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24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240-260(第10/24页)

绍的声音杳杳从殿外传来,此时围守在殿周的世家子弟们也蹙了蹙眉,互相交换了一下怪异的神色。魏帝在殿内只是静静地听着,窗棂的阴影覆于面上,六棱形的光斑落在帝王幽邃的双眼上,如同自黑暗的小孔中向外窥探。

    “臣为老骥,辛勤五十载,如今竟将要丧一老妪之手啊!”

    姜绍的声音依旧没有减弱,然而这一句魏帝却不能够淡定。宫中可以威胁到三公的老妪如今还能有谁,见姜绍险要说破,魏帝向外踱步而出,恰见刘炳仓皇趋行而至。魏帝沉声道:“话你带到了没有?”

    刘炳道:“都带到了。”

    魏帝的心略有所安,于是道:“快把太傅请进来,在外喧哗,到底要闹成什么样子!”

    刘炳依言应是。片刻后,姜绍便至殿前,只是魏帝仍小心翼翼,不让其过分靠近。魏帝强作笑脸,抬了抬手示意姜绍起身:“太傅叩入禁中,扰朕清梦啊。太傅丘壑独存,胸有荆棘,何妨与朕手谈一局,静一静心。春和日明,莫辜负此等好时光啊。”

    姜绍拜了一拜,而后道:“回陛下,老朽才虽不敢比庾元规,但却胸怀拒卖的卢之志。”

    魏帝听闻,脸色一沉。先前他言其丘壑独存,胸有荆棘,乃是前人对庾亮之评语。其中既赞其才情,亦讽其颇具心计。

    的卢虽是骏马,但因其额前生有白斑,极易被敌将认出,因此骑乘者大多死于而非命。故而自古便有的卢妨主一说。东晋庾亮曾得的卢一匹,被人以的卢害主之由劝说卖掉。庾亮却说的卢害主,若卖给别人也是害人,固不肯卖。他人以此来赞庾亮的高风亮德。

    而姜绍却转而言道自己胸怀拒卖的卢之志,无异于在痛斥李氏乃是害主的的卢马。

    魏帝的表情已不复先前的和颜悦色:“姜太傅想要怎样?”

    姜绍道:“臣请陛下赐李氏富贵归乡。太子虽与殿中尚书情笃,但也是韶年英略,来日也自有高德名士辅弼,又怎会赖力于一老妪?”

    魏帝却笑了笑道:“老妪既不堪赖力,又怎会妨主?太傅多虑了。大魏素来尊崇乳母,太子年少失恃,仰赖乳母照拂多年,如今李氏无罪,若轻易远遣,实在是有违祖训,令后来者难以再忠人之事。”

    姜绍闻言却回击道:“陛下难道忘记了保太后贺氏之祸?所有咬人的狗,都是养狼养出来的啊。”

    魏帝一时间也无言以对,气氛正僵持不下时,刘炳传话道:“陛下,尚书仆射王谦请求觐见,说是台中有令谕请陛下裁夺。”说完又俯在魏帝耳边,悄声道,“卫尉和李氏领人来了。”

    王谦所执是尚书省讨论的谕令,魏帝也想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机会,能和姜绍商谈,借此缓和一下紧张局势,但仍不想让卫尉及李氏等人介入太深。于是魏帝道:“让王谦先进来。”

    片刻后,王谦双手奉文移入内,行了臣礼,而后禀明道:“陛下让臣等核拟封李氏乡君的土地和户口,皆已整理完毕。新平郡守褚潭及乡人共请三乡之地,为李氏请封,约有两千户人家。至于具体封号,臣等已根据地名加以选取,还请陛下定夺。”

    以姜绍为首的众人面面相觑,两千户,这还哪是乡君,其规格已比许多县主都要豪奢。若是如陆昭等因事功封赏,倒也无可厚非,李氏说实话,抚育太子本就是一个皇家乳母应尽的职责,其俸禄待遇已是上等。这样一个超规格的大封抬举李氏,实在让他们这些世家难以接受。要知道连汉中王氏当年所出的凉王妃,先帝都不过是给了她五百户的封邑,在诞下两子之后,才加到了一千户封邑。

