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60-7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60-70(第3/13页)

好,富贵平安方才宜室宜家。只是一样,最忌玩弄权术。虽说咱们大魏不忌后宫干政,但多应以冯媛当熊,班氏辞辇为则,若有深谋远虑,也当止于阮太尉.女.洞.察/明.慧.之才,陶母湛氏断发筹谋之策。”

    此时宣室殿内众人皆不敢言语,倒是一旁的刘炳打岔道:“保太后和薛美人说得正是呢,再过半月便是小公主的周岁礼,皇后那听说也在奉命筹备。”

    保太后听罢看了一眼刘炳,又瞅了瞅依旧跪地的元澈与陆昭二人,旋即道:“说了这些话,倒忘了让你俩起来了。罢了,平身吧。”

    陆昭明白方才不过是保太后在立威,但她也并不在意。说到底,世家子女玩弄权术的也不止她一个。保太后自己便是以通晓权术上位的典范。人一旦擢升到一个新的利益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自然会对那些还想上位的人不遗余力地打击。

    最简单的手段就是在自己的领域里制定规则,将自己的成功的重要原因说成一种便于统治者自己把握的大众品性或能力。比如前朝风靡一时的玄谈,比如保太后此时所说的女德女范。

    不过陆昭也没打算在她保太后制定的规则圈子里玩,她今天就是要告诉北方的旧贵族们,哪里才是陆氏新贵的主场,谁才是以后的关陇话事人。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的偏殿,两名刘炳最亲信的小黄门将韩御史请进去后,便合上了大门,缄口不言地守在了殿外。他们其实甚少见到此人,所知晓的大多也是从师傅刘炳那里听说。

    以绣衣御史为首,其下有令、丞、治掾、吏,名目繁琐,人数众多,隶属之人分布于各地,由以京师最为密集。文案吏自不必说,领俸者多在外掩去身份,实为皇帝密探,或监视军中,或充奴婢于王侯显贵之家,这些就不便为外人道了。

    刘炳也是转为正监之后,才对此事获悉一二,只知绣衣御史姓韩名任,字致远,曾出任中常侍,至于何方人,有无家人等细节一概不知。魏帝每月召见不过一次,召见时众人皆回避,只留韩任一人密谈。

    此时,苦苦等候的韩任,也终于见到了皇帝。

    “启奏陛下,陛下让奴婢去查的事,已经有了眉目,只是如何裁夺,还需要问问陛下的意思。”

    魏帝先坐了下来,笑了笑道:“致远这几日辛苦了,如何?可有所获?”

    “奴婢的人从朱氏家里搜出了一封信。”韩任从袖内取出一封信交与皇帝,皇帝瞥了一眼信上的字迹,脸色倏然沉了下来。信上的字体乃用魏碑,朴厚险峻,用笔刚强,仔细观览,其用墨枯润交映,章法急具变化,其化境可以断定就是太子本人。

    韩任亦小心翼翼道:“奴婢觉得,论本朝书法大家,应无人能出太子之左右,但奴婢观太子墨宝不多,所以还要请陛下慧眼甄别。”

    魏帝并不言语,继续阅读书信的内容,只见信中的抬头却非陆昭,而是陆归。读到最后,则是一句“达人从事,行止屈伸,与时息兮。君子履信,虽无所不居,吾亦盼汝归。”魏帝问道:“朕听说太子那边也有自己的情报线?”

    韩任点头道:“正是,如今查的有些眉目的都在河东一带,倒不在京师。”

    魏帝点了点头道:“不妨,你继续查着。倒是这封信,太子看样子是想招纳陆归入自己的麾下?”

    “这奴婢就不知道了。”韩任十分谨慎,又想起一事道,“几日前那桩案子,太子查到那叫卖郎为羌人所杀之后,就没再继续往下走。”

    魏帝皱了皱眉:“太子要灭你绣衣属的口,自然不会让你们拿到把柄。这封信你拿到的时候有没有被拆开过?”

