚娘没听,强硬地推了下去。
武媚娘和朝中大臣的办事效率极高,在使团游玩神都看得目不暇接之时,这些重要的事情都商定了,一条条的敕令飞向四面八方。
在使团来京的第十天,武媚娘在明堂设宴招待他们。高耸入云的建筑,美轮美奂的壁画、曼妙的舞蹈,悦耳的歌声,美味的食物……一切都让众人目不暇接,为之赞叹不已。
他们大多数人也参加过本国的宴会,但没有哪一场宴会能让他们像现在这样震撼、惊讶和叹服!
武媚娘得意地看着下面使团目瞪口呆的表情,突然有一位使者出声,用着生硬的汉语说道:“尊敬的皇帝陛下,可否你允许我走近观看。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宴会、这样的建筑、这样的壁画、这样的音乐、这样的舞蹈……这是伟大的艺术!”
这使者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动作和语言都充满了激动。
武媚娘气定神闲地颔首道:“可。”
使者听后,立马行了一个在其国家面见君王的礼仪。这些使团在鸿胪寺跟着官员学了面见皇帝的礼仪。
武周允许使团可以用武周的礼仪面圣,也可以用其国家觐见君王的礼仪面圣。没有强求使团必须使用武周的礼仪。
使者行完礼,迫不及待地从位上走了出来,在翩翩起舞的乐人中间穿过,抚过乐人艳丽的披帛,摸着巨大的红漆柱子,仰起头看着绘着龙纹、莲纹、忍冬纹、藤蔓纹、绳结纹等等纹样的藻井,高大的墙上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