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81. 第八十一课 功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 81. 第八十一课 功(第1/2页)

    弄清朱元璋早就跑歪的关注点,李晓诗破天荒地在直播课本的时候沉默了。

    十几秒后,她哭笑不得。

    “……嗯嗯,还给我啦,大家还说以后有什么集体活动都不叫他一起了。”虽然放轻了声音在解释,李晓诗还是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感觉像是被什么长辈盘问是不是被别的男孩儿扯头发拽裙子了一样。

    语速很快地交代完,她欲盖弥彰地咳嗽两下,绷着小脸正经道:“咳……好了,不要讲课本无关的内容呀这位同学!”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朱元璋也满意了。根本没在意李晓诗这假模假样地“教训”,只随意哼哼两声就由着她了。

    “还有没有谁有什么疑问呀?”李晓诗看向弹幕,又问了一遍。

    杨坚有点犹豫。

    他想问隋炀帝到底是哪个儿子,是不是杨勇,或者又是什么其他的。

    但又觉得,就算现在不问,之后也都会知道的,而且还是很快就能知道,毕竟现在是大隋的“主场”。

    可一旦有了这种“马上就会知道”的前提,他发现自己又不想知道了,还有点想把时间门停在现在,感觉听下去会心梗。

    那叫一个纠结。

    见弹幕一片平和,似乎真的没有什么人对上一段的内容有其他的问题,李晓诗就也不再问,顺利过渡到了下一部分的内容。

    “那我们接下来就来谈谈隋炀帝的功过吧。本课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开通大运河’。”

    她道:“在我们现代呢,会有很多古代流传或沿用下来的一些东西,被称为文化遗产,更厉害一些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就好比我们这里很多人都知道的,华夏有一条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第四十六个世界遗产的项目,它就是京杭大运河。”

    李晓诗说到这儿,杨坚很是觉得意外。

    世界文化遗产,这个词语不新鲜,因为在游览长城的时候李晓诗就说过了,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也在当时夸了他是一只在修长城的。

    可现在,隋朝的课中,讲隋炀帝功过的部分中,李晓诗说起了这条世界文化遗产的河……

    这话的意思……难道是说,这个京杭大运河,是他的下一代、那个不知道是他哪个儿子的隋炀帝搞出来的?

    搞了个某种意义上能和长城放在一起谈论的“文化遗产”?

    像他一样想的不在少数,毕竟李晓诗在这个时候说起这些,就很像是——但她却没给他们多想的空档,立刻就把观众中这种刚冒出来的想法给浇灭了。

    “但是,大家要清楚的一点是,京杭大运河和隋唐的这条大运河是不一样的。”

    她说道:“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确实是隋唐时期开通的,也就是这一条隋唐大运河,但我们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其实是之后朝代的。”

    先把容易引起误会的内容给明确,李晓诗才继续说:“那为什么隋朝时候,要开创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呢?之前的秦汉就没有这种需求吗?”

    观众:是啊,为什么啊?

    秦皇汉武,那不都是喜欢搞这种大工程的皇帝吗?又修路又建长城又开渠的,为什么他们不去做呢?

    秦皇汉武:别cue,是真没需求。

    看到观众的疑问,李晓诗点头:“是呀,秦汉时候的确是没有去弄运河,因为他们没这个必要呀。”

    “寒假前的晋大家还记得吗?”她问,“晋的时候,八王之乱,五胡十六国出现,西晋的很多贵族南下避祸,又带去了大量的北方移民,这才让一直被忽略、地广人稀的南方发展了起来。在晋之前、秦汉的时候,南方根本就不重要呀,当时华夏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所有的重心都是在中原地带的——是有了东晋时候南方的开发,才有了南北互通的必要性。”

    李晓诗说了一,一些观众识文知字,又听了这么久这么多“政治”上的内容,自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当下便颔首。

    之前一统,南方落后,没钱没人,也没必要去花大精力管,很好控制。

    但经过东晋和南朝的数百年,南方人多了、钱多了,现在隋朝又再次一统,两地分裂已久,想要重新管控,确实不是个容易的事,必须要加强往来。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为了巩固隋王朝中央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决定要开凿这一条运河。”

    李晓诗:“在古代华夏,河流水道要比陆地交通更便捷和迅速,但我们有名的两条水道,黄河长江,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没有一条是南北贯通的,这个也和我们的地形走势有关,地理的相关视频上讲过的哦——所以想要这样的一条河,只能人工开凿。”

    “公元605年起,隋炀帝依靠隋王朝已有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征发了几百万的人,投入到了这条运河的开凿中。”

    “最终,一条被我们成为隋唐大运河的运河成功修建了起来。”

    “它的最北边是涿郡,嗯……也就是上次我们去的、我们现在的首都;中间门过洛阳、南达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两千七百多公里,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河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大水系,一共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也促进华夏南北两地经济文化等的交流。”

    “从此,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也才有了隋炀帝‘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的说法。”

    还没从这条河的意义中回过神来,杨坚就听到了这句话,他有点沉默。

    嗯……

    是,不管怎么说,征发几百万民夫的确多了点,但如果这条运河建成,对大隋、对华夏的意义都是很深远的。

    ——虽然、虽然它之后废弃了,虽然隋炀帝“取尽膏脂”……

    但也不至于就此亡国吧。

    虽然……虽然残酷了一些,但正像汉武,接手的王朝实力是有的,所以,即便他们做得过火了一点、败家子了一点,也不至于亡国。

    毕竟汉武会花也会赚,他这个儿子么……

    “取尽膏脂”,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赚吧。

    杨坚觉得,这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

    所以心态还算稳。

    李晓诗已经说到了下一个部分。

    既然要说功,那就把功一起说,中间门不留答疑时间门了,最后再留。

    “大家都知道魏晋时候的人才选拔标准以及朝廷用人情况么?我们当时有说到过一句话。”

    听到了最关注的部分,嬴政终于开了口,与李晓诗互动了一下。

    他沉吟片刻,启唇应答:“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对!就是这一句。”

    她笑:“魏晋南北朝时候那个叫九品中正制,是根据中正官对人才按照出身和品德等进行考核和定级,再授予官职。三国和魏的时候这种苗头已经出来了,到了晋和南北朝,更是连皇权都是被掌握在世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