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鲜(科举): 第 241 章 节点(一)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国小鲜(科举)》 第 241 章 节点(一)(第2/3页)

得其法。过去多年,不乏急于求成,反倒不美,如今看来,原是火候不够。”

    现在时机到了,火候够了,他的画作,竟也很能看了。

    秦放鹤走到他身边一步处,垂眸细看,果然大开大合,颇有疏狂之意,竟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只是一幅画,秦放鹤就明白了汪扶风的意思:

    他早就看开了,并不在意。

    但……

    桌角的一支清香燃尽,汪扶风顺势收笔,退后两步左看右看,十分得意,“甚好。”

    扭头见秦放鹤欲言又止,十分拘束,丝毫不见平日洒脱,模样儿倒有几分可怜,汪扶风却又笑了。

    他抓过一旁的手巾擦了擦,对爱徒抬抬下巴,语气温和,“让你师兄点茶。”

    师徒父子三人去内间榻上坐了,两侧都开着冰裂纹小窗,抬头可见皑皑白雪衬红梅,分外鲜亮。

    汪淙点得一手好茶,顷刻间便得了一副鹊登枝,秦放鹤见了,只是苦笑。

    内部消耗,何喜之有?

    汪扶风向后斜倚在靠垫上,一条腿屈起,端着茶的手搭在膝盖上,“问心有愧?”

    秦放鹤一怔,摇头。

    问心有愧么?

    倒也不是。

    于公,他自认无愧百姓,无愧天地良心;于私……

    “只是觉得抢了我的东西?”多年师徒,汪扶风如何看不出他的心思。

    见秦放鹤不说话,汪扶风便知自己说中了。

    “错了,那不是谁的东西……”

    尘埃落定之前,花落谁家尚未可知,那个空缺也非谁的囊中之物,不是敌对派的,也不是他汪扶风的,更不是他秦放鹤的。

    是朝廷的,是陛下的。

    既是未得之物,自然算不得抢。

    可汪扶风又突然话锋一转,“人心肉长,若说我半点不介怀,倒也枉称君子。”

    虽说肉烂了还在锅里,可这锅子又分大锅和小锅,莫说师徒,纵然是亲生父子,面对权力,也不可

    能半点波澜也无。

    自己掌权和别人掌权,差别太大了。

    秦放鹤的眼神就有些黯然。

    是了,换做是他,想得开是一回事,过不过得去,又是另一回事。

    这是一种恰恰因为太过亲近才会滋生的,非常微妙的情绪。

    “这是朝廷和陛下的选择,”汪扶风看着弟子,眼底是阅尽千帆的沉淀,“也是整个师门,或者说我自己审时度势后的选择。”

    平心而论,他们师徒二人相争,除了资历,汪扶风自问没有第二样有必胜的把握。

    若自相残杀,整个董门都将被波及,届时率先反对的便会是他的恩师董春,还有昔日亲如兄弟的两位师兄。

    所有一切的和气和睦和平,都在建立在门派一致对外的基础上,若有人想要打破这份宁静,那么剩下的所有人都将瞬间化为敌对势力。

    代价太大,汪扶风不敢赌,也赌不起。

    回首过往,他频频为这个弟子骄傲,或许午夜梦回时,也偶有伤感,颇觉造化弄人:

    人云,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偏偏这鱼与熊掌,皆出自一家。

    灿烂辉煌固然有之,荒诞悲凉亦有之。

    但退一步说,自己惋惜珠玉争辉,弟子未尝不会惋惜晚生数十载……

    若你我同龄平辈,又何须如此顾忌?

    哀之叹之,却又珍之重之。

    于私,文人一生追逐落空,圣人也无法心如止水;

    于公,为官者一生所求,不过天下太平、一盛世尔。

    “我欲观鹤唳九霄,”风雪渐起,望着爱徒离去的背影,汪扶风喃喃道,“去吧!”

    去缔造盛世,去把这王朝带往亘古未有之高处!

    回去的路上,秦放鹤脑海中还回荡着汪扶风的话,“汝无父,吾为尔父,所谓父子者,薪火相传……”

    入内阁后,秦放鹤十分低调,并不主动发言,更不抢功,一心向诸位前辈学习,外人见了,连最后一点踟蹰也没了。

    人手五指尚且不一样长短,何况六部?

    除却户部,其余五部的地位皆视实情而定,如今各处广建工程,工部的重要性便直线上升,仅次于户部和吏部。

    只是吏部最忙的时候也过去了,杜宇威在这个当口被调走,也有天元帝命其保养之意。

    毕竟已经折了一个杨昭,累坏了一个董春,值此百忙之即,杜宇威绝对不能再倒下。

    感念之余,杜宇威每每看到满头青丝的秦放鹤,却也不禁浑身发毛,又惊又叹又羡:太年轻了!

    真好啊!

    他深信,非但自己,其余几位同僚必然也深有同感,既因被晚辈追赶而紧迫,又因国家后继有人而欣慰,同时也不免唏嘘,缅怀逝去的年华……

    如此种种,相互交织,便如一壶陈年老酒,入喉辛辣,回味无穷。

    他们确实老了。

    这批人,这也曾波澜壮阔的过去的几十年,终将化为

    史书中的短暂篇章。

    只是他们并非败于意志,也非能力不济,而是屈从于时光。

    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甚幸,甚好。

    天元四十九年二月,董娘与阿嫖乘船南下游历,同年,交趾方面发来消息,女帝陈芸在大禄方协助下,正式击败昔日光王,结束分裂,统一交趾。

    接到消息时,内阁众人都有点惊讶。

    这个陈芸,实在是超乎寻常的能干。

    此番固然有大禄协助,但在原本估算的计划中,交趾最快也要到天元五十年之后才可能统一。

    现在,陈芸生生把这个进程提前了至少两年,无疑也打乱了大禄的整体对外部署。

    许多计划,就不得不随之更新。

    “历来大疫不过三年,交趾自四十四年末、四十五年初闹瘟疫,去岁止,堪堪三载。”柳文韬语气复杂道。

    不过三年,不是说三年后疫情自己消失,而是要么已经找到控制的方法,要么控制了染病之人。而这期间瘟疫会持续蔓延、反复,对当地人口、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造成致命打击,势必会引发恶性循环,想要恢复,少说也要灾后三年。

    这是正常流程。

    但现在看来,陈芸绝非按部就班之辈!

    之前交趾内乱、封闭,附近诸国皆落井下石,各处告急,在这种情况下,陈芸果断采取了第二种措施:

    她迅速在国内划出感染区、安全区,凡有染瘟疫者,一律射死,集中焚化。

    如此一来,陈芸控制疆域内的疫情得到迅速控制,几乎零成本,而且也从根源断绝了散布的可能。

    相对光王的苦苦挣扎,反复救治,陈芸这边虽人心惶惶,但确实迅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