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太平歌》 100-110(第7/15页)

王的礼物, 件件价值连城。

    可见,庆王也有想争一争的意思。

    等他回府, 没想到明鹤在他院子里喝酒,见他回来问:“这几天外面传的沸沸扬扬, 陛下沉疴已久, 可是真的?”

    裴岘:“你不是天天出门吗?”

    明鹤握着酒杯的手, 有些许的抖, 最后说;“是,我整日混迹在茶馆酒肆中, 对这些再清楚不过了。”

    只是等真的听到消息,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他突然起身说:“这样,裴老大人的身体暂且安好, 用药也是固本之效, 只要大人不劳心劳神,疲于奔命,寻常太医看顾方子,也不会出问题。我该告辞了。”

    裴岘不会以为他说的是回后院。

    静静盯着他问:“你要回江南吗?”

    “是,我要回江南去了。上京城不是我的久留之地。我想要的答案等到了。”

    裴岘摇头:“你的卦不准, 起码国祚不会断, 大周也不会出事。”

    没想到他摇摇头:“我已经不在意这些了。早就有新的变数了, 只不过我不相信而已。国祚绵延,大周中兴,这是你们该去操心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裴岘不知道他要去做什么,但也不能拒绝他。

    “我知道了。”

    第二天明鹤去了永嘉寺看空悟大师。

    空悟大师问:“你要回去了吗?”

    明鹤看着年老的师兄,惭愧说:“是。”

    空悟大师了然:“回去吧,不必执念。”

    赵幼澄知道他要走了,尚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走。

    “先生答应过为裴大人疗养……”

    明鹤一笑:“裴大人已经过了最凶险的时候,接下来的方子只要不改,慢慢调养,不会伤及性命。”

    赵幼澄想起他刚来的时候,满嘴鬼话,连一句实话都没有,眼睛长在头顶上,谁也看不上。

    她想到自己的处境没忍住问:“先生曾说我是,早夭之相。先生可否为我起一卦……”

    没想到明鹤拒绝:“我已经三十年不曾摸卦了。谢明松若是放心让你北上,那就是你不会危险,放心吧,这次南下,我也去会一会谢明松。”

    赵幼澄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已经临近中秋了,宫中已经催她了。

    她领着人一同进宫去了,住在延嘉殿隔壁的含凉殿。

    延嘉殿中这些时日客人很多,大部分都是姻亲。赵诚每日去宫中读书,剩下时间就是呆在殿内看书,几乎对宫中的传闻充耳不闻。

    赵幼澄进宫那晚,赵诚还陪着姐姐,问:“阿姐再呆些日子就出嫁了,我过几日出宫去裴家送嫁妆。”

    赵幼澄见他满是稚气,笑着说:“这些自有礼部的人准备,你只管读你的书,不要管这些。京中不太平,不要让吴顺离开你眼前,我让彭懿跟着你吧。”

    赵诚摇头:“不用,我哪里都不去,用不到这些。再说了我领的人太显眼不合适。”

    赵幼澄也没什么反驳的。

    事实上,赵诚已经让吴顺将宫中的内官认的差不多了。

    王弼那边传来消息,陛下的心思移动松动了。主要是他的身体不允许了,这几日有些咳血,仿佛是整宿的睡不着,眼底青灰。

    赵诚大约有了计较。越发低调。周太后中秋宴请城中的勋贵家眷们,大家也都猜到了意思。

    庆王妃这段时间也不再闭门不出了。

    庆王有了次子,在江南过的太平。临近中秋,她领着儿子到宗亲中送中秋礼,意思不言而喻。

    几次递消息想去西苑看娘娘,但是都没能得准许。

    但庆王妃一点都不气馁她太清楚儿子的机会了。

    眼下陛下嫡亲的侄子,就三个,赵诚,她的儿子,还有庆王刚出生不久的次子。

    周太后这么强势笼络姻亲,朝中更有周宪实、周聿昭这等后族的中坚力量。

    但是她赌的是,陛下和周太后不合。陛下和庆王自小的情谊,庆王向来听话,陛下择嗣子,最终的权力在陛下手中。

    不到最后,谁也不敢说保证。

    朝中的人,不站队,也渐渐站队了。

    何静生的帖子来的很快,何静生怪不得是一把锋利的刀,每日的折子还是一样进京,但从江南的乱状,变成了江南官场中,眼下都有巴结庆王的意思。

    赵晖看着折子中,那些原本追随江南文官集团的世家大族,送给庆王的别院,送给庆王的园子,游船……

    他眯着眼睛看了许久,都没有出声。

    朝中择嗣的事情已经是定局了。赵晖甚至问过吕大人:“您觉得呢?”

    吕大人老眼昏花,哭的泪涕涟涟:“陛下不可如此,何至于此。”

    赵晖已经过了隐而不发的时刻,他到底是帝王,权力的传递是本能。对择嗣这件事已经冷静了。

    或者说,他在冷静地审视着每一个人。

    朝中也已经有了不同的声音,他有心放出消息,让那些盼着他死的人去争去抢。

    周太后还是坐的稳稳的,周宪实更是闭门不出,仿佛不知道这回事。

    倒是庆王一脉的宗亲都开始奔走。庆王妃带着儿子四处联络感情。

    赵晖不信周太后,他等着周太后急不可耐的将孙儿过继给他,他等着周太后两眼放光的盯着他这把椅子。只是还没到时候。

    康亲王还在调遣北上的军饷和蓟州兵马支援丁远山。

    奏折给赵晖递了一次又一次,赵晖都没有批复。

    康亲王忍不住了,只能追到西苑来。

    赵晖见赵沧满头大汗,已经中秋了,他还能急成这样,“皇叔作吧。”

    赵沧匆匆谢了声,开门见山:“臣的折子,陛下看了吗?”

    赵晖问:“辽东这次丢了沈州,拿回来的胜算有几成?”

    赵沧被他问住了,可若是不调兵,就不可能拿回来。

    赵晖慢条斯理:“辽东想必也是算准了朝廷会有援军,要是草原部落南下直奔热河一带,兵力补给能挡得住吗?”

    赵沧也想过这个可能:“到时候宽城、隆化的兵马互为犄角,再不济丁远山到时候回援,京畿兵马也可以随时北上。”

    赵晖摇摇头:“所以蓟州的兵马更不能出关。关外的已经失利,让他们自省吧,外松内紧,各部兵马时刻防备草原南下,草原才是大患,建奴不足为虑。”

    康亲王还想说什么,但张张嘴,最后也没说出来。

    赵晖将折子合上,这件事就算是结束了。

    他面色开始泛黄,已经是精力不济,抓紧时间问赵沧:“皇叔以为,择嗣,该怎么选?”

    赵沧垂首赶紧起身,并不敢乱说。

    “陛下的意思呢?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