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青山: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别青山》 60-70(第18/19页)

    曾经她依附胡府活着, 如今她依附晏决明与孟家人活着。一抬头, 依旧是那片四四方方的蓝天。

    这一切都令她倦怠。

    而松烟的一句话,像是将长久封闭的天幕凿开一条缝,让她看见了些许不同的色彩。

    或许她也该出去看看。

    别的不说,至少她应该回一趟溧安。

    这些年, 胡瑞四处赴任, 程荀也随胡府辗转各地,已经好些年未曾回溧安了。

    而当年她隐姓埋名卖身进府,本身便存了隐瞒身份的念头。在溧安时, 她害怕县里熟人认出她,硬是一天都没有出府。

    故而几年来,她连程十道坟前都没去过一次。

    如今胡家已到, 胡瑞与胡品之离伏法不过一步之遥, 她也应将这一切, 好生说给程十道听。

    晏决明自无异议。

    溧安离扬州不过三五日路程,可二人迟迟未能出发。

    孟忻提前回京, 扬州官场本就兵荒马乱,群龙无首之时,少不了有心人在其中浑水摸鱼、搅弄风云。

    孟忻信不过别人,只能让晏决明私下盯紧了各方人马,免得又让那群不安分的捅出篓子。

    晏决明那厢诸多事务缠身,崔夫人又一手包揽了程荀生母起棺迁坟、水陆道场等一应事宜。程荀一时又空闲起来。

    漫长而焦心的等待中,程荀去见了清荷。

    清荷得知了此前陈玄欲将她母女二人送回溧安避难的前因后果,如今见到程荀,又是后怕又是感激,忍不住抱住她哭了一场。

    陈玄一早就被晏决明策反,倒是全须全尾地从府衙出来了。二人现在回了在扬州的家,准备之后将铺子转手,回溧安去安安生生过日子。

    程荀心中为他们高兴,清荷却提起另一件事。

    “我听说,你如今是孟家的义女?”清荷试探问道。

    程荀点点头。

    清荷虽早已听陈玄说过此事,可被程荀当面证实,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她感叹了会儿,随口问道:“如今你年纪也不小了,孟大人家中可说了何时给你安排婚事?”

    程荀有些不自在。

    清荷并不是周围第一个问起她婚事的人。程荀自然知道,他们都是出于好心。

    毕竟世人皆道,女子的“好年岁”也就这么几年,不抓紧青春年华嫁个好人家,难道等成了“老姑娘”,再去满世界找夫婿吗?

    可周围人这并无恶意的探问,却让她困惑又烦躁。

    她连自己都没活明白呢,就要成为某人的妻子、某人的儿媳、某人的母亲么?

    可不嫁人,她又能做什么呢?

    从清荷家回去,程荀一路无言。

    接下来的几天,不知是不是清荷的话提醒了她,程荀敏感地察觉到,身边的人对她的小心和重视,似乎有了层别的意味。

    她不想喝味道古怪的药膳时,丫鬟劝她:“姑娘,这是世子爷特意吩咐厨房为您做的呢。”

    她难得起了兴致,想熬夜看完一本从前只在书铺见过手抄残页的孤本时,丫鬟劝她:“姑娘,世子爷可特意叮嘱您要保重身子、按时就寝呢。”

    晏决明难得有空找她吃晚饭时,丫鬟特意挑了颜色明艳的衣裙,嘴上笑道:“姑娘您忘了?上次世子爷就说这个颜色衬您呢。”

    世子爷、世子爷、世子爷。

    什么都是晏决明。

    她此前只道这群丫鬟是晏决明买来的、一群人又住在观宅里,丫鬟们心中对他格外看重些,也无可厚非。

    可如今她们都已搬进孟府,丫鬟的身契也都一一交到了她手中。按理说,这群丫鬟应事事以自己为先,又何必时时刻刻在嘴边挂着晏决明,做些吃力不讨好的蠢事呢。

    她起初想不通、也不甚在意。可那日清荷的话,却让她回过味来。

    ——这群丫鬟,哪里是蠢笨,分明是聪明得过了头!

    她们那副事事都要提及晏决明的模样,与从前胡婉娘身边的心腹提起晏决明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呢?

    程荀不知她们误会了什么,可事实就是,她们似乎笃定她迟早要嫁入宁远侯府,当那风光无限的世子夫人了。

    这个念头令她一时觉得荒唐,一时又觉得恼怒。

    且不说她与晏决明到底是什么关系,难道自己当真嫁给某个人了,她就要事事迎合她的丈夫么?而她身边的人,就要事事以她的丈夫为先,将她丈夫的意愿凌驾于她之上么?

    程荀当然知道所谓三纲五常、出嫁从夫。她原对这世代如此的教条无甚体悟,可当身边人将这想法实践在她身上,她却真切地感受到某种窒息感。

    为此,她第一次在丫鬟面前发了脾气。

    那日,崔夫人处来人通传,说晏决明来了,叫程荀过去一叙。

    程荀自己都还未有什么反应,身旁的丫鬟们却满脸喜气。一群小姑娘,似花丛中骗飞的蝴蝶,抱着各色的漂亮衣衫,高兴地在她身上比划。

    程荀一言不发,直到换好衣服,一个平常最是听话的丫鬟端着一个首饰盒走过来,含笑劝道:

    “姑娘,不如今天戴这个簪子?这簪子上的花儿更衬您呢,世子爷看了也高兴。”

    程荀扫了一眼,那是晏决明前几日遣人送来的。确实是个水头极漂亮的碧玉簪子,做工精细,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丫鬟笑盈盈等着程荀点头,却没想,程荀只是冷冷地盯着她的双眼,一字一句道:“放回去,我不戴。”

    程荀一向是个好说话、好伺候的主子,不让人下跪、不让人守夜,从未对下人发过脾气或露过冷脸,更别提动辄打骂之事。

    如今乍一发脾气,小丫鬟竟没反应过来。

    程荀顿了顿,声音更加冷淡。

    “听不懂么?”

    话里的寒意让屋内轻松的氛围瞬间凝固,那丫鬟愣了愣,当即跪了下来。

    一转头,几个丫鬟齐整整全跪下了。

    程荀压抑住胸中烦躁,将脸转到一边。

    她深吸一口气,丢下一句:“都起来,做自己的事去。”

    “别跟过来。”

    说罢,她转头便走了。

    正院里,晏决明与崔夫人话着家常,目光时刻注意着门外。

    终于见到熟悉的身影,晏决明立即起身迎上去,却见程荀面沉如水、步伐又急又快,竟是独自一人走来的。

    “可是出事了?怎的一个人来就来了?”

    晏决明低声问她。

    程荀心知一切与他无关,却忍不住有些迁怒。她没理会他的问话,直接跨进屋子。

    “阿荀,丫鬟们呢?”崔夫人正喝着茶,只是随口问道。

    “我一个人原也方便。”程荀扬起个笑脸。

    崔夫人没在意,将她拉到身旁,说起晏决明公事已了,给孟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