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53. 风光 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53. 风光 这可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第1/4页)

    府城衙门公告栏。

    衙役才刚刚张贴好公告,周围就好奇地围上来一圈人。

    “好久没见这醒目的告示了,咱宁都又有啥大事了?”

    “这上面说的啥,有人给念念吗?”

    平日里,衙门张贴的告示,是只管张贴不管解释的。

    但这次罕见地,告示牌旁边守着一身着官服的人未曾离去。

    他见有人问,解释道起来,说咱们宁都府下的县城,有个叫永河村的村子,把麦子种出了亩产两石的收成!

    还说,衙门要推广这种经验,让宁都府的地都有这个收成,“每个县都有一到两个名额,想要参加的,都赶紧去衙门登记。”

    问话的人是府城附近一村子人,今日陪着村长来衙门办事,他在外面等着,凑热闹看公告,才好奇地问了一句。

    “亩产两石?官爷,您没开玩笑吧!”汉子的声音都颤抖起来。

    “咋个可能一亩产两石呢?那麦穗不得被压得抬不起头来?”

    他种了几十年的地了,儿子孙子都有了,还从没见识过能亩产两石的麦子!

    难不成,人家种的麦子和他想的不是一个麦子?

    “怎么不可能,衙门白纸黑字都写出来了,自己看。”

    那汉子大字不识几个,哪里看得懂衙门的公文?

    慌里慌张地逆着人群往外挤,他要赶紧去和村长说这个事!

    远远看到从衙门口走出来的村长,汉子扯着嗓子喊:“村长!不得了了!你快来看!”

    “这世上竟还有能亩产两石的麦子!!!”

    这一嗓子,石破天惊。

    整一条巷子都能听见,即使不懂麦子产量的人,也都从这一吼声中感知到亩产两石是多了不起的事情。

    周围路过的人,都好奇地围过来。

    “这公告咋说?”

    “你们看这句,说是要将这种方法,教给宁都的农户。”

    “你们瞧,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我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人群围着公布的告示议论纷纷,很快就注意到顾璋的名字。

    很快,就有人认了出来,他惊呼道:“这不是今年新出的小三元吗?”

    被人这么一提醒,许多人的记忆回笼。

    “是不是做神仙水的那个?”

    “我记得!五百两一瓶呢,可把我给羡慕坏了,要是我该多好,每年夏天卖一两瓶,逍遥一整年!”

    武港村的村长,也在那壮硕汉子奋力拉扯中,披荆斩棘挤到了公告前,看完了公告的内容,激动得书人的脑子就是不一样,咱种了这么多年的地,竟没一个小娃娃好使!”

    铁牛:“村长,真是真的?”

    村长一把抓起他往外挤:“铁牛你赶紧开路,咱赶紧去衙门,每个县就这么两个村子,咱可不能被别的村子抢了去!”

    自清早府城官府贴出告示后。

    顿时成了全府城的新鲜事,不少人见面都不问“吃了没?”

    开口就是:“听说了吗?居然有人能将麦种出两石的收成!”

    府城衙门在西边。

    还不到午时,最东边的官学,就得了消息,知道了这一则让人瞠目结舌的公告。

    除了整日在地里耕作的农户,如今恐怕也就是这群学子最为震撼。

    顾璋一大清早,按照往日的习惯,提前大约一刻钟进入书院。

    按照常理来说,即使有人发挥失误,写了不被看好的文章,也顶多是夫子,还有相熟的同窗知道。

    但经过项门在放榜时那一闹,现在几乎整个学院,对顾璋的文章,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不仅是今年刚入丁组的新生。

    连前面已经要下场的甲组学子,还有隔壁已经中了举人,正在备考进士的学子,都有所耳闻。

    毕竟,顾璋可是敢挑战《农之纪要》权威的勇士。

    即使不认得脸也没关系,“就那个看起来最小的那个就是,你遇到了就能一眼认出来。”

    顾璋踩着散落的金灿灿的叶片往学院里走,远远就能听到带着陡然升高音调的惊呼声。

    可当他一走近,声音就越来越小,最后变得鸦雀无声。

    依稀能听到“看!”“嘘——”“看那边。”“就是他!”

    顾璋:“……”

    前些日子感觉自己像是猴子,这会儿好像直接变成国宝了。

    顾璋佯装镇定,面不改色穿过这条道,走到他们班的教舍门口。

    这才听到了那些突然小下去的声音,到底是在讨论什么?

    “那日后咱们背的《农之纪要》还能再用吗?”

    “从前朝传下来的,几百年都没事,应该还能再用的?”

    顾璋嘴角稍稍向上扬。

    原来背书的时候,他最讨厌那些全文背诵,没想到如今有一天,他也能成为影响教科书,被学子嘀咕的人。

    感觉居然还不赖,怪有意思的。

    若他再努把力,指不定《农之纪要》这本书,就要年年更新了。

    日后会不会有小师弟,对着好多版本的农业书愁得头秃,然后在心里悄悄吐槽,偏偏还要苦着脸继续背。

    想到这个,顾璋突然觉得心里乐得很。

    顾璋走进门里,在自己的位置上放下了书袋。

    “这是丁夫子批改后的答纸。”黎川将他的答纸放到桌上。

    顾璋:“多谢。”

    问心书院中也不全是家境富裕的学子,学院会提供补助,但学子需要辅助夫子完成些琐事才行。

    黎川看了眼他的工整的答案,有些佩服,若他被流言所扰,也不知有没有这份稳定的心态,静心向学。

    他即使认真上课,也不过解出来两道,对第三道迟迟没有思路。

    回去之后也琢磨了许久,才勉强想出两种解法。

    但今日看了顾璋的答案,有些被惊艳,竟还有这般简洁明了的解法。

    若不是此时此景有些不合适,他都想拿着题目来讨教一番了。

    他低声提醒道:“我方才从夫子那边回来,听说学院要给你重新排入学考排名。”

    提醒完,就继续分发其余人的答纸,这是他日常的工作,不能耽搁夫子上课。

    果然。

    学院当天就重新张贴了入学考试排名,院长还道:“这是学院的疏漏,为表歉意,此榜将会高悬一月。”

    紧接着,又传出钦差去顾家传圣旨,封赏顾家父子为官,两代女眷封诰命的消息。

    一天之内可谓风云变化,可谓让学堂中的学子有些恍然。

    他们如此埋头苦读,也不过一个秀才,秀才是没有什么钱财的,更别说当官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