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 360-380(第35/42页)
再娶一个。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只有一个亲娘,小草也只有一个亲娘啊。”
她情绪越来越激动,“也是,你从来就不疼孩子,白天在外干活,夜里回家抱也不抱,孩子生病哭闹你还要发脾气,你压根就没把孩子放在心里,自然不想管她的死活。没亲娘算什么?死了都不要紧!”
“不是这样的。”张铁柱眼睛通红,“我没这么想过。带孩子那是女人的事,我……我……还有我娘,娘这辈子很辛苦,养大我们不容易,你是我的妻子,该跟着一起孝敬她……”
“凭什么?”黎文巧满脸是泪,“我嫁给你就该倒霉?即便如此,现在我不想吃亏,不想倒一辈子霉!你要是有点良心,就在这上头摁了指印放我走!”
张铁柱猛然摇着头,一个大男人,此时泪流满面。
张母看到儿子被逼到这个份上,心知儿媳妇是真的生了去意,说实话,昨晚上听到儿媳妇说这日子不过了,她压根就没放在心上,即便是今日被黎文山一本正经的态度给吓着,她心里也只是怀疑,不相信儿媳妇真的要走,多半只是吓唬自家,想自己退让。
到了此刻,她不得不信。
“文巧,你不能走啊。以后我不再偏心,家里的事情都平分着干!或者,我给你们分家行不行?你们分出去过自己的日子,勤快的多干点自己好过点,懒货就少干一点少吃点,如何?”
黎文巧早就发现自己整日忙碌的那些事情都是别人衣食住行,孝敬公公婆婆是应该的,但是三房一家子的事凭什么也要她做?
她做梦都想分家。
“不,分家会被人议论。反正都是让人说闲话,还不如和离,从此后和你们家一刀两段!”
张铁柱大喊:“我不摁指印,除非我死。”
说完,整个人跑走。
张母不放心儿子,也是不想再面对黎家人,喊了两声铁柱,急匆匆跟了上去。
母子俩走了,黎文巧才发现自己浑身是汗,她紧紧搂着孩子,颓然坐在地上。
小边氏将小姑子拉了起来:“地上凉,以后孩子就指着你,你可不能生病。”
黎文巧抬眼看向院子里众人,然后对着父亲跪下:“爹,女儿不孝。”
毕竟,外人眼里她嫁人之后没有被夫家虐打,只是偶尔被婆婆骂几句……村里被婆婆骂的儿媳妇多了去了,她这不算什么。
这样的情形下,她不肯继续留在张家过日子,怎么看都像是无理取闹。换了别的人家,可能会拦着女儿,不许女儿和离。
黎父叹口气。
他心里也明白,如果是昨天之前女儿闹出这种事,家里多半是劝和不劝离,但如今不同,三儿子常年住在城里,女儿实在不想过的话可以跟老三一起去城里。
“你要实在不想过,就明天跟文山一起走。先回去收拾东西……文海,你跟着一起。”
省得女儿又被张家为难。
黎父多虑了。
张铁柱跑出门后没有回家,他需要静一静,于是往山上跑去,顺便看看地里的庄稼。张母追儿子,也没回家。张父则是在地里拔草……他根本就没把一家子吵闹的事情放在心上,活了大半辈子,就没见过和离回家的媳妇,他不觉得自己的儿媳妇有那么大的胆子和那么厚的脸皮。
而老三夫妻俩带着孩子回娘家了,晚上家里吵得不可开交,黎文巧如今有了一个能干的弟弟,老三认为,这时候夫妻俩留在家里很容易被骂。于是,大早上起来就跑了。
黎文巧没有带孩子,姐弟俩到家后,她将自己的东西全部拢到一起,这才发现自己嫁过来之后从来没有置办过一样东西,面前摆着的除了昨天晚上带回来的,就是当初成亲时置办的嫁妆。
而事实上,张家并没有穷到这种地步,镇上住的夫妻俩经常买东西就不说了,毕竟他们是靠着岳家住,有银子买东西也是娘家给的。而老三夫妻,三弟妹前两天才添了一双鞋子和一副耳坠,也是说从娘家拿来的银子,但黎文巧心里清楚,三弟妹娘家比黎家穷多了,只有张家接济的份,怎么可能拿东西回来?
东西不多,姐弟俩完全拿得动。
顾秋实看到黎文巧带回来的那些被褥,忍不住道:“被褥就别要了,城里什么都有。”
养过一个孩子,孩子就没有不尿床的。被褥确实不像样子,黎文巧也想过不要,却不想便宜了张家。
“便是拿回来引火,也能当柴烧,我才不要把东西留给他们。”
行吧。
一家子很快商量好,只留黎文河夫妻俩在家住,其他的人都跟着顾秋实一起进城。
村里的人就没有懒的,他们都打算进城给顾秋实当伙计。
边氏还说,等他们到了城里,学上一段时间,儿子就不要请人了。一家子也不要说发多少工钱,反正包吃包住,每年每人给个一两银子就行。如果有孩子的,银子也不用给。
这可不是边氏讨好三儿子,而是他们住在村里,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只能勉强饱肚子,给家里人做新衣都不是同时做,而是轮换着,一年能做个两套就不错了。
到了城里,有吃有喝有穿,衣食住行都比在家里要好得多。活计比在家里轻松,吃得还更好,哪里还好意思要工钱?
顾秋实的马车很大,一家人坐上去也并不显得挤……这是和曾经一家子以前在马车上挤得跟咸菜干似的相比。
马车出村时,张铁柱追来了。
他哭着喊着要见文巧,黎文巧却根本不理他,今天早上离开的时候路过张家,黎文巧把和离文书直接扔到了张家院子里。
不管他们答不答应,就这样了。
*
此去城里,都是自家人,一路都挺顺利。
顾秋实如今不缺银子,他回来的这几天,城里的绸缎铺子还在源源不断进账,再说,之前的两千两买宅子并没有花完。
黎家人在村里吃惯了苦,对于衣食住行的要求都不高,即便他们什么也不做,顾秋实养他们一辈子也不费劲。
第二天的晚上,马车终于进了顾秋实的宅子。
之前一家人就听说黎文山已经在城里买了宅子,他们只以为是个小院子,还想着到了地方之后可能和在家一样,需要男女分开住。到了地方,看到华美宽阔的宅子,一家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皇宫也不过如此了吧?
当然了,顾秋实住的地方离皇宫还差得远,只是黎家人没见过世面,没住过这么好的宅子而已。
一家人是踩也不敢踩,碰也不敢碰,就怕把哪处碰坏了。
顾秋实的四进宅子,他打算自己住一进,其他的分给黎家人。但是黎家人不答应,他们很能认清自己的身份,本就是上门打秋风的,哪儿好意思多吃多占?
他们全部挤在一进宅子中,由于顾秋实这院子特别大,只是一进,也能给他们每人分了一间房。
就连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房间,顾秋实院子里早就有下人伺候,各处打扫得一尘不染,就是屋子里的摆设很简单,除了必要的桌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