    此时,不光是姜绍愤慨,连殿前执勤的世家子弟们也开始不顾殿前失仪而开始议论纷纷。

    姜绍闻言苦笑了一声,而后慢慢跪下,双手除去了自己的官簪,目光中尽是失望:“李氏佞幸张狂,仍得陛下庇护。臣老骥寒心,却无粒豆可食。暮年苍苍,难驮重担,今日辞官,离开京畿,余事便托付后辈们吧。”

    第249章 考验

    姜绍话音甫落, 不仅皇帝面色难堪,连同那些世家子弟都大惊失色。姜绍位居上三公,即将赶赴行台, 作为长安方面的代表奉行台归都。若姜绍辞官,长安方面根本无法推出第二个合适的人选前往行台。

    吴淼资历足够, 但是其身为司徒总领朝政, 又是老军功派的代表,一旦离开长安,那么长安本身的政治.局面就会完全失衡, 连同禁军格局都有可能再做改变。

    世家们虽然都与陆昭亲近,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任陆昭更进一步对权力结构进行侵蚀。现在吴淼是唯一能够稍稍遏制陆昭势力的人, 他们是绝对不会允许吴淼前往行台的。

    如今长安身负才望这屈指可数,宫城凋零, 百废待兴,遣姜绍前往行台已是长安方面能够做出最有力的应对, 以期能和行台的人达成利益上的一致,让所有的事情赶紧回到正轨。一旦长安因折掉姜绍而哑声, 吴淼又不能离开, 那么行台方面也必然会派出王济或是孔昱两位分量极重的人先行回到长安,反客为主与长安方面交涉,从而在日后占据大量显位。而和两人和他们这些人家并没有什么紧密的关系。

    因此还未等魏帝挽留, 这些世家子弟们都纷纷过来将姜绍搀扶起来,有人替他奉官簪,有人替他掸落身上的尘土。

    王谦此时早已退避于门外, 他知道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陆冲随后赶来, 亲自将王谦送至宫苑门口,而后招呼了那些守在门口的太傅府营兵们:“快跟我来几个人, 老太傅正闹着要辞官呢,你们赶紧先把太傅接走。”

    虞槐序时任太傅府记室省事令史,闻言赶忙拉住陆冲,问道:“究竟出了何事?”

    虞槐序年前北上举茂才入士,旋即被征辟为御史大夫府掾属。然而屁股还没坐热,先是崔谅之乱,随后姜绍又转为太傅。一番折腾下来,虞槐序原本还算显用的履历便显得七零八碎。如果姜绍再辞太傅之位,那么他这个属官也即将去职。现下行台未归,人事未定,他必然也不会得以显用,日后的仕途也会黯淡无光。因此他也顾不上先前虞家和陆家有怨,紧紧拉住陆冲,希望他能看在同是南人的份上告知一二内情。

    此时卫尉杨宁佯装闻乱赶来,崔谅之乱时他与陆冲俱守禁中,也算有些交情,于是也一同探问道:“如今永宁殿内外俱乱,还请中郎将告知一二。”

    陆冲皱眉一叹道:“哎,恰是为太子乳母李氏请封之事,里面僵上了,太傅闹着要辞官。”说完又对那几名营兵道,“快着些,别再闹出什么大乱子。虞令史也来吧。”

    虞槐序赶忙跟随陆冲入内,杨宁却转向正欲离开的王谦。王谦身为尚书仆射乃是尚书令副手,如今尚书令不在长安,更是如同司徒之副手。而陈留王氏虽与陆家交好,但是在姻亲方面,其实更偏向于吴家。杨宁对于吴淼也是极信重,于是又向王谦垂询道:“今日封邑之事依仆射看,是否会令今上为难啊?”

    王谦闻言也是叹气:“行台不能归都,各家怨望,想来卫尉已经明晓。若有良选,那便罢了,若让行台各家反客为主,请入京畿主事,仅仅于陛下境况而言,也非大善啊。只是殿中人怨鼎沸,年轻子弟也都不乏热血,但愿不要闹出什么大事才好。”

    杨宁一边点头,一边若有所思,行台人事配置多半是亲近陆家者,可能派来的人选也都显而易见。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