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100-11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寒门天骄(科举)》 100-110(第5/41页)

己,不如?让朝廷来赚这?笔银子!

    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咱们开海禁吧!

    搁以前,萧景曜这?个奏折一出,跳出来反对他的官员不知会有多?少个。

    现在嘛……大家?看?看?朝堂上空出来的位置,纷纷保持了沉默。

    提前解决掉会反对的人?,不愧是?你?,萧景曜!

    102

    朝堂上?一片寂静。

    最终, 还是现任御史大夫许季陵坚强地?站了出来,义正辞严道:“海禁乃是太/祖当年定下来的规矩,祖宗之法不可改, 若是因为这些蝇头小利便置祖宗家?法于不顾,太/祖泉下有知,当如何看待陛下?”

    正宁帝稍稍迟疑。

    一般来说, 御史都搬出祖宗家法了,这场经?就有得辩, 还胜算不大,毕竟那边已经?抢先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对着皇帝在内的所有人指指点点。皇帝若是不够铁血冷酷, 很难招架住这一招。

    官员们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人?心里?也?是不赞同开海禁的, 这一波人?的数量也?不算少。甚至内阁中也?有人?心思浮动, 对萧景曜这个提议并不赞同。

    他们倒不是为了什么祖宗家?法, 而是事情一旦有变动, 就会产生无数新问?题,到时候出了岔子, 正宁帝肯定不会有事, 但事情闹大了,总得有人背锅。就好比每次有什么天灾,比如京城地?龙翻身等大事,内阁的阁老们就得上折子乞骸骨。奏折中还得把自?己给骂一顿,说自?己德不配位,以至于天降灾祸,请陛下让他告老还乡, 让有德者居阁老之位。

    虽然正宁帝不一定会真的准了他们的请罪还乡的奏折。但万一呢?大家?辛辛苦苦几十年?,好不容易有了现在的地?位, 萧景曜一通胡搞瞎搞,要是成了,最大的功劳属于萧景曜。要是不成,最后萧景曜也?扛不住这么大个事儿,还得阁老们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这样对自?己弊大于利的事儿,想让阁老们全都支持萧景曜,那真是做梦比较快。

    官场规则,做多错多。先前有了规定在,你萧景曜瞎蹦跶什么呢?老老实实在闵州当几年?总督,回来就能进?内阁,还这么瞎胡闹,真以为?自?己入阁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呢?这海禁要是搞不好,萧景曜别说进?内阁了,带着全家?一起进?天牢都有可能。

    说不准就得同被他抄过家?的那些官员们一样,带着一家?老小去菜市场,整整齐齐上?路。

    年?轻人?还是太浮躁,想不通这里?头的弯弯绕绕。

    只不过萧景曜太过强势,又战斗力惊人?。哪怕有人?心生不快,看着空出来的位置,还有正宁帝明显偏向萧景曜的意气风发的神情,大家?还是选择明哲保身。

    现在,许季陵做了这个出头鸟,其他不同意开海禁的官员也?接二连三出列发表自?己的意见。中心思想还是许季陵那一套,祖宗家?法不可改,陛下三思。

    便?是连如今的兵部尚书?都站出来附和?许季陵。正宁帝放眼看去,朝堂上?竟也?站出来了不少反对的官员,不说一半,三分之一还是有的。

    正宁帝也?没有太过惊讶,祖宗家?法,海禁多年?,本朝对海上?贸易之事了解并不深。萧景曜列出的海上?贸易利润确实动人?心,但换个角度想,海上?贸易利润如此巨大,若是萧景曜做成了,日后海上?贸易的重要性定然大增,朝廷也?会有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在海上?贸易上?。

    朝中资源有限,海上?贸易分了一部分,那必然就是从其他官署衙门嘴里?抠肉。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正宁帝高坐在龙椅之上?,将底下官员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

    福王眉头微皱,抬脚就准备出列,却被正宁帝一个眼神制止,只能抿着嘴站在原地?,继续听着这些人?不断附议附议,整个人?的情绪都低落了下去。

    又不让他们来办这事儿,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萧景曜都把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列了出来,这些人?就不心动吗?

    这时,胡阁老向大家?展现出了他高超的战斗力。

    见朝中附议的人?差不多都附议完了,胡阁老镇定捧着笏板出列,朗声道:“祖宗家?法未必不可改。当年?太/祖皇帝为?了监管百官,设立锦衣卫,后来又自?行废除。等到太宗皇帝在位时,又重新设立了锦衣卫。可见世易时移,一朝有一朝的情况,不可完全照本宣科。如今海上?匪患已除,海边百姓若是想要出海做买卖,也?可让他们试一试。哪有让人?守着宝山还让他们吃糠咽菜的?”

    许季陵撸起袖子,对上?已经?成为?首辅的胡阁老也?不虚,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太/祖皇帝时期辩到了本朝,互相不知扔了多少史料,斗了个旗鼓相当。

    最终,胡阁老冷哼道:“据传海外有天赐良种亩产惊人?,活人?无数。许御史你且说,你知道了这个消息,还会拦着朝廷开海禁吗?”

    许季陵神情一滞,第一反应就是,“既然是天赐良种,怎么可能不降在大齐?”

    第二反应则是,“就算此事为?真,朝廷也?可特地?派出官船出海寻找,不必开海禁,让临海百姓全都被利益蒙了眼,更不能让那些狼子野心的蛮夷将船开到我们大齐的海边,妄图登岸!太宗皇帝在位时,就有金发碧眼的蛮夷开着大船而来,满口鸟语,还同我们大齐水师战了一场,最终不敌我们,灰溜溜逃走。这些个蛮夷,能有什么好东西?”

    许季陵就是最纯粹的天/朝上?国心态,看哪个国家?都是蛮夷,拿鼻孔瞧人?,从未将他们放在眼里?过。

    这也?是大多朝臣的心态。

    胡阁老却反问?他,“你上?下嘴皮子一动说得轻巧,真到要赈灾的时候,你来出钱粮?”

    许季陵讷讷,“那不是还有倭岛运来的金银吗?”

    胡阁老冷笑,“没有粮食,给你再多金银,你能填饱肚子?”

    更何况萧景曜曾经?提过,说是不能一下子让大量白银流入市场,这样会造成什么通货膨胀,以前一百文钱就能买到的东西,以后可能就要一两银子才?能买的到。

    两相一算,合着倭岛那边的金银等于没运。

    还耗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

    那岂不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忙活了好几年?,以为?自?己发大财了,国库满满当当,结果还亏了本?

    这样赔光裤衩子的买卖,胡阁老必然是不能干的。

    现在国库里?,从倭岛运过来的黄金和?白银都是单独存在一个库房的。胡阁老还汲取先前银库失窃案的教训,每天查府兵查得可仔细了。就算他现在不在户部,都会时不时问?一声现任户部尚书?守银库府兵的情况。

    看来是被上?次的银库失窃案给弄出了心理?阴影。

    关于开不开海禁一事,朝中又陷入了僵持。

    萧景曜也?猜到了他那封奏折一递上?去,朝廷不知道要吵多少次架。

    这会儿萧景曜还有点小遗憾。遗憾自?己现在不在京城,不然的话,萧景曜还能再来个舌战群儒,和?其他反对开海禁的官员们一决高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