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 78. 第 78 章 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 78. 第 78 章 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第1/2页)

    月亮湾的莲藕卖完之后,章家村这边,今年的紫苏跟薄荷,也进入了尾声。

    虽然因为种的太晚,今年的紫苏跟薄荷,比预想的少采了一茬鲜叶,但不知道是不是系统给的土壤营养液太给力了,种出来的紫苏跟薄荷,不但品质好,而且产量也比预想的更高。

    最近,趁着天气好,合作社把已经长出花序的紫苏秧,全部沿着根部割下来,运回家去。各家各户的院子里,都拉了一根电线,装上了雪亮的白炽灯,村民们日夜不休地把秧苗上的最后一茬鲜叶撸下来,这些“统货”紫苏叶,也能卖到十几块钱一斤呢。

    摘掉叶子的紫苏秧,摊开晒干之后,一车一车的运到村里的收购站,晒干的苏子梗也能卖钱。

    往年这个时候,章家兴不是去镇上开会,就是从东家吃到西家——年底了,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

    别人可以不请,村干部们,不管他们来不来,村里人是一定要去请的。

    倒也不是说巴结村干部,而是乡下的人情世故就是这样,平时不走动,遇到难处了找上门去,关系好的,跟平时关系一般的,待遇总是会有那么点差别的。

    今年,章家兴是一顿杀猪饭都没顾得上吃。

    每天不是去镇上开会,就是在村里接待来他们合作社参观考察的团队,有县里的,也有其他乡镇的,还有红星乡其他村子的……

    忙得晕头转向,晚上回家,还要被爸妈念叨,说他一天到晚不知道在忙什么(村长大人:???),每个月拿那么点工资,家里的活儿一点都顾不上,果然生儿子是没用的,村里那些生了闺女的人家,这段时间,都带着女婿回来帮忙了呢。

    章家兴差点委屈得哭出来。

    幸好,九姑婆的电话拯救了他。

    章启慧把章家兴喊过来,可不是安慰他这颗受伤的老心脏的。

    猫冬是不可能猫冬的,身为职场卷王,哪怕到了大雪封山的季节,也依然要兢兢业业地带着乡亲们挣钱。

    一听九姑婆说又有活儿要干,章家兴一张老脸顿时煞白煞白的。

    语气也变得结结巴巴:“不、不用了吧九姑婆,今年托您老的福,咱村家家户户,不说挣得盆满钵满吧,起码都能过个肥年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不能让大伙儿歇口气吗?”

    主要是让他这个村长歇口气。

    金钱诚可贵,小命价更高哇!

    九姑婆恨铁不成钢地白了他一眼。

    “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家挣个十来万,就能躺平大吃大喝了?就是因为村里人都是这个思想,所以咱们章家村,这些年才会一直这么不上不下的。”

    “咱村经济发展不起来,老百姓住不上大别墅,开不上大路虎,你这个村长就很有面子吗?”

    “家兴,列祖列宗都在天上看着你呐,我今天也不防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其实在我心里,你一直都是咱老章家下一任族长的最佳候选人。”

    “连这么点苦都吃不了,还想跟村民一块儿摆烂,你自己想想,这是当族长的样子吗?”

    章家兴弱弱反驳道:“可是,咱祖上几任族长,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他算是好的,他们老章家之前还有一任族长,在清末的时候,被人算计,染上了大烟瘾,差点连祖产都叫他给卖了呢。

    章启慧冷笑:“所以他们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啊……”

    章家兴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九姑婆这话什么意思?不会是在威胁他吧?

    “那、九姑婆您的意思是……”章家兴小心翼翼地问道。

    章启慧叹息一声,指了指门外的茫茫竹海。

    “家兴你知道,再过两个月,城里的冬笋,能卖上多少钱一斤吗?”

    “您是想带咱们挖冬笋去卖?这个不行的九姑婆,挖冬笋是个力气活,而且冬天上山挖笋,也要看运气,运气不好的话,跑半座山,都不一定能挖到一个冬笋……”

    章启慧没有说话,摆摆手,示意坐在旁边的姚嘉年跟他说。

    姚嘉年笑眯眯地把村长大人拉到一边,打开电脑,让他看一下自己准备好的资料。

    章家兴说的没错,野生冬笋靠天吃饭,不光产量不稳定,而且采挖也需要运气和经验。

    别看大家都是山里人,有些人,比如说九姑婆她老人家,从小就专注学业,你让她去找那些从地里已经长出来的春笋还好,让她去找藏在地下的冬笋?她老人家也是两眼一抹黑呀

    但是,正所谓没有华夏人种不出来的东西,如果连华夏人都种不出来,那不用怀疑了,这玩意儿肯定不好吃!

    冬笋如此美味,华夏人怎么可能不想办法人工种植?

    姚嘉年给章家兴看的,就是一个种植“早园笋”的纪录片。

    这种原产地在浙江省德清县的“早园笋”,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了,虽然跟他们这的毛竹产的冬笋不是一个品种,但经过人工干预,现在已经可以和冬笋一样,在春节前就上市销售了。

    “这种早园笋,当地最早叫做早燕笋,原本和咱们这的春笋一样,都是三月份,燕子从南边飞来的时候出笋的。”

    “后来当地的研究人员,发现用砻糠、稻草盖在竹根上,厚厚的盖一层,就像给竹根盖棉被一样,可以提高竹根周围土壤的温度,促进竹根提早萌芽,长出竹笋。”

    “九姑婆的意思是,既然咱们这里也有早园竹,冬天也不是特别冷,按理说,咱们这里也可以尝试发展早园笋种植。”

    咦?这个可以有啊!

    早园竹是本来就有的,不需要像种紫苏那样,还要整地、施肥、移栽,按照姚嘉年的说法,只需要弄点稻谷壳、稻草之类的,盖在竹根上面,然后等着竹笋长出来就行了呗?

    那也不费什么事儿呀。

    只是,这玩意儿能挣钱吗?

    姚嘉年呵呵一笑:“我让我同学替我跑了一趟浙江德清,去当地的早园笋种植户家里考察过,听说最早一批上市的早园笋,赶在春节前采收,最高峰的时候,批发价一斤都能达到十五元,市场零售价二十多元。”

    “听那边的种植户说,早园笋因为是低热量、高纤维的绿色健康食品,市场前景非常好,只要做好田间管理,不光出笋早,而且出笋周期也很长,能从春节前,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

    “这种笋的亩产量,也吊打咱们这的冬笋,亩产能达到三、四千斤,当地老百姓种植早园笋,年成好的时候,一亩地光是卖笋的收入,就能达到三万块钱。”

    “什么?一亩地能挣三万块?”章家兴低声喊了起来。

    姚嘉年耐心跟他解释:“不是纯利润三万,是销售额三万。不过,如果自己家就有竹林的话,每年只需要买点稻谷壳和稻草,这个倒也花不了多少钱。另外还有一些病虫害治理的开支,还有雇人采挖、包装的开支。去掉这些,一亩地的净利润,至少也有一万多块钱吧?”

    章家兴忍不住苍蝇搓手:“够了够了!一亩地能挣一万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