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26. 第 26 章 《真假少爷》照进现实+……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我在古代写狗血文火了》 26. 第 26 章 《真假少爷》照进现实+……(第3/6页)

发现之后,不但既往不咎,还将他们的儿子收为义子?”

    “是挺傻的!”

    虽然不管是胡知州还是围观的百姓们,都觉得这样很傻,但难以理解的是,黄家人特别是黄家大儿媳妇竟然真的是这么以为的。

    她觉得唐太太不能生了,自己儿子又自幼养在唐太太膝下,唐员外和唐太太都非常重视,还说孩子聪明伶俐,那将来孩子成为义子也是很有可能的事。

    当然了,将来事发之后,他们肯定不会承认是故意调换的,而是一口咬定是不小心、不知道等,以此来洗脱嫌疑。

    唐员外沉下脸,“胡说八道!”

    “诸位年长的乡亲们应该都知道,或者曾听家里人说过。先曾祖唐大善人的确收养过义子,但那是救命恩人的儿子。其父为护院,为救先曾祖父子而死,与这岂能一概而论?!”

    “而且先曾祖也不是因为先祖是义子才传以家业的,而是因为他勤勤恳恳,感激先曾祖的养育教导之恩,侍奉先曾祖终老。这才得了先曾祖和其他族人们的同意,继承了唐家。”

    “这件事每个唐家子孙都知道!”

    一件被唐家子孙记在心上,关于感恩与孝顺,好人有好报的故事,竟然被人误解成这样。唐员外被气得险些吐血。

    可黄家大儿媳妇不这么认为,她一口咬定那也不是亲儿子。既然大家都不是亲儿子,还都是下人,那她的儿子也有机会。

    唐员外被气得不行。

    胡知州也觉得这件事匪夷所思,没忍住又看了那位始作俑者,也就是黄家大儿媳妇一眼。他觉得对方的态度实在是不同寻常。

    黄家几人被带到公堂后这么久了,就属她最镇定。

    黄家女儿,也就是最初露馅的那名丫鬟。她的脸颊高高肿起,显然是事发后被人狠狠打的。双眼也布满了红血丝,眼神惊恐,一看她这样就知道是经历了许久的担惊受怕,再施压便要崩溃了。

    至于黄家唯一的成年男子,也就是黄家大郎,他的表情也和亲妹子差不多,显然是知道自己要大祸临头了。

    就黄家大儿媳妇不一样,和其他人都不一样。

    她怎么就那么自信呢?

    如果傅文钰在此,肯定会看出她这是典型的‘妄想症’。在这种人眼里,世界不是你们看到的那样,而是我希望的这样。

    形成的原因,或许是因为当年与儿子被迫分开而导致的产后抑郁,或者是因为换子而产生的心里压力,亦或者是和儿子再次分开刺激到了她,所以导致了这位在唐员外看来‘谨言慎行、沉默寡言’的黄家大儿媳妇,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妄想。

    平时还好,但涉及到儿子的事情上,就变了。

    唐员外夸一句‘我儿子真乖’。

    她就会在心里想,‘那不是你儿子,那是我儿子,老爷你说得对,我儿子的确很乖’。

    唐太太说一句‘我儿子真孝顺’。

    她也在心里想,‘是啊,太太不能生了,我儿子养在太太身边,不就是她儿子吗?在别人家也有这样的,不能生的嫡母养了妾室的孩子,视若己出。’

    至于她的儿子和唐家没有血缘关系这件事,她也能用‘唐家的某位先祖,不也是义子,和唐家没有血缘关系吗,他行我儿子也行’等等话语来自我洗脑,久而久之就完全洗脑成功,相信她认为的就是真理。

    然后她再向亲近的人洗脑。

    在现代,类似的例子还有‘主播回了我私信,她肯定喜欢我。’;‘那个女孩对我笑了两次,她愿意和我结婚’等等。

    可惜古代人并不了解这些,所以胡知州想不明白,好几次忍不住想要开口询问。好在他还记得现在的自己不是走街串巷,哪儿有八卦就往哪儿凑的胡不奇,而是一州之长胡知州,所以忍耐了下来。

    接下来,他又询问了几个疑点。

    比如为什么之前都好好的,但却突然扔掉了唐员外的亲儿子?

    这话是黄家大郎答的,他战战兢兢地道:“前两日,小的给老爷跑腿,路过一座茶楼的时候便进去歇了歇脚,点了碗茶水喝。”

    “当时,台上的奉先生说起了一篇话本。”似乎是想到了什么可怕的事,他打了个寒颤,“那篇话本说,说的就是一个奶娘,换了主家的儿子!”

    “我知道我知道!”

    他话音刚落,围观的人群里就有人兴奋地开口,“我知道那篇话本,就叫做,就叫做‘真假少爷’,没错,就是这个名儿。”

    “什么‘真假少爷’,那叫‘鸠占鹊巢’!”

    门外传来了一阵兴奋的议论声,吵得都听不清黄家大郎的话了,胡知州无奈地一拍惊堂木,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然后黄家大郎就继续说。

    “那,那话本说的也是一个奶娘,换了主家孩子的事,小的,小的便吓了一跳。回来之后,回来之后就匆匆找婆娘商量,商量。”

    现在的黄家大儿媳妇已经不在唐家当差了,这当然不是因为她的差事做得不好被主家嫌弃,而是孩子三岁之后,唐太太就陆续把两个奶娘放出去了。

    这是大户人家常有的做法,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吃奶,也需要人精心照顾,所以身边会有奶娘。但开始认人之后当家太太们却往往不会把奶娘留下,而是让他们回家,这是为了防止时间长了孩子把奶娘当亲娘。

    唐家少爷目前五岁,就处于这个阶段。

    所以一年前,奶娘就回家来了。

    回到家来后的黄家大儿媳妇,时常念叨着自己的亲儿子,也就是假的唐家少爷。不过家里人并没有觉得不对,因为娘念着孩子,这不是常有的事嘛。

    而黄家大儿媳妇对养在自家,那位真正的唐少爷不好。时常打骂并且不给饭吃,孩子喊她‘娘’的时候还会用恶狠狠的目光瞪着他,那就更没有不对了。

    不是自己生的嘛。

    黄家人理所应当地这么觉得。

    然后这次黄家大郎意外听到了傅文钰的话本,还听到茶楼里有人议论世间是不是真的有‘张嬷嬷’那样的坏人时,他一阵不安,生怕被唐家人发现真相。于是他匆匆回去找黄家大儿媳妇商量,看自家是不是先避一避?

    他是不敢坦白的,因为觉得坦白肯定难逃一死。他们这样签了死契的奴仆,又犯下了大错,主家肯定是容不了的。

    所以这位黄家大郎就觉得,不如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赎身逃走。等过些年唐员外和唐太太死了,唐家是他们亲儿子当家做主之后,他们再回来认亲,享受唐家的荣华富贵,为此他还把妹妹喊回来商量了。

    结果就在他抽空去喊人的功夫,回来却发现真唐家少爷不见了!

    一问,黄家大儿媳妇说扔了!

    ……扔了?

    胡知州微吸了一口气,然后将目光转向了跪在堂下的黄家大儿媳妇,不解地问道:“你怎么会突然把孩子扔了呢?”

    把孩子还回去、跪地求饶,亦或者居家逃跑都能理解,但把孩子扔了自己却若无其事,实在是让人困惑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