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30-4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30-40(第10/15页)

细地嘱咐,十分有长姐的风范,又觉得有些心酸,叹气:“殿下休息吧。”

    赵幼澄拍拍旁边:“嬷嬷睡在我身边吧。”

    她闭着眼睛还在想赵善易说的事。

    黑暗中章嬷嬷轻声问:“殿下,是不是还怨恨太后娘娘?”

    赵幼澄:“嬷嬷为什么这么问?”

    章嬷嬷悄声说:“殿下就当我上了年纪多嘴。殿下这个年纪最是烂漫,却总操心这些,你父王母妃不在了,那些旧事也都过去了,太后娘娘毕竟是殿下亲祖母,殿下要敬着,也要爱着。”

    章嬷嬷也看出来了,她对皇祖母亲近不足,敬爱也不足。

    亲密是装不出来的。

    赵幼澄也不知道怎么说,也懒得解释,只说:“嬷嬷多心了,我和皇祖母好着呢,我在姑苏住了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独居,自从上京后就一直病着。再说住在宫中陛下和娘娘固然不会不答应,但咱们少些麻烦吧。”

    章嬷嬷知道她嘴硬,便也不再多嘴了。

    李氏是先皇定下的儿媳妇,周太后其实并不喜欢李氏,当年宫中的人都知道。她只是怕赵幼澄记着当年太后待李氏的冷淡,祖孙少了亲情,于她没有好处。

    第二日赵善易的夫人果真来了,不止她来了,还领着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七岁,小儿子六岁。

    赵幼澄正坐在东炕上边整理游记,因为最近闭门不出十分勤奋,已经有了眉目,开始起草地方志的序言。

    她写东西和书生不同,不讲究言辞简练,也并不提及此地历史辉煌,只讲此地的风俗、名胜古迹,人口多少、百姓面貌,粮食作物……

    正写到徐州,冬青领着赵善易的夫人方氏进来了,方氏生的圆脸,十分显小。丝毫看不出来和赵善易同岁。

    方氏性格爽利,和赵善易十分有夫妻相,见了她行礼:“见过殿下。”

    赵幼澄前世也并不认识她,这是第一次见,忙说:“我要称赵善易一声表哥,哪有表嫂给表妹行礼的。快坐吧。”

    方氏心里惊讶,怪不得昨晚夫君回来,特意让她来太微宫看望婉淳长公主,她还诧异,她并不认识这位。夫君当时还说,你只管去,保准你不吃亏。

    夫君有时候会胡闹,性格有些乖张,但从不会吃亏。

    她心里怪赵善易不着调,面上却丝毫不显,笑着说:“我家大人定然不肯吃亏喊殿下一声姑姑,那我就托大了。”

    赵幼澄看着两个小子,一一问过后,让章嬷嬷取了两块玉佩,笑说:“这是姑姑送你们的礼物。”

    两个小人十分有规矩,和她行礼磕头,惹得她笑起来。

    “我弟弟今年八岁,这几日正在联系弓箭,你们要不要学?”

    两个小子听得眼睛亮亮地看着她。

    方氏失笑:“万不能这么逗弄,要不然就能上房揭瓦。”

    她这才说:“冬青,你领着他们去永嘉寺找阿弟一起玩。看着一些,别磕碰了。”

    两个孩子看样子也调皮,一听出去玩,也不怕冷,眼巴巴看着方氏。

    方氏笑着说:“可不能调皮,知道吗?”

    两个小子满口答应跟着冬青就跑了。

    方氏解释道:“刚才在永嘉寺上香,就听到那边校场有练武的声音,他们两个心就野了。”

    赵幼澄听得心里一动,笑说:“阿弟年幼,我倒没盼着他学问多好,只盼着他能身体康健,所以练武只为了他能强身健体,这才托人寻了两个练武的师傅。他一个人也就是跟着热闹,两个侄子若是想玩,只管送来。有个玩伴也好。”

    方氏听得确实有些心动,长子小时候体弱,这几年才养的好一些了。

    方氏笑说:“这事我和我家大人说一声,现在天寒地冻的,也不着急,等开春了他们听话一些,就送来麻烦你们。”

    赵幼澄收起笔,东炕上都是书,有时候赵诚过来她会给他看一些游记杂本,所以炕上的书就有些多,也显得杂乱,偏偏她还不准人收拾,章嬷嬷每每都有些哀怨看着她乱糟糟的东炕。

    方氏好奇:“殿下写什么?”

    “我在看游记杂本,正看到徐州。”

    方氏边说:“是吗?那巧了,我就是在徐州长大。”

    赵幼澄惊喜:“真的吗?我正好有事请教表嫂。”

    两人性情相投,说起玩乐都兴致勃勃,一整日方氏都在给赵幼澄讲徐州山水和徐州周边的风土人情。

    赵善易打发了自己的夫人去了太微宫,自己也不用再去了,因为京中的事情闹起来,各部的大人们都爱寻他打听消息,他烦不胜烦,他躲到裴岘那里去了。

    裴岘看过操练之后回城,见他已经在自己书房了,问:“陛下不是给你差事了吗?你日日躲在我这里,不怕挨骂了?”

    赵善易叹气:“你说的轻巧,你现在轻省了,吕大人如今立誓要还高崎一个清白,马大人可一点没松口,户部又没钱,凤阳府赈灾的官员还等着米下锅。我哪一个都惹不起。不过看着乱糟糟的,快结束了。”

    裴岘不说话,昨晚兄长说,忠勇侯周宪实上奏,召集江都富商乡绅捐粮。

    陛下手里的钱其实不少,但接连抄家,光杨芳莲一家就抄出来上百万两白银,这次查抄刘家,陛下让康亲王带人南下去了。

    看样子这笔钱陛下不会入户部的账,这些时日马廷庸等内阁老臣就为了这笔钱和陛下劝诫了几次,如今周宪实代表的江都世族,愿意为陛下出这笔钱,就给了陛下台阶。

    看似周宪实和马廷庸一派两立,可谁说得准呢,毕竟两方都没损失。马廷庸为了户部为了江山社稷,周宪实给了陛下台阶。

    夏粮案怕是就这么揭过去了,高崎的事情算是内阁和陛下各让一步。陛下得了刘正东的私财,但也不追究高崎下狱的事情。

    吕大人声势浩大一场,得了名声。

    这样说来,居然也落了个圆满结局。

    他心理探析,但不肯说说半句,江南粮价风波案他明面上没有帮赵幼澄,但因着赵幼澄遇刺,也推到陛下眼前了。

    眼下这个结果,他也无话可说。

    最后只说了句:“高崎离了江南,远离中枢,必定会造福一方百姓,但愿吕大人吧能保他一次。”

    陛下必定容不下他了,他若是进京必定会起波澜。

    赵善易也收起笑意,这道理他也明白,不再说了。

    裴岘知道赵善易心里明白,他才躲到这里来了。这位好友看似吊儿郎当,但很聪明,也最怕麻烦。

    赵晖确实气恼内阁的几位逼迫他,他一个皇帝用钱,居然要经过内阁议政大臣们的审核,简直荒谬。

    用祖宗规矩说事,用先帝压他,更甚者用文敬太子压他,简直该死。

    但高崎之事,他也不是全然无辜,未曾上报,擅自动库银,性情耿直是好,但目中无人难免自大无物。

    马廷庸也知道陛下的性格,抻了几日,见陛下召康亲王南下,也知道他铁了心要用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