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 67 章 殿试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国小鲜(科举)》 第 67 章 殿试(第2/2页)

,不过是担心来日有人重蹈覆辙。然天下之大,人心各异,陛下日理万机,所思所虑何止万千,又岂能以他人之过而惩己身?有过者,皆是他们自己糊涂,我等却怎好因噎废食而误了良才。”

    皇帝确实有提拔寒门对抗世家之心,也担心世家复兴,尾大不掉,酿成昨日高阁老的大祸,所以要权衡。

    这些都是真的,宁同光从这一点出发,并没有错。

    但有一条最致命:太心急。

    宁同光太心急了。

    就看看吧,前三名全是寒门,甚至直到三十名,世家子所占也不足五成。

    太过了。

    实在太过了。

    纵然要改,也要循序渐进地来,世家大族延续千百年,根深蒂固,岂是你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太过激进,表面上看确实在短时间内达到平衡,但处处隐患,那些世家心中会作何感想?

    确实,他们不敢抱怨陛下,怨恨朝廷,却可以对付寒门子!

    刚入朝堂的寒门子便如尚未长成的幼苗,根基尚浅,随便一点绊子就够他们爬半天了……

    世家确实需要遏制,但天元帝也绝不会想看到双方为此积怨,以致水火不容。

    他想要的,是关键时刻满朝文武不论出身,都能拧成一股绳。

    要做到这一步,需要耐心,需要时机。

    绝不是现在,不是马上。

    果不其然,刚才还一言不发的天元帝听董春说完,便立刻转过身来,似笑非笑道:“董阁老,你可是寒门出身,说这些话,岂非身在曹营心在汉?”

    董春笑道:“方才宋老便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老臣深以为然。殿试乃是为朝廷选才,那么老臣心里想的,眼里看的,便只有朝廷,只有陛下,哪里还分什么寒门世家、曹营汉家?”

    “内举不避子,内举不避子……”天元帝将这句话反复念了几遍,垂眸想了片刻,这才转回去,来到孔父身边,亲自弯腰将他拉起来,“起来吧。”

    孔父跪得久了,颇觉膝盖僵硬酸痛,踉跄了下才站稳,“谢陛下。”

    天元帝看到他眼中含泪,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成什么样子。回去告诉探花郎,养足精神,改日还要替朕寻花呢。”

    前朝殿试过后,有选出最年轻、容貌最出色的进士为探花使者,去

    皇家园林找寻最娇艳最美丽的鲜花,以便皇帝为新科进士赐花的旧俗。

    后来,这一人选便有了探花郎的美誉。

    再后来,探花也成了第三名的专称,而“探花”这一职责,也延续了下来。

    故而天元帝这句话,就直接敲定了孔姿清本届第三名探花的名次,再无更改之可能。

    孔父一听,憋了半日的热泪滚滚而下,哽咽道:≈ldo;谢陛下隆恩!18_[]18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天元帝又拍拍他,往地下看了眼,笑道:“大喜的日子,做什么罢官那一套,快自己捡起来戴上。”

    孔父破涕为笑,果然捡起来又戴上了。

    处理了孔姿清的排名后,后面的一切便都顺理成章,天元帝大刀阔斧对会试名次进行重组。

    除第一第二名不变外,提孔姿清为第三名探花,原定的会试第三落到第五……

    黄榜已定,由专人抄写,皇帝用印,即刻发布。

    稍后各自散了,宁同光心乱如麻,急匆匆追上董春,“阁老,借一步说话。”

    内阁之中,他与董春皆出自寒门,故而一直较旁人亲近些。

    旁边众人见了,都很识趣地告辞。

    不待宁同光开口,董春便叹道:“你只见其一,却不见其二,且等着吧,过不几日,宫中便要有消息传出来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

    朝中不乏聪明人,但有的时候,害自己的恰恰就是这份聪明。

    殊不知陛下是天子,可也是人,也是父亲。

    宁同光一怔,才要说话,却见董春已经摇摇摆摆走远了。

    诸多同僚自他身边经过,宁同光都似毫无察觉,只自己杵在原地发呆。

    当初会试排名出来,也有朝臣不满,但彼时陛下并未说什么。

    过了会儿,他忽然想到什么,霎时间面色如土。

    是了,陛下当时确实没说什么,可能是满意,也可能……是陛下给了自己纠正的机会!

    但很可惜,他没把握住!

    宫中……!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