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62. 莫须有 ......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成为雍正妹妹之后》 62. 莫须有 ......(第2/3页)

:“你看看,这做你们王府的外孙够格了吧!”

    雅布不知道他这到底是唱的什么戏,于是问:“您这是?”

    “朕打算放长线钓大鱼,给你三哥生下女儿的那个女人也不是普通人,她姓朱!你三哥不是病死的,他是被秘密处死的!你们王府迫于老福晋的压力才留了这女孩一条性命!你懂了吗?”

    懂……也不是很懂!

    他看屋子里没别人,小声的问:“您想把那些反清复明的人给引出来?不能够啊,朱家外孙女的儿子,还是咱们爱新觉罗家的孩子……到底是少了些份量,那些人不会信的。”

    “这步棋不一定能用上,现在是要借你们王府的皮用一用,和你侄女媾和的这个金姓商人要去广州发财,他明面上巴结了内务府的官员,实际上给他撑腰的是老福晋,你迫于老福晋的压力捏着鼻子给他庇护。

    这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他在内务府有关系。第二层,他是你们王府不愿意承认的格格的丈夫。第三成,他和这个格格的孩子是朱明遗脉!这三层关系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是让人家扒的,如果有人扒到你跟前,你们父子该如何应对你要心里有数。”

    雅布这下彻底明白了!

    “您放心,不仅是奴才父子,奴才大哥二哥哪儿,老福晋跟前,奴才都会安排到。”

    康熙点头:“那院子朕先用了,畅春园附近给你们王府划拨一片地方。”

    康熙说着站起来,招呼着太子和海棠离开。

    太子牵着海棠的手先出去,雅布跟着康熙在后面走,雅布看着蹦蹦跳跳的海棠,跟康熙说:“拿咱们家的孩子做饵不太妥……人家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因为朕今日带着她出去见人了,太子乃是储君,朕不能拿着太子冒险,只能让她顶在前面,也不过是一时半刻的权宜之计,回头她大了,找个少年冒充她,小孩子长的快,哪怕是有一些长相不同也没什么,现在是需要她露面。再则不是朕自夸,班布拉贵气天成,那些反贼看到她的气度会觉得这才是朱明血脉,要是畏畏缩缩,哼,那些人会信吗?”

    雅布频频点头。

    马车从王府出来,在夜色里绕了几圈,发现周围没人注意才进了宫。

    太后打发人过来询问好几遍了,父子三个没换衣服没换车往慈宁宫和寿康宫去,海棠一直唉声叹气,觉得没给祖母带礼物回来不太好。

    她在车上捧着脸说:“这怎么没逛天就黑了?棠棠还想给祖母和哥哥姐姐们带礼物呢。”

    康熙在脑海里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计划,听了就说:“劝你别带,上次朕想着你,给你带了糖画回去你反而举着来质问朕!好心当做驴肝肺!你就不怕你也被哥哥姐姐们质问?”

    海棠立即反驳:“棠棠又没说带他们出去玩儿,有人答应了却食言,自然是要被质问的!怎么能放在一起说。您就是不舍得花钱!不要紧,棠棠攒的有钱,这几天您拿着棠棠的小金豆豆出去给大家带礼物如何?”

    康熙说:“那倒不用,你年前要出去几次,有大把的机会给你哥哥姐姐带礼物。”

    海棠立即嘟着脸。

    太子问:“你怎么不高兴啊?”换成他肯定高兴。

    “一,让棠棠出去演戏给人家看,很辛苦的!二,棠棠不能读书了,棠棠只能读五年书,浪费一天少一天!”

    太子听到读书头皮发麻,想到三阿哥的抱怨,顿时心有戚戚焉。

    看着海棠很有怨言,心想:你说你那么爱学习干嘛!弟兄们被你弄的没活路了!

    康熙带着他们去给太皇太后和太后请安,在慈宁宫吃了顿饭,海棠就跑回去和祖母说话去了。

    康熙回到乾清宫,在书房为今天的计划写了好几页的行动策划。

    反清复明,是自从满清打算入关就喊出的口号。清初这些人的组成很复杂,有李自成这样推翻了明朝的“反贼”,李自成杀了明朝宗室,为了抵御满族入关,又喊出了反清复明。

    也有各地割据势力,比如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的那棵歪脖子树上后,散落在各地的明朝宗室自封皇帝组织的反清复明。

    接着就是南明小朝廷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通过天主教会请求罗马教皇发兵来助他们收复国土,并且南明小朝廷全部皈依天主教,答应传教士的一切传教活动且像欧洲那样宗教凌驾于王权之上。求助的消息在十几年后得到回复,可惜南明的小朝廷已经没了,这就是康熙怎么都不愿意答应天主教传教的原因之一!

    这以上的势力被清军消灭之后,近些年来就数三藩喊出的“反清复明”声势最浩大,当然这也被清军镇压了。

    除了这些,还有零星不断的小起义在各地开花,口号都是反清复明,规模小的十几人二十几人就敢喊这个口号自立为朝廷,规模大的几百人上千人。这些没什么威胁,大军一到一切化为齑粉。

    最令康熙忧虑的是暗处的反清复明。

    目前能查出来的是天地会和白莲教。

    白莲教康熙是知道的,这个教派从宋朝开始很是活跃,而且是秘密结社,怎么都剿灭不干净。

    天地会也是秘密结社,如果说白莲教起义还带着些教派特点,那天地会单纯就是为了反清复明而反清复明了。

    康熙目前得到的消息是,郑成功家族逃掉的部将和心腹已经和天地会合流了,这让康熙睡不着觉,郑家的部将那是真的能打仗的啊!

    除了这个,江南的文人里面还有人心向明朝,从顺治年间开始,朝廷要修明史,可是江南的人暗地里也修了一本明史。

    让康熙自己说朝廷的这本明史就是一本狗屎,因为主持修史的人实在是水平不高,似乎脑子也不够用,一些事情前后无法呼应根本解释不通,而且没一个能挑大梁的,在他看来这书没法拿出去见人!

    修明史是为了证明清朝得到的了法统,就如朱元璋承认了元朝是正统一样,一个朝代从上个朝代得到的法统必须是正统,修史就是最好的证明方式,让天下信服,让天下看到新朝的心胸气度!

    可惜朝廷的这本明史被天下质疑,以至于江南文人私下修明史足足写了六百卷!六百卷啊!人家是有各种证据的,比如一些散落在各地的奏折,各种朝廷奏章的拓片……

    他在康熙十七年开设博学鸿词科吸引天下文人加入修明史的队伍,可惜真正有才的人应之寥寥。

    这些人不效忠朝廷,且从明转暗,极难清除,早晚必生祸患。

    所以反清复明的逆贼必须要铲除。

    将计划给补充完整,他又把眼下要做的事儿整理好才休息。

    第二天下午,朱尔哈岱送来了几户姓金的卷宗,康熙看了,选了一户,这一户从山西迁徙到河南,坐船的时候船翻了全家没了。当地的官员审理,是水匪图财害命。

    康熙看到这家是因为家主过继出去,后来被过继父母赶出来,又和原本的家族闹的很不愉快,要不然也不会举家搬迁。他们家要投奔的人家是远亲,也不知道会不会收留他们,案卷里面夹着证据和信件,信件是这户人家的远亲写来的,看字里行间颇有些推脱之意,水匪就是确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