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50-60(第14/28页)

们一通问。”

    赵恒看了眼好友,见裴岘垂眼只管喝茶,赵善易则根本不接他的话,他才意识到自己有些急切,这才作罢了。

    之后的谈话就简单了,赵幼澄并不避讳,陪着讲了些在江南的趣事。

    几个人呆的并不久,等走时,赵幼澄给赵恒准备了他喜欢的春见叶。

    赵恒看了茶叶,笑说:“千金难求的春见叶。”

    赵幼澄只说:“清明前的新茶,产量不多,茶农们才能卖个好价钱。”

    赵恒不动声色看她一眼,她似乎对很多事都清楚。

    等人走后,赵幼澄依旧站在院子里,章嬷嬷说:“殿下回去休息吧,这几日一直都没怎么休息好。”

    她问章嬷嬷:“九叔,曾经和父王来往多吗?”

    赵恒给她的感觉有些怪异。

    章嬷嬷只好说:“老奴可不太清楚这些。”

    赵幼澄笑起来:“瞧我糊涂了,我该去问叶嬷嬷。”

    叶嬷嬷这会儿还在做针线,她年轻时就针线极好,见赵幼澄来,笑呵呵问:“殿下今日不忙了?”

    赵幼澄也不见外,坐在她身侧,说:“我有几日没来看叶嬷嬷了。”

    叶嬷嬷丝毫不介意:“老奴上了年岁,也喜欢清净。是殿下不嫌弃我无用……”

    “嬷嬷说的哪里话,今天九叔来看我了。”

    叶嬷嬷手里的针线不停,好一会儿了,才反应过来,问:“可是庆王殿下?”

    赵幼澄手里还拿着嬷嬷给她做的衣服,应声:“是。”

    叶嬷嬷笑了下说:“太子殿下最是爱护弟妹们,庆王殿下学骑马还是太子殿下教的。”

    她依旧称赵幼澄的父亲太子殿下,虽然她是奴仆,但那也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

    赵幼澄确认了,也点点头应声:“是,九叔对我多有关切。”

    叶嬷嬷笑呵呵的,但没说话。

    赵幼澄也不再多问了,从后院回来就去补觉了。

    赵恒从太微宫中出来后,裴岘有公务要去衙门,赵善易陪着他在城外跑马,赵恒问:“阿鲤进京后出什么事了?”

    赵善易不好隐瞒,但也含糊说:“大病了一场,后来又遇刺,颇有几番波折。”

    赵恒的脸色果真不好看了。

    方氏没有和他提起过。

    赵善易多精明,看他脸色就知道庆王妃没有和他提过这两个孩子。

    文敬太子当年做兄长对弟妹们都很关爱。赵恒对孩子们怎么样,不归他管。

    他只管陪着赵恒喝酒。

    赵恒喝了不少酒,晚间回去的就晚了,方氏还在等着他,见他浑身酒气,扶着人坐下,念叨:“殿下喝酒伤身,应当适量。”

    赵恒透过灯光,看着方氏张罗泡茶,就问方氏:“阿鲤北上回京,为何没有进宫住?”

    方氏听得一顿,心知他嫌自己冷淡,只好解释说:“听说身体不好,要留在太微宫为文敬太子殿下守长明灯。”

    赵恒听得心中失望,再没说话。

    方氏早想好说辞了,也不惧赵恒问她。再说她祖父曾入内阁,她也是名门贵女,哪里需要巴巴去上赶着照顾前太子遗孤。陛下都未必想宗室众亲对那对姐弟上心,她又何必费那个心思。

    没想到赵恒见她如此态度,再没说话。

    方氏心里有些不上不下的,有些失望,又有些气恼。

    赵恒将一杯茶一饮而尽,只说:“早些歇息吧。”

    他其实早已经问清楚了,赵幼澄北上,病的凶险差点死在路上,宫中怕传染没有接她回去,将人安置在太微宫……

    他听得心里激愤,当年尽管太后娘娘严苛,但太子皇兄为人宽和,很爱护弟妹们。哪知道如今皇兄不在了,他的儿女竟然沦落到这等地步。

    他是推心置腹,想起早年自己的境遇,对两个孩子多是怜爱。

    他也没想到方氏如此冷漠,几次凶险都不曾去看看孩子们。

    他喝了酒,有些伤心,便昏昏沉沉就睡过去了。

    赵幼澄并不知赵恒的心思,只当是长辈喜欢说教几句,她也不在意。

    她托人搜罗的书也到了,她还在搜罗河南一带的游记和舆图。只是需要一位亲历者,走过当地山水的人口述一番才能成册,她原本想问赵恒,只是这位九叔始终拿着长辈的架子,一点都不平易近人,不像赵善易那样好说话,她就没开口。

    晚间裴岘回去后,想起她书桌上那句诗,也来了兴致。

    难得认真,挥笔一蹴而就。

    可连着写了几次,都不甚满意,总觉得没有看到的那副字写得好。

    赵幼澄看到他动了自己书桌上的东西,但不知道他看见了什么,等一个坐在那里,慢慢翻,发现最下面压着那副字,她就笑起来。

    她临摹他的字有段时间了,但她自己的字也已成风格,临摹后并不那么像。

    也不知道他看到自己的字是什么反应,白日也没见他夸一声。

    赵幼澄把字装起来,准备找个合适的时候送他。

    第56章 长公主的本事

    ◎看起来一点都不简单◎

    没过几天, 宋宝珍和裴芝玉已经和安成能相约一起玩了。

    安成对宫外什么都好奇,陛下和皇后越不准她住在宫外,她就越觉得宫外好玩。宋宝珍虽然文静, 但是手巧, 裴芝玉会画画,而安成会指挥安排人,三人整日凑在一起洗脑, 做了几个十分别致的风筝,说是等着踏青去放风筝。

    赵幼澄见安成瞄上她书房的画了, 问:“你又看上什么了?”

    “阿姐要不要帮我画风筝?”

    赵幼澄问:“你想要什么样的?”

    安成一时间也没想好。

    “要不要画一只孔雀?五彩斑斓的。”

    “孔雀能做风筝用?”

    裴芝玉点头:“宝珍说,色彩鲜艳才会才更好看, 她在江南见过。”

    赵幼澄失笑:“那明日你们三个一起来, 我给你们每人制作一支。但是需要你们帮忙。”

    安成听得大喜, 阿姐心思最巧, 过年的时候她坐的那只兔子灯她至今都宝贝着。连父皇见了都说心思巧,只是说有些糟蹋好东西。

    寻常的风筝纸张有限, 只是就那几种样子。

    赵幼澄让章嬷嬷去库里找丝绢,给裁开一人高的宽幅,过了矾水, 等着晾干。

    安成看得奇异, 一直追着问。

    赵幼澄让冬青将孔雀的尾巴裁开,丝绢被竹芘撑着,柔软自然在空中可以飘动。

    第二天宋宝珍和裴芝玉早早就来了,见已经裁好的丝绢,都觉得惊奇。

    等赵幼澄画好, 再把每一片粘好, 风筝就几乎成型了, 这么巨大的风筝她们还是第一次见,至少没人会做这么大的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