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340-36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340-360(第9/26页)

然为世家所不齿,但在王济的眼中仍要再做区分。一种是李斯、杜预之类,能建立起一个法律的体制,旨在打造一个清平的世道,这是他所敬重的。另一种则是郅都、宁成一类。这些人只想办大案,论罪于人,甚至在酷吏传的张汤都要比这些人强。只有破坏而无建设,酷吏则与屠夫无异。

    “这件事不是你能够决定的,世家风骨也非你能度量。罪,我可以认,至于公审……”王济深吸一口气道,“你自己去问皇帝,或是让魏钰庭去问。”

    面对王济堂而皇之的羞辱,徐宁虽然恨之入骨,但也没有办法。之前他大办陆昭弑君一案,已经彻底将对方得罪了个彻底。如今案情翻转,他虽然未受惩戒,仍然担心来日安全,做事也不敢再有破绽。徐宁最终答应道:“那好,我这就去叩询天子。”

    徐宁不敢当面出头,更不敢直接面圣,因此还是先找到了自己的旧属长魏钰庭和参与此案的卢霑一起商量。

    卢霑与魏钰庭默然相视,良久后魏钰庭对徐宁道:“既如此,那我们就去向皇帝上疏,请皇帝斟酌吧。”

    “怎么,不公审?”徐宁皱眉道,“必须公审啊,这样才能网罗到更多的罪证,将这些世族一网打尽,清洗干净!卢公,这件事你可不能退啊。”

    虽然徐宁曾是自己的僚属,但是魏钰庭对于这个后进的当即反对也并不介意,只是语重心长地对卢霑道:“若要公审,切记住,不能牵扯出丹阳郡公的死。若不牵扯丹阳郡公的死,就不能牵扯到王司空、吴太保和太常高宇初。要不牵扯高宇初,就不能牵扯出渤海王。”

    然而卢霑还没说话,徐宁闻言只感觉浑身一冰,目光虚望着地面,连连道:“是了,是了。这些人都不能牵涉,那就不要查了。”

    徐宁先前的激进和催促,卢霑心里都是有数的。其实他这一次要是真能彻查,也算豁出去了,毕竟当年他也是抱着死志打算在扬州和世族一斗到底的。马革裹尸是武将的宿命,为民死谏是文臣的归属,他宁愿替皇帝当这只白手套。

    但魏钰庭的一番话引得徐宁退缩,卢霑心里也有一丝剜心的酸楚——这位寒门清流其实并不担心自己的生死,他的退却,更多的是害怕被牵连。反倒是魏钰庭对自己温言规劝,这份情谊,卢霑是铭感五内的。

    卢霑道:“涉及廷尉和京兆府,这件事情就由我出面去找彭廷尉商议吧。中书执掌机要,实在不宜轻动。”

    几人相继离去后,卢霑特地在半路叫住了魏钰庭,躬身道:“方才多谢中书提点。”

    “他人入狱,壮己声名。”魏钰庭低头笑了笑,“先前你刚任京兆府,问我当年的同侪张沐如何了。此事我已愧疚多年,今日实不愿复再见张沐之冤。”说完魏钰庭也躬身拱了拱手,走向了不远处通往自己官署的白玉桥。

    正月之后,长安便不再下雪,然而冬季的肃杀之气仍未完全消除。且雪化后的泥水脏污至极,即便知道不日即将春暖,万物复苏,但现如今场面也已经相当不堪了。这一天,元澈亲自前往廷尉属,有视察之意,也有过问王济一案之意。然而他却在廷尉正门看见了一辆马车,附和诸侯王的规制,华丽却没那么庄重,两匹的卢有些轻佻地立在原地摇头晃脑。

