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 6、第 6 章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在全员美人的家族做谋士》 6、第 6 章(第1/2页)

    《考工记》中记载,制弓需“六材”,即“干、角、筋、胶、丝、漆”。

    还未等荀晏考虑好砍哪棵树做木材,来自颍川的催促便已到了。

    一封家书附赠一只二十一岁风华正茂的美少年。

    彼时荀攸正在堂前与荀靖讲话,堪堪及冠一年的少年郎还未曾蓄须,神情沉静,面色皎然,容貌却昳丽而风流,行止合礼。

    “未曾想这一去,竟是错过了公达的冠礼。”

    荀靖有些唏嘘,荀攸幼年失怙,自幼便独立内敛,记忆中他还是个倔强早慧的孩子,如今竟也已是及冠成人了。

    “荀公忧心,特遣攸往南阳接叔慈公归家。”

    荀攸眉眼低垂,规规矩矩道。

    荀公便是指荀绲,即是荀靖的二哥,也是目前颍川荀氏辈分最大的长者,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长。

    荀靖忍不住多瞅了一眼荀攸,他寻思他也没老到这点路都没法走,怎么他二哥还不放心找了个小辈来接他?

    本欲说些什么,但思及本便是自己任性远游,致使家人忧心,便也一时沉默了下来,看着座下乖巧跪坐的小团子,他似是想起什么,轻笑一声将人唤了过来。

    “公达许久不见狸奴,可还认识小儿?”

    荀攸看向了那生得极为灵秀的小孩,那小童本是腼腆的待在父亲身边,见他看了过来忙向他一笑,露出了一排米粒般的小白牙。

    “自然认得。”

    荀攸的语气不由柔和了一些。

    荀晏被美色晃花了眼。

    自从醒来后,所见美姿容者不在少数,但如这般风华正茂的少年郎却还是第一回见。

    他阿父虽然美貌如花气质超然,但……他留胡子。

    他先生虽然俊秀如玉医者仁心,但……他留胡子。

    他陈家阿兄虽然天生丽质如圭如璋,但……他也不过是个小孩。

    而眼前的荀家郎君,虽说记忆中无甚印象,可他长得方方面面都贴在荀晏的审美上,甚至眉眼间都与荀靖颇有几分神似,让人不由感叹荀家这祖传的好相貌。

    颜狗狂喜,颜狗蠢蠢欲动。

    “狸奴应是不记得了,你记事时公达已外出游学,日后可要记住了,这位是荀攸荀公达,狸奴应当唤一声……”

    荀靖露出了促狭的笑容。

    “应唤一声侄儿。”

    他说道。

    荀晏已经像只撒欢的小狗快乐的喊了一声“大侄子”,喊完后才后知后觉感觉有些不对劲。

    大人!我才六岁啊!六岁!哪来这么大的侄子!?

    嘴秃噜的小孩露出了震惊的神色,心里想的几乎全写到脑门上去了。

    荀攸无奈一笑,也不觉尴尬,神情自若的向荀晏一辑,道:

    “小叔父。”

    分明是晚辈喊长辈的称谓,却偏偏被他说出了一股宠溺味。

    荀晏瞳孔震惊,原来他真有个这么大的侄儿?

    荀靖叹了口气,这孩子自幼老成,以前逗逗还能逗出点火气,现在已是油盐不进,一点也没有小时候好玩了。

    却不知荀攸心中正在担忧另一个问题。

    叔慈公自幼爱逗他玩,实则对幼年失沽的他极为关照,他一直心怀感激,他辈分小,叫声小叔父也是理所应当的,只是……

    只是这小叔父怎么瞧着不大聪明的样子?

    不大聪明的颜狗叔父敏锐的打了个喷嚏,继续沉迷于美颜冲击。

    ————

    待得牛车上路,荀晏便活跃不起来了。

    前不久张机已经先行辞别,给他留了一堆作业,他还真情实感的伤心了好几天,不仅为了先生,也是为了马上要告别待了一年的涅阳。

    刚上路时他还有些兴奋,一会看看外头骑马的荀攸,一会缠着荀靖讲故事,荀靖也不搭理正处于精力旺盛状态的小孩,兀自闭目养神。

    不一会,一个毛绒绒的小脑袋扎进了他怀里,细声细气的说道:

    “大人,好晕。”

    小孩脸色苍白,额上还带着点冷汗,委委屈屈的求安慰,只一双眸子还有些神采。

    荀靖顿时心疼的把孩子抱进自己怀里,温言道:

    “仲景留了药方子,喝下睡过去就不晕了。”

    荀晏恹恹想了片刻,屈服了。

    他完全没想到自己会晕车这么厉害,他们出行也不求速度,牛车慢悠悠的走,但也耐不住真的太颠了,颠得他两眼金星。

    实际上牛车已经是现在较为平缓的交通工具了,换马车要更难受。

    一副药灌下去,荀晏昏昏沉沉陷入了沉眠,也就吃饭会把他叫起来,顺便给他再灌碗药延续药力,一路上大半可以说是睡过去的。

    原先他也企图适应适应,只是不过被颠上个一刻钟,他自己尚觉还行,但旁人却不这么认为,连荀攸都被唬得有些紧张起来。

    这位年幼的小叔父年岁太小,身子又弱,一折腾脸色惨淡,这般年纪的孩子早夭概率太高,实在叫人放不下心来。

    等荀晏彻底恢复清醒时,牛车已经晃晃悠悠快抵达目的地了。

    颍川地处中原腹地,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此,发展至今已积累了极其深厚的底蕴。

    汝颍多奇士,颍川私学之风极盛,如荀晏的祖父荀淑,曾经也开设私学,门生无数,当世名贤李固、李膺都曾在他门下学习。

    自从党锢之祸起,当时颍川士族曾是‘党人’的一大主力军,此后许多名士纷纷辞官归家,开设私学。自此,游学之风大盛,不论是颍川士子,亦或者是外郡学子,都乐意来颍川游学,交流思想学问,最终酿造出了一个文风自由,又秉持夏人尚武风格的颍川。

    牛车一路磨磨唧唧的走,大概是快到了,荀晏倒是不觉得多难受,懒洋洋窝在荀靖身边,最近睡太多了头疼得没力气。

    荀靖看上去心情不错,可能是要回家了的缘故,他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书,另一只手在呼噜自家难得异常安静的幼子。

    他见荀晏一副了无生趣的模样,将书简放下,捏了捏小朋友最近又有些消瘦下去的脸颊。

    “一年未归,狸奴可还记得族中长辈?”

    “自然记得,”荀晏睁着一双无神的眼睛,宛如梦游般答道,“二伯父威严又不失慈蔼,六叔父虽严谨但会偷偷给糖吃,彧兄长最是好看……”

    话到一半他才后知后觉开始思索,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荀靖微微眯起眼睛,道:“慈明竟还偷给你糖吃?”

    怪不得有段时间总是叫牙疼。

    荀晏:……

    六叔父狸奴对不起你!我不是故意把你说出来的呜呜呜……

    这一波打岔惹得荀晏本来模糊遥远的记忆平添了几分真切,那些原本扁平的标签化形象开始逐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