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懋嫔宋氏的演艺人生》 4、缠枝纹(第1/2页)
作者有话要说:</br>10月18日中午捉虫,内容没改
所有刺绣工艺的设定,全是瞎编,大家看个乐呵吧。
本文的设定,女主是很擅长女红的,以后也会成为她争宠的一项资本。<hrsize=1/>要问陈管事手下的8个绣娘,为何她偏偏选中这个不出挑的郑嬷嬷?这还要从几天前说起。
领催给管事太监们分配任务的那天,宋莹刚好路过他们谈事的房间。从几人的谈话中得知,今年将由陈管事负责永和宫诸位娘娘的夏衣缝制。
陈管事手下一共有8个绣娘。往年都是由3人做德妃的夏衣,剩余5人负责永和宫其余小主的夏衣。然则今年敏嫔刚晋位,必是要格外留出2人负责她的夏衣,剩余贵人、常在、答应小主的夏衣,只能由3人联合赶工了。
然而具体是由哪个绣娘负责哪个主子的夏衣,一般不是固定的,除非主子有格外的吩咐。
陈管事手下的绣娘都是自梳的宫女,有5人都已经收了亲传徒弟,不太可能会找陌生的小宫女打下手。
宋莹原本没想好在剩下的三位绣娘里面“主攻”哪一位,老天爷就再次帮了她一把。
就在知道此事的第二天,剩余没有收徒的三位绣娘里,除了郑嬷嬷的那两位在茅房里谈话,被她听了个正着。
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人又妒又羡的说道:“今年又是郑氏给马贵人做夏衣,我刚刚都看到布库来送料子了。她自己手慢,连累得咱俩得负责其余所有常在答应的夏衣。”
正是这句话,让宋莹锚定了郑嬷嬷。
虽说也不是不可以找那两个绣娘,但是她俩要做那么多的夏衣,自己若跟了她俩,到时候可不得忙死。
她现在不过是在演一个针线宫女,可没真打算天天泡在针线活里!
要不怎么说,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蓄谋已久呢。
这个郑嬷嬷从来不会主动挑人打下手,都是等着陈管事的分配,给谁用谁。这也让宋莹有了毛遂自荐的机会。
宋莹再次感谢原主生了这么一张脸,只要控制好表情,就会在娇憨中带着一丝可怜,最是能唤起上位者的怜惜!
这不,都不用她用力演,郑嬷嬷就心软了。
接下来的几天,郑嬷嬷就带着宋莹给马贵人缝制夏衣。
要不怎么说郑嬷嬷在这绣房里熬不出头呢,即使是在宋莹这个“半路出家”的人看来,她的绣技也实在是一般。
最致命的一点,是她掌握不好太细的绣线。她最多只敢把线劈成8股,这就导致成品的绣样颜色呆板,很多渐变色都做不出来,本来10分的配色能硬生生减到7分。
这次给马贵人做的夏衣常服一共是4套,底色分别是红、蓝、粉、白四色,每色衣服都需要大面积的刺绣。尤其是白色的那件,马贵人选定的绣样是绿色的竹叶纹。而为了整体效果,竹叶颜色就设计成了渐变色。
郑嬷嬷也知道自己的水平,因此准备把白色的那件放在最后做。
宋太太是教过宋莹渐变针法的,然而她不打算直接向郑嬷嬷展示出来。
且不说这针法复杂,郑嬷嬷一时半会儿的也学不会。单是这个时候显露出她会渐变针,只怕会让郑嬷嬷看穿自己的别有用心。
然而一点小心思都不用,也是不可能的。
在给郑嬷嬷打下手的第二天,宋莹就换了一件里衣。她给这件里衣的袖口绣了一圈缠枝纹,袖子长度比外衣袖要长一点儿。
这样在偶尔抬手间,里袖的缠枝纹就会从外衣袖口露出来。
做缠枝纹的绣线是劈成了32股,然后夹了金线——这金线还是她拜托宋老爷找人捎带给她的。
让光一晃,缠枝纹的颜色就仿佛渐变了一般。
郑嬷嬷有好几次注意到宋莹袖口的缠枝纹,但都当作没看见。宋莹也表现的很自然,并没有特意伸袖子展示,只每天兢兢业业地劈线、绕线、引线。
这天,四件常服已经做到了第三件。郑嬷嬷不经意地问:
“你里衣袖口的缠枝纹挺好看的,是用了什么针法吗?”
终于问了!
宋莹疑惑道:“就是普通的平针呀,没什么特殊的。”
郑嬷嬷直直地看向宋莹:“可是我看有点渐变的样子呢。”
“哦,嬷嬷你说的是颜色呀,”宋莹笑呵呵地,仿佛没感觉到郑嬷嬷语气中的不善:“我是在里面加了金线,被光一晃,看起来就好像变色了。是不是很好看,我娘教我的。”说完,得意洋洋地晃着头。
郑嬷嬷想到宋莹说过,她的母亲曾经是江南一带有名的绣娘,想必是有很多家底的。宋莹这小丫头天真无邪,自己不妨问得深一点儿,引得这小丫头说漏一些技巧。这样自己不仅能多学一点技法当作老本,还能顺便把那件夏衣做的更好一点……
这么想着,郑嬷嬷就摆出了和蔼的面容:“这么简单?我以前也在绣线里面参杂过金线,怎么绣不出你这种样式呢?”
因为你的手法不行啊。
宋莹默默吐槽,表面不动声色:“是嘛?我也不知道欸,我娘一开始就是这么教我的,绣出来就是这样了。但是嬷嬷你信我,真的只是平针!”
说完,好像还怕她不信,宋莹直接把袖子递到了嬷嬷眼前。
郑嬷嬷仔细看着纹样,还上手摸了摸,发现确实是平针,越发疑惑:“平针真能绣成这样?”
“可不就是平针嘛。绣起来还是很简单的,就是绣前比较麻烦,一股线要劈成32股,然后3股绿线绕上1股金线之后才能用。”宋莹漫不经心地说道。
乖乖,这可难怪了!郑嬷嬷感叹道,她平时只敢用劈8股的线刺绣,再细一点就掌握不住。但是宋莹既然能劈出来……且最终刺绣的时候是3股绿线加1股金线,合起来跟8股线也差不多了,想来自己应是能把控的住的。因此继续问道:
“32股线,也太容易断了,不好做绣活呢。”
宋莹继续在心中吐槽:8股线有什么难的?且不说江宁织造最顶尖的绣娘,就是隔壁御用针线房的高等绣娘,也多的是能用64股线做双面绣的——她自己平常也都是用32股的绣线做绣活。
宋莹对郑嬷嬷细细地解释:“刚劈完确实容易断,但是绕上金线就好了。金线也不能是普通的金线,必须得是那种圆金线,就是得先将金箔切成窄条,然后螺旋地裹于蚕丝外。而且一根蚕丝只能裹一圈金箔,不能多也不能少。”
郑嬷嬷想了想,这种金线在宫外不易得,但是宫内还是很常见的,且贵人位份的主子适当用一点,也不算违例。于是说:
“既然这样,马贵人的那件白色常服的竹叶纹,就用你说的这个方法来做吧。”
宋莹仿佛得到了巨大的肯定,笑得嘴都咧开了:“那我这就去找陈管事领金线……绿线也得再领一些!”
说完,高高兴兴地出门找陈管事,丝毫没有多想的样子。
郑嬷嬷看着她离开的身影,继续低头做活。她肯定贵人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