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天灾:虫潮》 40-50(第5/21页)
分的歉意。
她对他们家的经济情况了如指掌,她哥从来就没瞒过她。父母去世早没留什么遗产,她哥高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挣钱,用不算太多的工资从初中供到她念大学,到她大学训练和文化课以外的时间可以兼职,她哥才轻松了一些。她嫂子那边条件也不好,爸妈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异各自重组了家庭,连去年他们结婚都没到场,只象征性地给了红包。
去年他们家刚把老房子卖了换了个大房子,她哥还在努力还房贷。再然后是她侄儿出生,准备母婴用品包括奶粉尿不湿这些又花了一大笔钱。
“安安没关系的,多少是个意思。”周宁安慰她。
他们大家是搭伙共同抵御天灾的同伴,不是公司入股,需要精确计算每个股东所持的原始股份来利益分红。
每个人尽心尽力就好,真诚地愿意和大家和衷共济远远胜于那些仗着自己带来的物资多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人。
“我爸妈还有十三万,”林烟说,“宁姐,你给我个卡号,我让他们马上转到你这边。”
刚才她正好和她爸妈商量过,林妈虽然宠儿子不太有底线,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拎得清楚的。剩下的积蓄他们会全拿出来购置物资,钱已经准备好了。
“好,”周宁心里稍微有点底了,又看向一旁的兰小伽,但她此时看起来心事重重。
“小伽,你怎么了?”周宁问。
兰小伽抬起头难为情地说:“宁姐,我一直不好意思说,我爸妈……舍不得把钱拿出来。”
兰小伽之前做过她爸妈的思想工作,她原以为爸妈平时挺开明的,却没料到这次的阻力空前的大。
两个人不知道是不是提前商量好了,口径一致,相当执拗,说什么也只肯拿出五万块来。
兰小伽虽然不知情爸妈到底还有多少积蓄,但他们夫妻两个人都有工作,工资在他们那座小内陆城市算中等偏上,况且小城市的消费水平低。家里这么多年没花过大钱,家里人也没灾没病的,房子住的二十年前的小区老房子,他爸考了驾照也没舍得买汽车,通勤的代步工具始终是那辆电瓶车,电瓶车最开始买还是为了接小学放学的兰小伽。
兰爸固执地说:“别看现在天灾闹得这么玄乎,再苦难都能克服,国家总是有办法的,垮不了,钱存在银行里一分一厘都少不了。”兰妈也说:“小伽你不能太单纯,要留个心眼,要留条后路的,我和你爸刚结婚那会儿穷怕了,你想想看现在我们把钱全搭进去,万一虫子都被清除了,我们再回去,咱家一分钱拿不出来就真成穷光蛋了。”
兰小伽口水说干,即使她搬出“万一虫子清除不了,钱就成废纸了”这样的理论依然无济于事。
这是他们家的私事,周宁不太好干预,反正有五万块钱也不错了。
第二天一早,大家各自按照任务分配开始行动起来。
周宁和周卫星打出租车来到靠近市区的家用电器一条街,这是地图上显示的离码头最近的电器商城,上次厨房的集成灶和冰箱冷柜就是在这里买的。
整条街各个店铺虽然还在正常营业,但消费者人影稀疏,大概是因为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忙着抢购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去了。
周宁快速地逛了一下这条街,出售的电器非但没有涨价,甚至还略略打折,还有不少商家在店铺门口摆出醒目的“低价处理”和“跳楼大甩卖”的标语牌。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场全球规模的天灾会持续多久,电路元件有保质期,时间久了会老化损毁。况且,从新闻上来看,虫潮过境寸草不生,发电厂高压线变压器悉数被吞没,电器电器,一旦没电还不就成了一堆破铜烂铁。
商家们想得很透彻,这批货算是砸手里了,不如就赔点本卖出去,毕竟钱拿在手里换成保命的物资才是最现实的。
所以原价三万块的中央空调,在周宁和周卫星的轮流讲价后两万五拿下,包运货包安装。
除湿机周宁一口气买了10台,休息舱的各个房间一台,船长室一台,大空仓再放一台大功率的,总共花掉三千块。
在逛的途中,周宁看到陈列的洗衣机恍然想起,她之前就打算买洗衣机,差点又忘了。洗衣服是一件大事,夏天还好,衣服轻薄,直接用手搓也行,但是一旦到了冬天,衣服厚不说,水冰得能要人老命。她的手特别容易长冻疮,读大学第一年学校还没有开通自助洗衣机,当时她苦不堪言,只能每周周末把衣服带回家。
周宁选购了三台性能好的洗衣机,有洗衣机,烘干机她也顺便一起买了。
还有榨汁机,他们网购了水果种子,如果后续兰小伽能培养出水果,可以用来榨果汁。
思路到了这里,周宁再买了两台破壁机,库房里还不少豆种,以后种豆子,能做豆浆,甚至还能做豆腐。
厨房电器里还差一台烤箱,周宁爽快地买了,毕竟李女士烤蛋糕和面包也是一绝。她顺手再买了打蛋机,做蛋糕需要充分搅拌均匀的蛋液,人力是很难做到的。
另一头的李银竹带着林妈妈和兰妈妈在码头的渔民社区走街串巷,途中果然遇到不少私人菜贩子,暗示她们可以到家里去买菜,菜品新鲜,种类丰富。
他们现在不敢明目张胆在菜市场摆摊,因为把价格翻上了百倍,一旦被市场监管部门逮到必定重罚。
李银竹被一位菜贩子带到她家院子里,出售的蔬菜摆在一间阴凉的房间摊子上,各类蔬菜旁立着纸壳板明码标价,但价签的数字被马克笔一改再改,价位直线上升。
表皮坏得不成样子的包菜,350元一斤,部分蔫掉的茄子300元一斤,品质好的售价380元一斤。
但这家其实算好的了,她们刚才看过的价钱更高,菜的品相更差。
李银竹想着团团给她交代的任务——钱必须花出去。也就不再犹豫,走到摊板前弯腰上手仔细挑选。
选着选着菜,李银竹脑子里t突然灵光乍现。花光手里的钱把摊板上的菜全买了,也不过是几顿饭的事情,他们缺几顿饭吗?显然不缺,艰苦点啃几顿压缩饼干一样能挺过去。
不如就心狠点!
从菜贩子院子里出来,她们没买一片菜叶子,一人手里拎了只老母鸡,都是能下蛋的。
李银竹用微信扫码支付了两万块,她头一次一次性扫出去这么多钱,输入支付密码的时候手指都是抽搐的。
但买老母鸡绝对比买菜划算,鸡每天能生蛋,这算是一笔可持续性投资。
回来的路上,李银竹远远听见扩音器的声音从路边巷子里传来,她们听不懂方言,好奇地沿着巷子里走,才发现是一家冰淇淋批发超市。
店老板坐在门口,满脸愁容。
所有冰淇淋在原价的基础上打五折,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几乎相当于打骨折了,但除了街坊邻里来买了些,剩下的完全卖不动。
按理说目前所有食品都应该处于脱销状态,但冷冻食品显然有特殊性,居民自家冰箱的容量有限,冻肉冻鱼冻虾都冻不下,更没有空间冻冰淇淋了。
最关键的是,冰淇淋这玩意儿不抵饿。
李银竹其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