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望族嫡女》 110-120(第17/20页)
产业,她没想过郑家这么富有,尤其是祭田非常多,这不例外,因为郑家出仕的子弟多,而这些族人自愿捐献就有四十七处田地,随意翻了翻就发现其中上清县就有十五万六千亩,公林县220000亩,连松江那等南方的地方都有七千五百亩。
怪不得杨氏不愿意吐出来的,这些祭田就是一大笔收入,尤其是郑灏祖父曾经得皇上所赐五十顷祭田。
除此之外,郑家生意并不多,两间上京的当铺。
杨氏就道:“这两间是你婆母在管,账册不在我这里。”
丽姝颔首,她可是知道郑夫人出手为何这么大方了,原来是因为这个。但这两间当铺婆婆并没有交给自己,藏的还真深。
族产一共分为三部分,墓田、义田、义学田。墓田用来安葬离世的宗族成员,义田则是士人或者官员捐赠的,他们一般也非常乐意捐赠,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宗族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家族在本地的声望。而义学田专为族内成员读书所定。一般族产还可能是房屋建筑,除了祠堂,还有义宅和学舍。义宅用于安置、收养无法独自谋生的族人,学舍则是大大小小的家族书院或私塾。
“您这里有鱼鳞图册吗?”丽姝问起。
杨氏点头:“有。”
这些就是她这几日的成果,每日拿着田亩册子看,还要郑灏教她看鱼鳞册,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因此这些土地的鱼鳞册一拿出来,她就知晓这些地在哪里。
杨氏当然哭穷:“你别看这么些地,我们族里老人多,去年就去世了三名老者,你想一人一块墓地,还有小孩子夭折的,也要占地儿。还有族学,我们郑家就有三处族学,还有族人用此开设书院,你看租钱也不给。”
“是啊,家大业大,可人多,都有用钱的地方呢。”丽姝附和了一句。
杨氏笑道:“还是你懂这些,我和旁人说起她们都不信呢。”
除了族田当铺外,郑家还有十几家茶叶生丝铺子,但这些并不是很赚钱,丽姝就看了杨氏一眼。
杨氏早就准备好了说辞:“咱们仕宦人家,一般不许子弟经常,故而这些生意上都是外面请的掌柜或者各处太太奶奶们的亲戚,连我都喊不动。”
“这些是我们宗房的私产吧?”丽姝问起。
杨氏没想到她问这个,只囫囵道:“这就不知道了,我接手就有这些,说是当年你们宗房老太爷在福建为官,因此让门人置办的铺子。”
丽姝现在管着郑家知晓郑家的私产实际上非常可观,但没有到暴富的程度,没想到这些都放在族里了。
大的方面说了,其余就是宗族人口名册许多东西,那些都是男人管的了。
丽姝让人搬着账册回房,杨氏汗水涔涔,真的吓了一跳,还以为她会问自己这个月的月例银子的事情。
但丽姝就是去问郑夫人关于私产的事情:“这家中的十几家铺子是族里的,还是我们宗房的私产?”
郑夫人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丽姝想她刚嫁过来的时候郑夫人还是个中年人,就这么几年婆母都眼花了。她看清楚了,才道:“这是我们的私产,当初我想着你三叔祖家清贫,这些铺子给她们管着好歹有些孝敬,如今你既然收回来了,就自己打理。”
“娘,我听具二太太说虽然是私产,可现在都被当成公产了,不少族里的亲戚都塞在里面。这里怕是很难动,十几间茶叶铺子,利润也就一千多两。”
郑夫人笑道:“茶叶铺子一个月能够有十两算是温饱,五十两算是很多了,也只有这么些利润了。”
丽姝颔首:“您说的是,还有这两处当铺。”
虽然知道是婆婆很有可能昧下,但她作为交接人,不可能不问,现在不问,到时候都会怪她有问题。
郑夫人对这个问题倒是很坦然:“等你们下次去京里,我把印章交给你。”她还有小儿子郑清,郑清是个药罐子,常年吃药钱从哪里来,那些所谓的千年人参,天山雪莲都是上千两的银子。
丽姝也表示很理解,还道:“您别多心,只是具二太太告诉我,我才多一句嘴。”
郑夫人兼她脸上没什么不悦之色,也是忍不住点头,因为她非常清楚,丽姝是完全不贪钱的。
这一晚,丽姝和郑灏还有两个儿子又排排坐着泡脚,郑灏率先恭喜她道:“恭喜你呀,日后大展宏图。”
丽姝笑着睇他:“还恭喜我呢,具二太太又跟我埋了不少雷,我是一个头两个大,你是故意的吧?看着别人整我还说什么大展宏图。”
郑灏心道,想整你的人都会被你整回去的,这个我能保证。
但是他笑眯眯的道:“我就喜欢你风风火火的样子。”
丽姝还有点不好意思,却又得意道:“我不是风风火火,我是雷厉风行,聪明能干——”
祈哥儿和树哥儿齐声道:“九天仙女下凡,天下第一聪明仙女。”!
第 120 章
其实丽姝掌权,没有想象中大家的质疑,因为她本来就是宗妇,延后管和提前管并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有的人因为你提前管,还觉得你有本事。
但你也别指望得了权利,所有人都听你的,就像皇帝登了地位自称孤家寡人一样。真的掌权了,你身边的人说话就不能信了,她们一言一行都有其目的。
你能管好一个三口之家,未必就能管好数百人之家,你能管好数百人的家,就未必能管好上万人的家。所以,不少人见丽姝虽然能够打理好宗房的小家,但未必信服她能管好偌大一个郑家。
丽姝一开始从具二太太那里把族务接手过来,她没有立即训人,而是先把历年来的账本看的清楚。她从来都不会打无把握的仗,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她把从郑夫人时期和具二太太时期的行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整理出来。
这个时候,她是谢绝人往来的,珠兰便在外支应情况,她再也没有早年的腼腆好说话,最是妥帖的执行丽姝说的话。
寻常小事,珠兰都可以支应起来。
但遇到大事,还是要进来问丽姝的意见,比如这里就有一条:“大奶奶,族学有三处塾师,一共一十六人的月俸一直未发,那边知道是奶奶掌家,故而让人来问何时发下去?今年已经迟了一个月了。”
丽姝觉得好笑:“迟了一个月了,怎么又来找我?你先去问问具二太太怎么回事?”
珠兰很快就领命去具二太太那里,具二太太却道:“上个月我都病了,哪里还记得这些,账上没支应出去,就让你们奶奶再发一次就成了。”
虽说珠兰已经提早知晓具二太太的贪婪,现在见她堂而皇之这般说,也是被她的厚脸皮震惊了。明明她就没发月俸,肯定把钱昧下了,现在居然让自家奶奶掏钱。但她不是丽姝,无论她多大权利,对这些族里的太太们还得客气,所以珠兰只好回去了。
见这丫头回去的背影,杨氏松了一口气,昨日全部交接完了,谁还管你这些?
珠兰回来后,丽姝只好叹了一口气:“只好先支应银子过去了,日后先生的月俸一定要按照应有之期限发。”
“您就这么认了?”珠兰都有些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