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穿成纣王他妈之后直播封神了[美食]》 70-80(第16/20页)
早市卖的是肠粉、包子、馄饨、生煎、麻团、豆浆、油条、粥点、胡辣汤、鸭血粉丝汤……五花八门,光是吃早市的餐点,一天一样,便已然能不重样地吃上大半年。
午市卖各色炒菜、炒粉、炒饭,烩菜、炖菜,宫保鸡丁、糖醋排骨、清炒时蔬、酸辣土豆丝、黄焖鸡、大盘鸡……全都是大热菜品。
夜市更加是重头戏,旋风土豆条、炸鸡、烧烤、花甲粉、麻辣烫、奶茶……各种各样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菜品简直要让人目眩神迷,纷繁复杂的香气,更是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即便是最抠搜的人,也无法抵挡住这样的诱惑,只能含泪选上一两样吃食,品味一番,可只要他尝过这绝妙的滋味,又如何能忍得住不将剩下的那些一一品味一番?贝币自然是哗啦啦地花出去,肚子也吃得浑圆,撑得简直要走不动道,简直是痛并快乐着。
望着空荡荡的钱包,只能在心底警醒自己,这是最后一顿放肆了,以后再也不吃了,也再也不花这钱了,可第二天,却总是会如期而至,继续沉沦于美食的诱惑之中。
无他,实在是太香了啊!他/她忍不住啊!
*
即便是最为简朴、最舍不得花钱的老人家,也换上了自己最干净得体的衣物,走上街头,感受这难得的热闹氛围。
这老人家原先家境不错,读过书,也颇有才学,只是没有背景,仕途不顺,便回到陈塘关,开了座私塾教书,娶了个极为泼辣的老婆,夫妻感情倒是和睦,只是子嗣艰难,到四十多岁才当了父亲,得了一个儿子,这儿子还未来得及娶妻生子,便被强征去了前线当兵,好歹捡回条命来,却断了条腿,成了残废,一家人,老弱病残,险些要活不下去。
好在如今,他的老婆去了胖大娘那里做帮工,儿子则在李靖的关照下,进了护卫队,维持集市的秩序,防止发生骚乱或者踩踏事故,虽然做不到大富大贵,却也能安稳度日了。
如今,倒是显得他这个老头子应了那句“百无一用是书生”了,不过好在经历了一生的跌宕,这老人家已然看开了,在胖大娘的铺子上点了碗馄饨,安安静静、珍而重之地细细品味。
胖大娘铺子上的熟客全都认识这位老先生,当即对着正在忙碌的一位妇人道:“杨大娘,您相公又来等您下班啦~”
杨大娘正巧端了碗出来,作势就要去打那说浑话的熟客,那熟客一躲,转身便坐到了另一桌上去。
众人尽皆笑开了。
而杨大娘也将手头的活交接完,下了班,夫妇二人结伴而行,杨大娘跟献宝似的拿出一个餐盒:“这里头是胖姐给我的饺子,有猪肉芹菜和韭菜鸡蛋的,都是你爱吃的,刚出锅,还热着,尝两个?”
老爷子却是脸一热:“等你的时候吃过小馄饨了,不饿,儿子今日值晚市,给儿子送去吧。”
杨大娘才不管他,当即用手捏了个饺子,塞到了老爷子嘴里:“一碗小馄饨便饱了?你唬谁呢?儿子在护卫队,每日伙食都是公家供的,有鱼有肉的,缺你这口饺子了?这一盒全是你的,给我吃光喽,一个都不许剩,听到没有!”
老人家连连称是。
日子啊,真是一日比一日好起来了!
*
本来,陈塘关便靠着雪花盐,成为了殷商的贸易之都,财力甚至一度超过了殷都,如今集市一开,更是富得流油,已然是整个殷商最为富庶的地方,虽然目前殷商普通民众的生活还算不上一句富裕,但至少吃得饱,穿得暖,活得有奔头,这已然是他们曾经想也不敢想的神仙日子啦!
夜市开启,人流量又一次剧增,好在街道足够宽阔,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供行人游客通行,这才没将整条小吃街都挤得水泄不通,不过,爆满的人流量却仍旧使得这条街道热闹非凡。
而这一次夜市,最引入注目的,却并非是各色吃食,而是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的那座“东海龙宫”。
自从图南回归之后,东海龙宫的建设速度简直称得上一句“一日千里”,毕竟在图南这个能把虾兵蟹将的子子孙孙全都吃完的杀神的威胁之下,那些虾兵蟹将简直是在用生命搬砖!
虾兵蟹将:救命啊!图南那个杀神来啦,她能把我们的虾子虾孙、蟹子蟹孙都给吃完呀,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这工期是万万不能延误的啊!
因而,在极强的求生欲的催使下,那个一直神神秘秘地搭建,几乎称得上穷奢极欲,比皇宫都要奢华百倍,让东海龙王亲自做监工的所谓的树立于陆地上的东海水晶宫也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
就在此时,陈塘关外,一群足有数千余人的商队正在浩浩荡荡地往此处逼近,车马牛羊,各色布匹,奇异的香料,各种稀奇古怪的珍宝……从异域番邦原道而来的商客带上了他们最值得骄傲的货品。
而领队的,也是熟人。
曾经跋涉千里来到陈塘关购买雪花盐,还在胖大娘的包子铺上,与化身为凡人的杨戬打了个照面的那个行脚商人,此次又来了。
而这一次,行脚商人准备了更多的金银贝币,为的便是拿走更多的雪花盐。
毕竟,上一次从陈塘关取走的雪花盐,让他在当地收获了数以百倍的收益,而唯一的遗憾,便是他曾经用得最趁手的那个异域少年,悄无声息地失踪了。
行脚商人在当地也算是个大商人,手下号令着数百号人,却没有想到,众人四散各方搜查之后,这足足几百名手下,竟然全都没能找到异域少年的半点蛛丝马迹,无奈,行脚商人只能仰天长啸痛骂,自认倒霉。
行脚商人这一次想干一票大的,所以不光是带了自己商队的几百号人,还将周围几个商队的人全都笼络到了自己的麾下,倒也并不算吞并,只是和周围几个比他规模更小一些的商队形成了同盟关系,那些商队的领队没来过陈塘关,便也全都默认这行脚商人是这次活动的核心,全都以他马首是瞻。
行路艰难,山高路远,众人结伴而行,也算相互之间有个照应,路上,还吸纳了几支兄弟商队,所以,这一支浩浩荡荡,人数达到了数千人的商队,便一下子,成为了进入陈塘关的商队之中,人数规模最庞大的一支。
这行脚商人率领这数千人的队伍,自我感觉就像是个小城主似的,腰板挺直,趾高气昂,已经要飘飘然了。
这行脚商人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见识到了陈塘关的风土人情,领略了陈塘关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品味了各色美食,自觉对于陈塘关来讲,自己已然算是半个土著了,而商队之中那些从未去过陈塘关的“土包子”,总要央求着他讲讲在陈塘关的见闻,这行脚商人何曾受过如此的追捧?当即便半推半就地开始了自己的半吊子说书生涯。
经过了历练之后,这行脚商人已经能够绘声绘色地给其他人讲述他上一次来陈塘关的各色见闻了,惹得众人是一片惊呼,连连称赞,这行脚商人,当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啊!
行脚商人被吹捧得上了头,明明没喝酒,却像是要醉了一样,当即又拍着胸脯打了包票,说此次他带队前往陈塘关,一定能让诸位兄弟都挣上钱,还能吃好喝好玩好,他便能当半个导游,给各位从来没去过陈塘关的人推荐一番陈塘关之中的各色美食、美景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