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鞋匠的奇妙之旅: 19、80年代-道士下山16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小鞋匠的奇妙之旅》 19、80年代-道士下山16(第2/3页)

架的时候曾说什么:通州码头的馄饨能卖出50个钱了云云,以往我倒是没多想,如今这么一比对,好家伙,他们走一回怕是百八十两都有,一年又该从府里掏出多少银子?”

    “啪!”

    焦大一巴掌拍到了焦大柱的脑门上,瞪着眼睛,满脸的严肃。

    “有些事儿心里知道归知道,记住喽,谁都不能说。”

    咦,不对啊,自家老爹不是最看重贾家嘛,怎么,怎么这样的事儿反而视而不见了不说,连着他也一并告诫?难不成这里头还有其他什么缘故?

    “什么缘故?手不能神的太长就是缘故。”

    往日因为自家只是亲卫,除了他自己,家眷子弟都属于良籍,虽都依附贾家而生,却不会去往府里当差,所以焦大并不会教导府中生存的道理。可今儿不成了,既然儿子窥探到了这样的事儿,那若是不说清楚,万一以后一个不小心说漏了嘴,怕是会惹来不小的祸事。贾家的那些管家管事呦,那可从不缺心狠手辣的人呐。

    “咱们家是什么人?亲卫。你爹我,保护好国公爷,听国公爷的吩咐,就是我的本分,除了这些,其他的就都不该管。”

    说到这个,焦大还稍稍唏嘘了一声,低声说到:

    “家里采购上有油水,出门办差有油水,这些个事儿老爷那样的人能不知道?呵呵,能领军数万,驰骋边疆数十年的将军,哪怕最初的时候不知道呢,到了他这个年岁,还能不知道?”

    吓,都知道?知道还任由家里耗子遍地?

    “生死都捏在手里的玩意,肥了也不过是耗子给猫攒食。所以,只要动静不大,国公爷自然当不知道,早年在边疆的时候,对那些大军后勤的官吏也是这样,等到哪日粮草不济了,大军要有大行动了,或者战事不利,对上对下需要交代了,到了那时……呵呵。”

    这个呵呵相当有魔性啊!只这么两声,就让焦大柱的后背泛起了一阵的白毛汗。

    果然是杀出来的富贵,手可真是够黑的。

    咦,不对啊,自家爹如今这好日子要说也算是杀出来的吧!那亲爹这心……

    焦大柱斜着眼偷看了一眼亲爹,总觉得这老头今儿脸上多了几分杀气。

    不行了,今儿这话题不能在这里继续下去了。

    轻咳一声,换个心情,焦大柱侧头对着焦大问:

    “爹,咱们这会儿有了这么些银子,家里呢,存的还有二十多两,这么些你说,咱们是不是能买点地?就咱们老家那边,都是坡地,下等地,一亩才几个钱?就咱们家现在这些,都能买上一二十亩了,到时候租给别人,让二郎看着,一年怎么也能多出十两上下的出息。”

    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作为纯种的华人,哪怕是身在城里,对土地的渴望也一样浓厚的很。一说买地,焦大的精神头都起来了。

    “这个倒是行,不对,还能用个别的法子,我记得咱们老家那儿还有不少的荒地,长得全是些不值钱的磕巴树,那样的地方拾掇拾掇,不用一二年就能养出来,这地更便宜。我记得衙门好像常年有开荒的政策,能免几年税负还是怎么的。我明儿找人去问问,若是成,那咱们怕是一下就能多买些,许是多留几个钱还能再你弟家边上重新买块宅基地,起个大院子呢。”

    说到去乡下买地买宅子,焦大不由的看了看自家的这院子,宅子,叹了口气说到:

    “我如今是贾家的人,这宅子自是能住着,可要是哪日我走了呢?到时候这宅子怕是要还给贾家,那时候你们怎么办?还是要有自己的窝啊。”

    想到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大事儿没给后辈想到,办到,焦大心里一时到了又有了几分事业心,垂着头琢磨起了怎么在贾代化面前多得几次脸的事儿。

    为什么琢磨这个?因为只要得脸,那就能多点机会派差事,多点得赏的机会呀。

    不过同样的也因为说到乡下,他不免又多想了自家侄子,想到了那家里有十来亩地,却依然过得清苦的摸样,砸吧着嘴说到。

    “虽说买地的事儿得上心,不过城里也要多琢磨,若是能有个铺面,哪怕咱们家都不是那做生意的料,纯租出去呢,也是个正经来钱的法子。”

    这一点焦大柱也是认同的,所以点了点头说到:

    “乡下的日子确实太苦了,二郎那日子过的,我看着都替他为难。一个人带着孩子,干活都吊着心,实在不是挣钱的好法子,要不这次的钱先不紧着买地?再攒攒买铺子?”

    那倒是不必,毕竟城里想买铺子,那也是要机缘的,像是他们这样不怎么和外头多交际的,想赶上都得看老天爷给不给脸。所以还是先买地更稳当些。

    不过想买铺子,没门路,又想多攒钱,这事儿其实可以从别的地方出手想想法子,比如这会儿焦大就难得脑子清灵的想到了韩秋生。

    “韩家那个秋生你知道不?”

    “知道啊,那是个本事的,路子比周围那些小商小贩可野多了,人也算实在。就前些日子大宝娘买来的那什么不掉色的布,就是从他那儿得的,瞧着都能和织造府出来的松江布媲美,可价钱呢?比那直接少了三成。这家伙,周围的老娘们都差点没抢起来。”

    “那孩子近些年怕是挣了不少,这次我出去,赶巧了,正碰上他再三里镇那边买宅子。呵呵,都能再外头置办产业了,你说,他挣了多少?最要紧的是,这孩子还知道藏富,置办家业居然不买在京城,而是外头,眼明心亮啊。”

    啥?那个比自己差了有十岁的小子,居然又多了个宅子?这可真够刺激人的。

    “就那么一个鞋铺,他居然还干出那么大动静了?”

    “不管买卖大小,只要做的好,哪有不挣钱的道理。不说别的,就他家那胶底鞋,独家的买卖,到现在都没几个弄明白那到底是从哪儿弄出的胶,光靠这一点,就够他挣的了。”

    行吧,确实比我厉害,可亲爹啊,你一个劲的说那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什么意思?焦大啊,这是想着将自家这啥手艺没有的儿子,送去当个看铺子的。而且这种比东家还有安排的想法,再焦大这里说起来,还特别的有道理。

    “他既然再外头买宅子,哦,对了,还买了骡车,那想来他那铺子里的东西多是他自己贩运回来的。那他出门贩货的时候,家里那铺子谁看着呢?”

    “这个我知道,林之孝那小子呗,我都瞧见好几回了,就在那铺子门口坐着,生意也没怎么招呼,像是就看着不让人偷拿。”

    “林家那小子年岁可不小了,眼见着就到了去府里上差的岁数,他就是再有心帮忙,又能帮几回?”

    这倒是,都15了,若非是早年没赶上给二爷选小厮的差事,七八岁上就该进府里伺候着了,哪有那闲工夫给他表哥看铺子?

    咦,这意思是,那看铺子的活儿,自家爹想接过来?给自己?

    哎呦呦,焦大柱可算是机灵了一回,说到了点子上了。

    “咱们家别的没有,名声还是挺清白的,而没了林之孝,他韩秋生想找个能信得过的,这周围能寻谁?我琢磨着,只要去说,那是必定能成的。咱们也不指望偷学他什么本事,就希望能借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