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大秦相国夫人》 第155章 幕后07(第1/2页)
幕后07
1、地球是圆的。
扶苏十六岁时,被立为皇太子,辅佐皇帝治理政务。
虽说是“辅佐”,但实际上扶苏的实际治国经验相当丰富——因为父皇老惦记着出巡。
第一次出巡去齐国,封禅、看海,扶苏还跟着去过。
第二次则是南下去巴蜀,甚至还要往南。
第三次则是北上经过邯郸到辽东海边。
第四次——
哦,没第四次了。
因为在外周游天下很久的维桢夫人与不韦先生回来了。
连太后去世时,维桢夫人都只派了德音姐姐回来。而听闻父皇还要第四次出巡,她却拉着一张脸策马直奔章台宫。
时至今日,扶苏也清晰记得当年的情景。
关于第四次出巡,朝中多有异议,但父皇为政相当强硬,说一不二,就算有不支持的,也不敢明着说。
偏殿中,韩相正想办法出言劝阻父皇呢,就看到宫中的老侍人一脸见鬼地走进来,说是维桢夫人在宫外等候面圣。
整个偏殿,从扶苏到韩、李两位丞相,连口大气都不敢喘。
最后还是父皇面无表情地颔首:“请夫人进来。”
第三次东巡时,父皇东巡至碣石,维桢夫人特地随行。因而二人也算是几年前刚见过。
但扶苏与韩非、李斯却是许久不见赵维桢了。
上次见面的时候,扶苏才七岁。
近十年不见,维桢夫人竟然是一点也不显老——她的眼尾是多了几道皱纹,但头发依然乌黑,眼睛依然明亮。一身富户的平民衣衫着身,也丝毫不遮掩其落落大方。
帝王与帝师重逢,师徒二人谁也没客气。
扶苏只见父皇一双凤眼中的威严神色缓了缓,竟是直截了当出言:“夫人可是来劝我的?”
语气随意,好像他们昨日才刚刚见过。
维桢夫人不答反问:“我该劝皇上什么?”
父皇平静接道:“出巡劳民伤财,挥霍国库,不应该频繁离开咸阳。”
维桢夫人却是摇了摇头。
她对着父皇骤然展开笑颜。
扶苏觉得,维桢夫人一笑起来,就更显年轻了,和他小时候时的模样几乎没什么分别。
“不。”
维桢夫人信誓旦旦道:“我是来教给皇上新知识的。”
别说扶苏,连父皇都是一愣:“什么知识?”
“那就是,”维桢夫人认真回应,“地球是圆的。”
扶苏:?
什么地球?
什么球是圆的?
堂堂太子,叫维桢夫人一番话给说懵了。
事后父皇遣走扶苏与两位丞相,与维桢夫人单独详谈。
扶苏也不知道夫人与父皇究竟谈了什么。
据章台宫的官宦说,就见维桢夫人吆喝宫人拿来了好多稀奇古怪的物事,说要证明地球是圆的,以及那些方士都是封建迷信,骗人的手段她也会表演。
总之就是,不管夫人要证明什么,她用事实说服了父皇。
第四次出巡的计划暂且搁置——父皇说,也不急,等上一等也可以。
最叫扶苏暗松口气,甚至不是出巡。
而是父皇对那些来咸阳的方士术士,突然失去了兴趣,还把他们都赶了出去。
这是好事啊!
扶苏不禁感谢起夫人来:果然父皇还是愿意听维桢夫人的!
…………
……
2、《吕氏春秋》。
扶苏二十一岁及冠时,维桢夫人又回来了。
这一次,是父皇命令她回来的。
始皇帝下令,谁敢不从?而原因也很简单:不韦先生去世了。
消息传到咸阳来,已是月余之后。
一两年前,不韦先生的身体就不是很好,始终在各地游荡的夫妇二人既没到洛阳,也没去夏阳,而是回到了不韦先生的故乡,曾经的卫国濮阳。
撑了两年,还是没撑过去,最终不韦先生也葬在了那里。
得知消息后,向来不在朝臣面前表露情绪的父皇,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起身从秦廷离开。
转天上午,他便对李相说,要维桢夫人回来养老。并且下旨命令吕氏一族动土迁坟,要将不韦先生的坟墓迁到秦皇陵附近。
这意思很明显了:若有朝一日,维桢夫人百年,也是要葬在父皇陵墓附近的。
三个月过去,维桢夫人带着一家子人浩浩荡荡回到咸阳。
和她一同来的还有德音姐姐。
可惜文茵姐姐不在,她与蒙恬将军一同驻守边关,要等到过年才能回来看看。
而维桢夫人带回来的,还有数十马车的竹简。
——是的,竹简。
昔年她发明了纸张,在全国各地推广,因为方便、便宜,很快就取代了麻烦的竹简与昂贵的帛书。
但今日,她又带回了沉重的竹简。
面见皇帝时,维桢夫人倒是没展现出悲痛或者难过。
父皇亲自出宫迎接,师徒二人,在章台宫台相见。
“夫人!”
见维桢夫人欲拜,父皇直接将她拉了起来:“迎你回咸阳,不是为了要你拜朕,而是为了你能颐养天年。”
维桢夫人笑了笑,但很快她又严肃起来。
“我皇明鉴。”
她朗声道:“文信侯离开咸阳之后,便同孟隗周游各地,记录、调查数十年,合百家学说、记古今历史,上至治国,下至为人,编纂于一书,乃《吕氏春秋》。纸张易碎,孟隗方雇人誊写至竹简上,好为保存至后世。”
说着,维桢夫人一转身,示意身后那浩浩荡荡的数十辆马车。
“皇上,”直至此时,她的语气里才带上几分真情实感的动容与感慨,“他后半生的心血,我全给你带来了。”
那一刻,扶苏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眼睁睁看着父皇一声叹息,而后对着那数十辆马车缓缓抬手,行了一礼。
“朕谢过先生。”父皇低声出言。
始皇帝一句话后,在场所有臣工、宦官乃至侍人,都不约而同地抬手,向这无数沉默的竹简行礼。
扶苏在心底想,有这么一句话,若不韦先生泉下有知,也就能安心了。
当然,维桢夫人带回来的“礼物”,远不止是一套《吕氏春秋》那么简单。
等到送维桢夫人回吕府休息,扶苏才慢了一拍反应过来——
夫人当年收的那个小徒弟呢?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