    韩任道:“信封得好好的。且听说靖国公之女素爱以白檀入香,这封信上未沾染过熏香味道。”

    魏帝站起了身,踱步许久,而后道:“这件事不要再查了……不要再查了。”

    韩任亦没有再多言,只敛衽颔首道:“诺。”

    韩任从偏殿后的角门走出,早已轻车熟路的汪晟便站在那里等候,见自己的主上沉着脸出来,不由得问道:“陛下不信太子图谋凉州么?”

    此时韩任方能觉得可以呼吸自如,站定了片刻道:“陛下信,但陛下没有办法。”太子的势力已非昔日可比,即便是私下结交叛臣,亦或是未来方镇,前有在吴地的旧例,今上已经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立场来废太子了。而在查出这封信的绣衣属,来日在新旧二主之间,只怕也要做出一番抉择。

    “晟儿”容貌昳丽的贵珰终于开口,修长如玉竹的手指所夹的书信,翩然落在了年轻内侍同样干净洁白的手掌中,“找个适当的时候,交给太子,绣衣属的大礼,请他一定笑纳。”

    没有再理会一脸惊异的年轻内侍,韩任抬起头,看了看夕阳余晖下的乌云。镶着金色边缘的黑色网漏如同巨幕一般遮蔽了长安的天空,筛下的一如既往是华丽而辉煌的金色雪籽。

    第63章 棋子

    随着绣衣御史的离开, 渐渐有内侍鱼贯而入。刘炳见皇帝在偏殿延留已久,便出了正殿去偏殿询问,却见魏帝已从回廊走来。刘炳上前侍奉, 只听魏帝问道:“先前你派去和陆归联系的人可又有了回信?”

    陆归出仕于凉王,领兵数万, 足见宠信。但其实在陆氏一族入长安后, 陆归便与魏帝取得了书信联系。除了感念皇帝于对自己家族的宽容,亦表达对当年与招降的失之交臂。魏帝也回信抚慰。君臣二人之间就这样联络起来,联络的线路也由刘炳负责, 并未让绣衣属的人插手。

    这几年来,魏国军镇体系中, 太子已颇具实力,荆扬二州尽在其手。虽说太子亦为皇权发声, 但若皇帝本身无屏障,终究于朝纲无益, 更对皇帝晚年能否安全交接权利无益。既然看到了机会,魏帝也不打算白白放手。而陆归在第二封信中的表态更有意思。

    陆归信中除却言明凉王对自己的优渥, 还描述了凉州当地的风土人情与世族环境。其中详述了各郡兵马盛貌, 以及凉王勤武之风。而最后则以一句“凉州中原两地风物不同,时人或潜怀异志”为结语,颇有深意。魏帝收到信后, 亦以一句“君子履信,无所不居”作为回复。

    君子履行忠信,不必在乎身在何处。这句原出自《北征赋》。

    然而今日, 魏帝亦从太子给陆昭的书信中看到了相似的一句。“君子履信, 虽无所不居,吾亦盼汝归。”君子履行忠信, 虽然不必在乎身在何处,但我也在盼望着你归来。此时魏帝产生了高度警觉,太子是否已经知晓他已经在招纳陆归,甚至曾看到过他与陆归的通信?

    不得不承认陆归逃入西北的独到眼光,此时这个人在战略层面上可以说十分珍贵。太子想要获得陆归在关陇的支持,其实也不难理解。毕竟陇西控扼陇道,俯瞰关中,若关中有事,重臣自可领兵支援长安。

    这也颇见当年先帝分封时的老辣,将一个储位争夺的失败者封到一个离关中如此之近的虎狼地,即便胜利者如他,盛势者如秦、贺等世族,终究不敢对其下手。

    魏帝深吸了一口气,他现在更下定决心,将陆归这枚棋子收入囊中。虽然如此必会与儿子产生利益冲突,但以亲子之心,以权臣之心,都是不难理解的事情。况且权利的棋局若一方处于极度弱势,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刘炳听魏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