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寒门天骄(科举)》 60-70(第19/44页)
子儿,就?更加有?小区退休大?爷嗑着瓜子儿看热闹那?味儿了。
救命,高大?上的政治朝堂风瞬间就?变成村头大?爷闲话家常看热闹。
萧景曜嘴角抽搐,看来这个?朝堂,有?时候和高大?上也?没什么关系。
那?头胡阁老和王阁老激情对喷了那?么久,总算分出了胜负。胡阁老得意洋洋地看着王阁老,从鼻孔里发出一声轻蔑的哼声,“想摘我的桃子,没门!”
王阁老似笑非笑,“陛下有?言在先,言明萧景曜去哪一部,且看他再捣鼓出什么东西。如今你只说,这望远镜,是不是适合兵部的东西?”
这玩意儿能拿去户部卖钱吗?
军队还没用上呢,这玩意儿能看清楚那?么远的地方,在可视范围内,敌军有?什么动静,尽收眼底。
胡阁老想拿这玩意儿去给国库增添进账,也?不问问各位将军们答不答应。
兵部只管军器械备,王阁老同样?是文官,对行军打仗的了解只是纸上谈兵。但他在看到望远镜后,都能立马想到望远镜会在行军打仗中发挥多大?的作用,那?些真正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将军们能想不到这一点?
也?就?是萧景曜实诚,指点琉璃坊的工匠们做出来了望远镜后,直接来找正宁帝了。要是他先拿着这个?望远镜去找顾将军……王阁老冷哼一声,胡阁老那?个?老东西还有?喷他一脸唾沫的份?
这玩意儿就?该属于兵部,作为秘密武器给将军们,然后让将军们给敌人一个?大?惊喜。直到瞒不住了,敌人手里也?有?了这玩意儿,望远镜这才能流入市场,进入权贵富户们手中,成为他们炫耀的宝物。最终为国库增添一大?笔进账。
现在望远镜刚出来,胡阁老就?想把?它扒拉到户部去?他脑子没毛病吧?
这玩意儿就?是兵部的,按照正宁帝先前?说的,萧景曜也?该来兵部。
完全没毛病!
王阁老很是理直气壮。
胡阁老翻了个?白眼,“东西归兵部,人可不能归兵部。”
王阁老笑而?不语。
萧景曜想了想,试探地对正宁帝说道:“陛下,去年您已?经破格提拔了臣做中书舍人,若是今年再破格提拔,怕是难以令人信服。”
正宁帝先前?就?是这么想的,后来被胡阁老和李首辅两人接连劝了一回,正宁帝的想法也?变了,笑着说道:“他们只是不知道你立了多大?的功劳罢了。不说玻璃镜,就?说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都不知给他们带来了多大?的便?利。朝中大?臣们,眼睛有?毛病的可不少。不管是近视还是远视,都能挑到一副最适合他们的眼镜。你怕是不知道,朝中有?不少大?臣决定致仕,就?是因为自己的眼睛视物不清,以至于处理公务要花更多的精力,难免精力不济。现如今有?了眼镜,他们又能继续为朕分忧。单论这一点,许多大?臣都该感谢你。”
寒窗苦读数十?载,不就?是为了当官吗?有?的人考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头发花白,没干几年就?眼睛视物不清,只能考虑致仕的事,怎么可能不惋惜?还有?的考中进士时也?算年轻,官场沉浮数十?载,好不容易爬上了高位,然而?因为眼睛的问题,让他们不得不考虑致仕,这能忍?
往大?了说,眼镜的出现,延长了他们的政治生涯,他们能不感谢萧景曜吗?
正宁帝和阁老们瞒得紧,朝中知道玻璃镜和报纸都是萧景曜最先提出来的人寥寥无几。玻璃镜还好一点,萧景曜时不时就?往琉璃坊跑,行踪瞒不了人,大?家猜测萧景曜可能和玻璃镜的出现有?什么关系,或者只是单纯为正宁帝跑腿。不管哪一种,都代?表正宁帝对萧景曜的信任与器重。
至于报纸,那?就?真的只有?正宁帝和阁老们知道这是萧景曜的功劳。
最开始办报纸,正宁帝的怒火都冲着轻水教?和贪官污吏去了。轻水教?一心造反,并不过分看重自己的性命,必要的时候豁出去,都能让正宁帝吃个?大?亏,更别提萧景曜这个?小身板了。
贪官污吏更加不用多说。当贪官的,上下打点的还少吗?肯定是拔出萝卜带出泥,一拔就?拔掉一大?串。被抓的在报纸上公开处刑,遗臭万年,侥幸没被查出来的,能不对最先提出办报纸主意的萧景曜下绊子?
杀人不过头点地。萧景曜这一手,直接把?文人最重视的身后名给毁了个?干干净净。虽然他们是贪官,贪官也?要脸啊。《大?齐日报》全大?齐发行,驿站一层接一层,一直将《大?齐日报》从京城送到各地衙门。皇权不下县,《大?齐日报》能直接送到最低一层的县衙,官府还不能不卖。
朝廷办的报纸,正宁帝亲自写过文章的。你不许治下卖《大?齐日报》,是何居心?
除非各地一把?手想扯杆旗来造反了,不然真干不出这种没脑子的事儿。
虽然说最底层的老百姓消息都不灵通,一辈子都在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打转。但谁家还没几门拐着弯富贵的亲戚呢?就?算没有?富贵亲戚,百姓们家里有?什么喜事,也?要进县城买些体?面的东西。不可能完全同外界隔绝。
这一进县城,说书先生慷慨激昂说着朝廷钦差愤怒斩贪官的事儿,街头巷尾还有?穿着士子衫的读书人,拿着张大?纸,面色沉醉,抑扬顿挫地为不识字的百姓们念着报纸上的最新新闻。
人嘛,天性就?爱吃瓜凑热闹。底层百姓们的生活十?分单调,没有?什么娱乐方式,每天起早贪黑地干活,挣点糊口的口粮,一年到头,也?就?是过年那?阵儿有?点盼头。虽然要花点银钱置办年货,但大?家的心情是高兴的,辛苦了一年,这么奢侈一把?好生庆祝一回,自己也?高兴。
现在除了过年之外,他们进城听到了这么新鲜的事情,能不回家同村里人好好说一说?
这可是朝廷的最新动向呢,听起来多高大?上啊,虽然他们听不太明白,但听起来就?觉得朝廷很厉害,再一看读报先生激动欣慰的脸色,大?家也?能猜出来,这是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东西。
朴实的老百姓有?自己的智慧,多年的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不识字的短板,总归是有?些见识的。
报纸上还有?很多版面,种地的农人竖着耳朵认真听读报人念的农桑小妙招,认认真真地记在心里,想着等?到明年种这个?时,自己试一试看看。这是朝廷大?官写出来的东西,皇帝也?看了的,总不能骗大?家。留一块小小的地试试,若是有?用,以后就?都这么干。
喜欢听故事的小孩子们最为兴奋,他们三五成群挤在一块儿,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读报先生,满心满眼都是对新故事的渴求。
平日里这帮淘气皮猴子只会到处疯跑惹事闯祸,甚少有?这般乖巧的时候。长辈们瞧了,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
熊孩子惹人厌恶,但乖巧懂事的孩子,就?十?分招人疼。成年人对孩童包容性本来就?强,读报先生见了这么多乖巧机灵的孩子,眼底也?有?了笑意,继续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起报纸上的故事来。
报纸上的故事都是些什么?钦差斩贪官,梁九弘智斗神棍,每一件事都跌宕起伏,就?像一把?小钩子一样?,将小孩子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