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三国]英雌养成手册》 100-110(第9/14页)



    郭嘉摇扇:“主公可待天子下令再做行动。”

    “袁术已经向北进发了,我们还要再等吗?”孙策愣了一下,又去看秦楚,见她眉头一蹙,似乎也有不解,于是继续道,“皇帝在战事上表现得那样懦弱,下令又要到什么时候?”

    “该等。”曹操沉吟片刻,忽然抬头,“主公留在琅琊的士兵如何?”

    “不多。”秦楚坦诚地摇头,“李谨带走的亲兵、张辽带的并州军,还有蔡琰带下去的西凉军,加起来不到一万人。”

    “主公如此便可。”曹操立刻道,“引诱袁术北上,远离徐/州,再以兵力施威,并上雒阳发去的檄文,可先大致控制住徐/州,之后再做考虑——郭祭酒是这个意思吧?”

    他说着,露出了胸有成竹的表情,冲着郭嘉飞快地一笑,又对秦楚道:“操愿留于雒阳,择定檄文撰写之人,亦可观察朝中动向。”

    郭嘉欣慰道:“曹校尉明理。”

    秦楚被他二人的互动酸倒了牙,眨了眨眼,忽然嘴角一翘微笑道:

    “那奉孝就和孟德一起留在雒阳,以防雒阳有乱吧。”

    郭嘉表情一僵:“主公,其实嘉更……”

    曹操大方应下,对着她坦然地揖了一礼:“诺。”

    他趁着作揖,又悄悄偏过头,对郭嘉露出了略带揶揄的笑容。

    郭嘉:“……”

    他虽有意随军前往南方征战,可其实也明白,自己留在雒阳是最好的选择。荀彧毕竟也是世家,面对雒阳那些高官时难免受家族影响而捉襟见肘,而他出生寒门,那些有异心的士族便难以找到应对的方法了。

    同样地,曹操生父乃宦官之子,大多数时候,那些所谓的名门世家对他也有些偏见——这恰好是整顿京城风气的机会。

    他眼角一抽,转而瞥了眼荀彧,看见他神色如常,与自己对视时微微颔首,应当也想到了此事。

    “好吧,”郭嘉拎起鹅毛扇,怏怏不乐地摇了一摇,“文若与公达是叔侄,彼此相知相熟,的确比嘉更适合随军。”

    第109章 第一百零七章

    打雒阳向东往南, 快马加鞭三五天,便进了豫州境内。

    豫州丰饶富庶,世家林立而多名士, 也是颍川荀氏的主宅所在。

    秦楚牵着马走在最前面,回头看了眼荀彧,发现他仍是骑在马背上, 神色平静无波,于是停下了脚步。

    这一队都是亲兵, 本是该按部就班前往阳翟的,不过秦楚想了想,还是额外绕了路,来了荀氏主宅所在的颍阴。

    “自他去岁乞骸骨后,我也许久未见慈明公了, 也不知他可安好。”她感叹了一句,等荀彧走近了, 才跟着与他并行。她拍了拍枣红骏马的头,抬眼看荀彧, 话锋一转, “文若今日格外沉默, 似乎有些心事。”

    荀彧本还专注地垂眼听她讲话, 闻言似乎一怔,随即勒住缰绳,想要落马谢罪,被秦楚止住了:

    “欸,我没有责怪你的意思, 你不用这样。”

    她当然没有拦住这位守礼过头的谋士。荀彧摇摇头, 对着她扬起一个浅淡的微笑, 动作流畅地下了马背,牵马和她并肩行了几步:“彧只是想下马与主公同行。”

    秦楚:“……好吧。”

    时值仲夏,粟麦恰好成熟,颍川道旁的圩田里还能看到弯腰收割的佃农。颍阴做主的世家是荀氏,对待手下佃户尚算宽和,哪怕这两年天灾不断,周围的景色也称得上好看。

    秦楚与荀彧慢慢走在最前面,照夜玉狮子不用人引,安静地垂头行进,背后是军容整肃的西凉金城军。

    她前行时刻意要求将士避开围田,因而军队前进的速度也打了折扣,只是她本就存了拖延时间、等待袁术的心思,所以也并不很着急。

    秦楚正眯起眼看佃农收割粟谷,忽听到荀彧轻轻道:

    “主公若想得知孔伷与豫州的近况,只在阳翟也是可以的。”

    “嗯,我知道。”她很大方地答道,“可是颍阴有荀氏。”

    荀彧自然知道她不可能是为“想让你归乡看看”这种理由选择来这里,于是很耐心地听着,果然又听到她轻笑了一声:

    “大世家怎么对待孔伷,会决定他掌握豫州的用时与难度。从这一点来看,至少能推测出他可调的物资上限。”

    秦楚顿了一顿,又极敏锐地偏头去看他:“文若不愿意归乡?”

    荀彧没回答,对着她微笑了一下。

    以他的修养,这已经算是默认了。毕竟荀文若道德感高过了头,谈论公务时都无法对敌方主帅说出重话,遑论谈及家族时了。

    她眼一闭,大约能猜到答案——当年高望有意嫁女,据说荀绲是有意答应的,无奈这事在荀氏内部颇有争议,加上高望也在剿宦宫变中丢了性命,这事最终也就不了了之了。

    “倘若我是你,便不仅是‘不愿归’了。”直接拆了还差不多。

    秦楚安慰性地拍了拍他的肩,试图将“不婚主义”同党的安慰传递给他,又抬眼朝远处望了两眼。

    “应当快到了。”刘备本来骑着马走在路中,此时也下了马背,跟在秦楚身后,颇有些见缝插针的意思,对着她笑了笑,“从这里可以看到城墙,依照我们的速度,傍晚之前就可以到了。”

    秦楚于是也昂起头,五指并拢遮于眉上,挡住了明烈的日光,踮脚眺望过去,果然在层层叠叠的樟树后看见了若现的城墙。

    豫州是东汉大州,颍川是豫州大郡,而颍阴又居住着荀氏这样的庞然大物,因此周遭并不比京城萧条太多,连城墙看起来都很有模有样——至少比阳翟好些。

    “陛下这回的速度倒是快了。”她意味不明地笑了一声,“看来他不管怎么样的避战,看到袁术真的来了,心底还是有气的。”

    刘备荀彧微笑不语,只当没听见。

    看来这二人是打算把“食汉禄”的帽子焊死在头上了。秦楚讨了个没趣,干脆向前跑了几步,一招手,又把照夜玉狮子喊了过来,翻身跨上去,干脆利落地把另一条时间线上的曹魏谋主与季汉领导抛在了身后,摸摸马脑袋,哼着曲儿晃荡到另一侧,又去看农人割夏麦了。

    照夜玉狮子跺跺马蹄,嘶鸣了一声,留给欲言又止的二人一个洁白潇洒的马屁股。

    刘备:“……”

    荀彧:“……”

    “……备年少时在子干公门下学习,那时也曾来过颍川,拜见过一回慈明公。”刘备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勉强笑了一声,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挽救尴尬的气氛。

    他加入秦楚阵营也就几天,却也听说过这位荀治中是“君子典范”,和吕布马超(乃至于大将军本人)那几个知名狗脾气不同,因而也存了结交的心思。刘备微微一顿,露出了追忆似的表情,又道:

    “那时慈明公身后跟着众多学子,听闻除了主家旁支之外,还有其他州郡慕名而来的士人,在内城坐而论之、论而行之——颍阴学风之盛,乃备生平所见之最。”

    荀彧年少时追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