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110. 第 110 章 “土土,回来时候,记……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在乡下当半仙的日子》 110. 第 110 章 “土土,回来时候,记……(第1/3页)

    “土土,回来时候,记得再带一份炒肝,要陈记的。”

    饭桌上,于大仙好似没有瞧见潘家父女俩的机锋,乐呵呵模样,趁着谁也没注意,他拎过搪瓷杯,往自己那杯子中又倒了一杯三白酒。

    咂上一口,老眼一眯,这滋味别提多美滋滋了。

    这样的好酒下肚,馋虫起,于大仙瞬间又想起了昨儿时候,潘垚带回来的炒肝,赶着潘垚出门前,特特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好嘞!”潘垚应道。

    冬夜天冷,小姑娘也知道爸妈担心,穿了袄子,头上戴一顶红帽子,粉雕玉砌模样,像一团小雪球。

    只片刻的时间,甲马符的符文微微一亮,和遥遥天上的北斗七星相互映和。

    真武大帝发令,六丁六甲听令,甲马神行千里。

    很快,潘家院子外头只有冬风阵阵,吹得院子里的枇杷树哗哗作响,不见人影。

    潘三金这才不舍地转过头。

    只一下,他就见到老仙儿的手竟然还朝装着三白酒的搪瓷杯伸来。

    当下,潘三金虎眼一瞪,搂过桌上的搪瓷杯就护在自己的面前。

    “嗬,你自己说,几杯了?”

    于大仙:……

    “小气!”

    潘三金没好气,“哪是我小气,盘盘都说了,你前几日贪杯,吃多了酒闹酒疯,大冷的天还开着窗户,吹着冷风不够,还得张嘴喊痛快,结果呢,头疼肚子也疼了吧。”

    “最后,你在床上躺了两日,你自己说说看,有没有这回事?”

    于大仙讪讪。

    潘三金不客气,挪了于大仙面前的酒杯子,又拉过一碗菜到于大仙面前。

    “喏,可不是我小气,我都改了这性子了。”

    “盘盘让我盯着你,小酌怡情可以,贪杯不成,你要是不听话,回头她知道了,耳朵遭唠叨的保准是我,别喝酒,来来,吃菜吃菜!”

    于大仙:……

    悔恨当初那张嘴吃风的自己啊!

    “成成,吃菜吃菜,我吃菜行了吧,别盯着瞧了,那两眼睛瞪圆了吓人!”于大仙唠叨。

    这时,院子外头的木门有动静传来,伴随着开门声,还有一道响亮的声音响起。

    “哟,都在吃饭呢,我这是来得巧了啊。”

    陈头头摘了雷锋帽,露出冻得有些发红的耳朵,眼睛四处扫了一圈,没瞧到潘垚的身影。

    “小大仙呢?在屋里写作业?”

    “哪呢,出门去了。”潘三金起身,去碗柜里拿了一副新的碗筷杯子,给陈头头倒了杯三杯酒。

    “尝尝,喝了暖和。”

    陈头头也不客气,喝了一杯后,眼睛一亮,赞了几句酒好,拿着筷子夹了菜就吃,到后来索性装了一碗饭,就在潘家吃起了饭。

    “今儿怎么来了?”潘三金问。

    “没事我就不能来啊。”陈头头瞪了一眼。

    “能能能,”潘三金一副受不住的模样。

    他又往陈头头的杯盏中斟了一杯酒,还给满上,当做自己失言的赔罪。

    于大仙在一旁瞧得心都酸了。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空杯,摇着头,又给自己夹了一块卤肉和花生米。

    罢罢,聊胜于无吧,就当自己配酒了。

    ……

    待知道潘垚去市里摆摊,卖的是自己做的洗发膏和洗发香皂,陈头头好奇,道。

    “生发效果当真好?”

    “还还用说!”潘三金护闺女儿,容不得别人有一丁半点的怀疑。

    就是随口的一句反问也不成。

    当下,他就将自己的发往后薅了薅,凑近陈头头,让他仔细认真地瞧。

    “你看我,有没有哪里不一样?”

    “别别,我瞧的清楚,别挨这么近。”陈头头梗着脖子往后仰了仰,视线落在潘三金的脸上,迟疑了下。

    “胖了?还是额头上又爬皱纹了?”

    “就没一句好话!”潘三金脸一下就黑了。

    “队长,不是我说你,你这眼神真不好使,头发,我是给你瞧我的头发!”

    潘三金放下薅起的发,甩了甩脑袋,一瞬间,头发撑起,瞬间蓬松。

    陈头头这才留意到了,潘三金的头发确实丰茂了,只是他头发原先便挺多,这才不打眼。

    不单单丰茂,这头发还乌黑乌黑的,瞧过去便是生机勃勃模样。

    陈头头:“哎,还真的是,人瞧着都年轻精神了。”

    “那是!”潘三金自豪。

    “喏,我就是用了盘盘做的洗发膏,你回去的时候带两个回去,我瞧你这头发也有点稀,啧,丑!”

    “队长,可别说什么男人不打紧,你是咱们芭蕉村的大队长,走出去是咱们村子的颜面,回头大家叫不出你的名字,指着手想老半天,说啥啥啥,就那头头上没头发的队长,啧……”

    潘三金一副我真不忍心瞧你这样的表情。

    于大仙又夹了粒花生米,嚼了嚼。

    三金哪里是改了小气的性子啊,他分明是多了个毒舌的性子!

    陈头头:……

    陈头头一下便去摸自己的头。

    人到中年,最痛的便是这发,年轻时候,谁也没在意它,甚至还嫌洗发麻烦费水,还得捣皂角,就一麻烦事!

    要不是为了好看,能直接刮个杨梅头。

    都得到了失去了它,才知道它的宝贝。

    陈头头心痛难抑,这发,它就是他们逝去的青春吶。

    听到潘三金操心潘垚,说小姑娘又要制作洗发膏,又要做香皂,末了还得去市里的夜市摆摊儿,大冷的天,他一个老父亲听着呼呼风声,饭都要吃得不香了。

    陈头头眼睛一亮,心里有了思索。

    “三金啊,你说,咱们村子里要是办个香皂厂,这事怎么样,有没有搞头?”

    “啊?”潘三金愣了愣。

    不单单潘三金愣住了,就连于大仙都将视线看向了陈头头。

    陈头头越想越觉得这事可行。

    现在经济开放,讲究的是先富带动后富,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有的人会木工,就做了家具厂,专门做桌椅沙发床榻,赚到了钱,带着亲朋好友也做了家具。

    也有做竹艺铁艺,出口到国外,赚的是外汇,带得一整个村子都做竹艺和铁艺的加工作坊,靠着大公司出口,村民在加工坊里上班,也多了条生计。

    像他们芭蕉村,地方偏僻,祖上也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大地主都没出过几个,就是动荡的那几年,他们村子也太太平平的。

    小富即安,说的便是他们村子了。

    其实也因为穷乡僻壤的,根本没什么好斗!混饱肚子还来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