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60-70(第8/28页)

排除庆王代他巡边的可能。

    赵善易又说:“陛下应该先整顿江南,不是先巡边,所以他不急,下面的人急了。”

    庆王已经急了。

    裴岘和兄长聊过,“这几年粮价偏高,今年更是。就算是丰年,粮价未必能降下来。”

    赵善易:“杀怕了吧。有粮也不敢拿出来了。”

    裴岘想起户部的困境,江都至今空着,扬州府巡抚也空着,漕运总督也空着。

    陛下这几日一直见外臣,不光马廷庸,怕其他人也急了。

    两人说起郊外的马场,赵善易想起说:“这几日我都不能回城,倒是叶雄和礼部的薛礼说是要送太平王回城去了。我儿子也要闹着回去,你若回城照看一二。”

    裴岘问:“广春园的戏还没有停,怎么就回去了?”

    赵善易也不知道,不在意说:“赵诚说是担心他姐姐,而且还有学业,太子在宫中都没出来。松快几日该回去了。”

    裴岘也不多问,起身说:“这几日你谨慎些,不要在西苑打听。”

    赵善易扬扬下巴,让他放心。

    裴家的别院就在附近,他一路过去,见裴泰也刚回来,他定下的是耒阳郑家的女儿,其父亲和兄长是故交。

    裴泰见小叔回来,忙说:“母亲昨日就等着二叔。”

    裴岘一回去,徐氏见他就笑说:“我正要找你,这两日广春园里见了好些小娘子,都很是不错……”

    一边的裴芝玉抿嘴笑起来,心想要是婉淳殿下知道小叔又定亲,定然回嘲笑他。

    裴岘见裴芝玉笑,温和问:“我的亲事等等再说吧,眼下不合适。”

    徐氏一听就知道他和丈夫有新的打算了。

    徐氏便不再说这些了,又说:“明日我就先回城了,四月里的亲事也要操办起来。芝玉的亲事也没定下,这几日正在商量,你哥哥也忙得不见人……”

    “我刚才见过哥哥,他回城了。”

    徐氏也说:“他回去也好,母亲一人在家里,我也不放心。你要是成家了,也有人帮我一把。”

    裴岘起身微微笑着说:“等过了四月,嫂子就有帮忙的了。我等会儿也要回城。”

    徐氏也不耽误他,只催说:“那快去歇歇。”

    赵诚已经辞别周太后和皇后,和赵琰作伴两人满口说不能耽误学业。

    周太后也不好拦着,只说:“太平王勤勉好学,望你不要堕了你父王的威名。”

    赵诚垂首称是,没人看见他的眼神。

    等他和赵琰出了西苑,赵琰还心野着想看戏班子的杂耍,赵诚问:“书背了吗?先生的戒尺可不会饶了你。”

    赵琰痛苦道:“我和你能比吗?你看一遍就能记下,我看十遍才能记住。和你一起读书,我真是痛苦至极。除了骑马射箭我还能和你差不多。你说你早就学会了,何必还要这么勤奋?”

    赵诚见他痛苦状,笑说:“那这样吧,你今日回去好好学,我送你一匹战马。”

    “当真?”

    “自然。”

    赵琰立刻不丧了,满是雄心。

    赵诚却急着回城去看姐姐。

    赵幼澄伤了膝盖不能走路,只好坐在廊檐下看书,她总喜欢坐在户外,平日里即便在书房,四处的窗也是打开的,就算早春寒冷,她都喜欢门户大开。

    赵诚进了院子就看到她躺在椅子上,赵诚看得眼睛一红,叫了声:“阿姐。”

    赵幼澄见他回来,坐起身惊讶问:“你怎么就回来了?”

    “我有学业在身,不能耽误太久。”

    赵幼澄一听就知道他没说实话,但也不拆穿他。

    拉着他坐在身边,章嬷嬷看了眼人就说瘦了。

    赵诚笑说:“章嬷嬷总觉得我只要出门。就肯定是受苦了。”

    章嬷嬷也笑说:“可不是,出门在外,总不如家里自在。”说完就去泡茶了。

    赵幼澄低声问:“可是皇祖母难为你了?”

    赵诚笑的眼睛微微眯起来:“怎么会,皇祖母恨不得留我在身边长长久久。”

    可是她为难阿姐了,她见不得阿姐快活地活着。

    赵幼澄见他有小心思了,也不追问,安慰他:“学不在一时,回去好好休息。韩先生那里我告了假。”

    赵诚问:“阿姐风寒好些了吗?”

    她发热好些了,但添了新伤,冬青没察觉大剌剌说:“殿下前日从卯时起来听经跪到未时,膝盖已经不能走路了。”

    赵诚看了眼姐姐的腿,好半晌都没说话,最后低声问:“非要这样不可吗?”

    赵幼澄看着已经窜个子的弟弟,他虽然还是孩子,但向来早慧,又是宫中长大,对这些事向来敏感。

    她轻声哄:“你别听她们胡说,哪有那么严重。”

    赵诚问:“那为什么阿姐要从早跪到晚?阿姐是真的生病,又不是推脱不肯去?为何非要这样伤身体。”

    赵幼澄不知道怎么和他解释,示意冬青避开,让他坐在身边来。

    她想了想,才说:“我自从回京,很少给父王上香。大概是心中有愧,这是为人子女的孝道,不论我是不是真的病了,我是对父王心里愧疚。跪在殿内诵经祈福,是为父王和母妃。不单单是为皇祖母们,也是我自愿的,若是我不愿意,没人能强迫我。”

    赵诚听后并不说相信。甚至有些冷漠说:“我不曾见过父王母妃,母亲因为生我熬的油尽灯枯。我的名字是父亲取的,我对他毫无印象,我对母亲也没有印象,都说阿姐命数有碍,克父克母,为先帝不喜,才送到姑苏去的。为何没人说我克父克母?明明……”

    “胡说什么,没有人这样说我。”

    赵幼澄打断他的话。

    赵诚却说:“阿姐何必骗我,我又不是小孩子,我在宫中长大,那些宫人说的我只是不理睬,并不是没听见。而今对我来说,我的亲人只有阿姐。只有阿姐才会千里迢迢从江南给我带半船的玩具,即便我六岁之后就不再玩这些了。只有阿姐才嘱咐我晚上不能看书怕伤眼睛,也只有阿姐愿意四处给我寻练武的师傅,只有阿姐不喜欢我早慧,知道我不爱吃糕点,更爱喝汤……”

    他甚至很清楚自己早慧这件事。

    对身边人的愚笨只是装作不知道,一遍一遍听着先生们讲学,即便那些他早已经会背了。

    至于先生们讲的孝道,他也一一遵循,但心里其实并不认同,因为他没见过父母。

    对他来说只有阿姐回来后,他才有了亲人。

    赵幼澄看着他,竟然不知道说什么。

    她红着眼看着他,慢慢泪流满面。

    前世她一点都没有关心过他,可他依旧每每见她都很高兴。

    直到最后因为皇祖母联合宗室在朝堂上强硬要求陛下还政于嫡支,他被推上风口浪尖,他原本不想的。特意来问她,她将他教育了一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