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49. 官学 顾璋出身农家,但恐怕连地都没去……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49. 官学 顾璋出身农家,但恐怕连地都没去……(第3/4页)

的街,等安顿下来了,她也好方便去探探营生。

    不过最主要的是,这宅院曾经出了五个举人,看起来也安静,适合读书。

    顾璋点头:“我觉得行。”

    顾璋点了头,秋娘便和牙人去还价了,最后以一年十四两的价格定了下来。

    顾璋心里开始琢磨了。

    有一间这样的屋子,往外租赁一年就能得十四两,虽然算下来没有买田租田合算,但是不用辛苦操持。

    倒不失为一门好营生。

    他问:“这样的院子,买下来是多少钱?”

    牙人道:“这套宅院价格一百三十两,我们牙行会抽成五两,帮您完成所有手续。”

    顾璋算算比例,租售比大约在十五比一,虽然同等价钱比田地收入少了些,但是不用担心天灾、虫害,人力各种因素。

    以后倒是可以考虑买点房屯着,免得钱财在身上,总被他一个手松就花光了。

    价钱谈妥了,带着户籍与主家的房契去衙门一趟,签订了四年的租赁协议,落脚的位置便是有了。

    乡试多安排在院试的后一年,三年一次,但是明年的乡试,顾璋是不打算下场了。

    他的目标,放在四年后的那一场。

    虽然没有老家的院子大,但顾家人都知足常乐。

    顾大根一把子力气爬高爬低,把家里好生捯饬一番,他趴在屋顶上,稀罕道:“府城房子就是不一般,瓦片里不知放了啥,又不漏雨,屋里又亮堂,我学会了,日后回家也给家里改改。”

    顾老爷子也开始做些没带来的小家具,一点点填补家里的空缺。

    王氏和秋娘麻利地洗洗涮涮,一桶桶水被提上来,屋子没多久就焕然一新,地上青砖都锃亮透人!

    问心学院要求到学院的日子很快临近。

    顾璋到学院报到。

    问心学院在半山腰,沿着石阶两侧都是银杏树。

    如今入了秋,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满地的落叶也是金灿灿的,踩上去会发出咔嚓咔嚓的细碎声响。

    “咔嚓”

    顾璋沿着石阶往上走,看着周围黄得滋润的美景。

    且不知,许多上山路上的人,也都在看他。

    问心学院里,有正在备考乡试的秀才,最年轻的一批也多十六七岁,也有考中举人,但是没考中进士,继续回来苦读的,年纪范围就更大了。

    若用现代学校类比,大约是高中和大学的混编学院。

    而顾璋,十一岁,宛如走错了门的小学生。

    “今儿不是探视日,怎么会放家眷进来?”

    “不是,你没听说啊?今年院试的小三元才十一岁,我估摸着他就是顾璋了。”

    “什么?”有些学子确实不关注自己已经过了的考试,只往上看更高阶的考试,但听到也愕然:“你再说一遍,小三元?十一岁?”

    想想自己十一岁,连四书五经都没背完,童生都还不是,都忍不住有些怀疑起来。

    “我倒是听说他做出一种能让人清凉的神仙水,今年院试炎热闷蒸,许多人没发挥好,说不定是沾了这个的光。”今年因为炎热没发挥好的学子不忿地小声道。

    这个开学日。

    两种截然相反的言论,就在学堂里传播起来,而且传播的很快,毕竟人有了名气,是非也自然多了起来。

    顾璋对此还一无所觉。

    他正在写文章,这是书院的入学测试。

    问心书院内分两个平行的院,一个是准备乡试,备考举人,另一个是准备会试、殿试,备考进士。

    每个院内,又分甲、乙、丙、丁四个组。

    甲组是最优秀的,可以下场一试。

    乙组次之,还需努力进学,若想搏一搏,也可参考试试,但大多都名落孙山。

    丙组是已经完成基础学业。

    丁组则是每年新生。

    在学院中,师长会按照不同的学习进度,传授不同的课业,分层教学,学子们只需往上努力,一步步踏实走就是。

    如今进行的,就是今年入学新生的测验,以便分到不同的班,也便于师长了解学生情况。

    毕竟院试的考卷,是不对外公开的。

    【民之大事在农】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历朝历代研究农务……】

    【试以一地为详,陈教农之策。】

    顾璋通读这篇策问题目,确实和此前相对简单的童生试大不一样。

    不仅要对题目有一定的想法,还要有足够的依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还要给出切实有一定可行性的想法。

    顾璋构思一番,打算写自己的老本行。

    想要百姓过得好,农业发达,不是思想教育、或者鼓吹形式上的东西,或者一些降低税的政策能彻底解决的。

    要不那么多朝代,那么多贤明的君主,怎么都没解决这个问题?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只有农业技术发达的新社会,才再无饿死之人。

    顾璋落笔:

    “民之大事在农,农以谷为命,欲谷盈仓,在于利田、养种……”

    他对永河村的土地情况已了如指掌,后又一共四次来回府城与县城,也算是观尽宁都风土。

    对宁都的地形地貌、基本气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斟酌思考,最后以永河村为模板,以小见大,谈及整个宁都土地农业情况。

    若使用得当,可广泛的使宁都这片土地的收成都达到两石。

    因斟酌到底要写到什么程度,顾璋写了许久,等写完时,有大半的人都已经交卷了。

    顾璋将答卷交到前面,便散学回家了。

    只等出成绩后,按照院试7成,入学考3成的成绩,入不同的教舍,再正式开始官学的学习。

    两日后。

    发卷放榜。

    顾璋穿过满是小吃的街巷,选了两个没尝过的小吃,心情不错地往学院走。

    到学院的时候,正好吃完。

    “让我看看!”

    “我排在前面!”

    一群人正在聚集在一起,看墙上张贴的排名宣纸。

    顾璋也走过去,他下意识从前往后看,找自己的名字。

    扫完第一列,没有。

    顾璋又去看第一列。

    他的肩膀被拍了拍,那人大声道:“小三元,你的名字在后面三列里,跑这么前看什么?”

    顾璋回头看,是项门。

    他眼里不似道歉那日的屈辱,有些得意,眼里藏着奚落和恶意。

    他声音很大,一时间看榜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

    原本没注意到顾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