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红楼]小鞋匠的奇妙之旅》 20、80年代-道士下山17(第2/3页)
,就伸向了其他的单色布料。
“我手里的本钱有限,还是看这个吧,再说了乡下人买布自来都更讲究实惠,呵呵,我总要按着他们的心思才行。”
说话间韩秋生手脚利索的就将好些个嫩色的往边上拢了拢,直到走出这个新库房,那眼睛都不敢往这细格子布上多看。
没法子越看越舍不得呀,这真好看!
咦,他什么时候审美竟然也和这个时代的人开始雷同起来了?没穿越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呀!果然,时间真是个杀猪刀!
去财务科缴完费,韩秋生赶着借来的骡车就往场外去,瞧着周围进进出出的板车,他不禁回头看了看那间硕大的仓库,心里多少有了些疑惑!
从他听说这厂子处理库存开始到这会儿,已经有十来天了吧,这么多人从这里贩布,难道还没清理干净?那这厂子究竟是存下了多少库存啊!怎么感觉有些不对?
等等,确实不对,这里说库存卖不出去,那可边的厂房怎么还轰隆隆的全是机器声?都卖不出去了,还拼命生产?
韩秋生觉得他或许得找个明白人问问了。
明白人谁谁?那自然是钱解放了!他家有关系呀!
而明白人自然说的全是明白话,只是这给出的结果却很是让韩秋生瞪目结舌。
“刚开始的时候,那确实是库存了好大一批,因为是原本计划供应供销社的,没有实际订单,所以那边不来提,厂子也没法子催,生生的,就成了压仓货。只是吧,听到消息去进货的人多,不过是三五日,愣是一下去了八成,这么一来……”
后头的话钱解放不用细说,韩秋生也反应过来了。合着那厂子里见着这么出货好像也挺容易,厂子里还少了各种转账,回款快了不少,所以那些领导就动了心思,重启了生产线,彻底走上了小商小贩小批量批发的道路!
要这么说那厂子里的领导脑子倒是也挺快,而且这一操作从上级的角度来看,还挺有功劳,毕竟算得上是拯救了厂子,让纺织厂的工人重新过上了安稳拿工资的好日子对吧,对稳定当前相对有点混乱的经济市场是有好处的。
只是这样的好事儿,厂子里为啥还依然对外说是清理库存?
“呵呵,那不是这名头听上去就让人觉得他家布料便宜嘛,听说为了这个,周围其他市里都有不少人特意过来进货呢。”
合着这“清理库存”让他们当成了促销手段来用了?
韩秋生耳边不期然的想起了一些熟悉的大喇叭声:最后三天,最后三天,卖完就关门啦!老板带着小姨子跑路,工人洒泪割血大甩卖……
咦,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韩秋生浑身一个激灵,感觉背心都凉了那么几秒。
“这都谁琢磨出来的,家里没个二百亩竹林,都想不出这么损的招。”
本不过是随口那么一吐槽,不想他这里一说,那边钱解放摸着鼻子吃吃得笑了起来。
“不是吧,难道是你?不对,不对,你和他们连不上啊!”
是连不上,可谁让他那天一时嘴快,说这清理库存,听着就有大便宜可占什么的,然后让那纺织厂的领导给听了个正着,于是……
“我那就是随口一说,不想,嘿嘿,就成这样了。”
那你这随口说的还真是够巧的,不过你出了这么一个好主意,人家没给点什么表示?
“白给了20匹布,还都是细格子的,我送到省城,一天就卖空了。”
说到那别人拿不到的好货,钱解放下巴都多上扬了几分,回头看向韩秋生那骡车上的布料,还忍不住指点起来。
“你也太实诚了些,又不是第一次去,怎么不知道和那些库管的磨磨呢,他们厂里里好布数量还是不少的。多弄点稀罕的,比你这些单色的可好挣多了。”
虽然是好心,可谢谢,我还真不需要。
细格子布韩秋生不需要,不过钱解放接下来说的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
“我说,你那不是能弄到不少好药材嘛,那个,那个,”
“那个什么?你吞吞吐吐的干嘛?痛快点。”
不过是说句话的事儿,这人怎么了?居然还红脸?都是大老爷们,你这样很容易引起误会的好不,即使这边捡肥皂的梗还没兴起,可他懂啊!容易造成心里阴影知道不?
不,你不知道,不懂三十出头的男人那难以启齿的羞涩呀。
“我听我爸说,山里有些老猎户,嘿嘿,回弄点那什么的酒?”
“什么酒?”
等等,这挤眉弄眼的,他好像明白了点。
“虎鞭?”
“嘿嘿,其实虎骨也行,那什么,其他鞭酒也是可以的。”
钱解放搓着手,那笑容十分献媚,而韩秋生呢?则开始隐晦的打量某人的脐下三村位置,嘴角诡异的扯出了抖动的频率。
“你……不是吧。”
“我爸,我爸让我问的。”
钱解放着急了,那脸也红的越发厉害了。
“知道了,知道了,你爸,不是你。”
这种欲盖弥彰的言辞,韩掌柜能不懂?应酬起来半点都不含糊,外带诚意不足。
这让钱解放更着急了,扯着韩秋生的胳膊就低吼起来。
“嚷嚷什么呀,你一个道士……”
道士怎么了?道士都是半个大夫你不知道呀?更别说这么明显的东西了,还遮掩什么呀,又不是外人。
钱解放彻底放弃解释了,摆烂的叹了口气,
“随便你怎么想吧,不对,你赶紧说,到底有没有?”
老实说,韩秋生还真不知道这有没有,最起码在这里,他的交际圈里是真没见过。不过红楼那边……
“要不我帮你问问?别的不说,给你寻上一两个鞭,应该能行。”
红楼那边的老药铺多,这样的东西应该也常见吧。再不济往那些山边的村子里寻寻,应该还是能找到的,毕竟那边的野生动物多嘛。
等等,鞭?这东西好像这边挺有市场?那他要不要贩点这个过来卖?
不行不行,他这要是再那边大肆收购这个,别人先不说,他姑父怕是立马就要找上门了。想想前阵子姑姑急着给他说亲的事儿,哎呦,这么一来,他这压力很可能直线上升呀。
“问问,我一定给你问问。”
想到他姑姑的战斗力,韩秋生对贩卖这个东西的热情立马就没了九成。反过来问起了别的。
“上次我说的杜仲树,你找了没?10块钱一颗,这价钱可不低,不至于没人卖吧?”
韩秋生那鞋铺子如今这胶底鞋是越来越有人看中了,这本是好事儿,可也因为看中的人多,这胶就成了问题,总不能老是用破旧的自行车胎糊弄吧?再红楼总得有个正经的出处不是?
所以啊,这几次来回,他很是下了一番功夫研究杜仲胶的熬制工艺。好在这年头图书馆还算得力,这些技术呢,也没什么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