    元澈一阵嫌恶,忙问这是谁的。众人也不敢隐瞒,只说渤海王早早就来了。因渤海王并无戴罪之身,前来也只是要见廷尉,因此众人并没有阻拦渤海王入署。

    元澈当然知道是哪位囚犯出狱,且值得他弟弟这般看顾。然而他又想,王济既然已经逃脱不掉,他的弟弟自然也难得全身而退,就当是给他一个说说临终遗言的机会,这一点肚量,他还是有的。

    因此元澈没有让人通报,直接走向署衙内。冬日云厚,室内光线极暗,彭耽书恰巧有事去京兆府,临时出去了,元澈就坐在廷尉的办公房间内。如此一来,外面的光线就很柔和了,松木的绿色映满了苍白的庭院,竟好似沾了一些雪色。

    恰这时陆昭从门廊的一角转了出来,却突然在抬起头的一瞬间停下了脚步。外面有人在说话,她的目光先是有些冰冷,而后整个人都安静下来。片刻后她忽然笑了,嘴角竟柔美地挑起,目光似乎在闪动着。那是不属于成年陆昭的目光,清凉而透彻,这让她的笑容有了一丝稚气,这是元澈从来都没有见到过的。

    元澈猛然意识到这个笑

    容的对象并不是自己。他的心缩了缩,似乎在阻止自己将谜底揭晓。片刻后,陆昭福了一福,像是已经叙旧完毕,正要往署衙走,谜底就要揭晓了。

    元澈只觉得胸口被竹篾抽了一记,手下意识地去关门,但随即又绷住了。他不能躲,也不能塌,他是有架子的,况且他也不是来特意监视他们的。于是他回到桌案旁重新坐了下来,似是在察看案卷,余光却望向经过门口的身影。她挽了个低髻,一身雪青色的旧衣,在松光雾色的摇曳下,倒生出一丝不近人情的风情。

    恰此时,彭耽书一副救场的样子赶来,手里捧着一摞案卷走向前来,明显是要元澈坐批示。

    元澈抬起头,陆昭也正看着她,于是望着她笑了笑,随即在有关弑君一案陆昭无罪的卷宗上用朱笔做了批示,而后又在是否公审王济一案上批了一个“否”。他得像一个丈夫一样,对妻子的所有情态做出司空见惯的模样。

    “陛下,渤海王于别室自裁了。”一名小吏慌张来禀报。

    元澈虽然有些错愕,但也知道弟弟明白,再挣扎只会牵扯更多的人搅入时局之中,一旦进入公审程序,或许其他宗室也要牵连进来。“去告诉尚书令,渤海王已伏法,自陈罪状,朕也允许他自裁。”

    说完,元澈起身,穿过厅堂,经过陆昭身畔时,陡然拉住她的手,一起走上了门外的銮舆。

    第348章 俦侣

    很快, 廷尉属和京兆府便开始全程搜捕汉中王氏的族人,关于长乐宫宿卫的审讯也到了收尾的程序。

    由于长乐宫内还有姜昭仪养育的两名皇子,有不少宿卫都争相趋至门下, 请求其包庇。然而元澈对此也有所准备,对于所有胆敢冲撞先帝两位皇子的宿卫, 都是射杀当场, 余者则按各自录述的口供减免一定的罪刑。杨宁虽死,但仍不宥罪。一张大网即将织就,紧接着是太子乳母李氏自缢于幽室。李氏的遗言中是愧对君王, 但所有人都知道,她是怕波及自己的女儿和外孙。

    “王济可以自裁, 但谋逆的污名我觉得不能抹去。”陆昭道,“王济本人想必也是知道的。”

    元澈点了点头。

    车上, 两个人有商有量,但都很闷, 对于渤海王和王济自裁的处理似乎都保留了一丝底线。确凿的罪名无疑是一个激流中的旋涡,假使王济再作分辩, 那么元澈也会把需要铲除的势力顺带推向旋涡中, 一并吞没。如此一来,整个世族的根基都要动摇。而元澈则害怕王济死前心存戾念,攀咬宗室。毕竟宗室是皇权抬的重要倚仗, 先帝现存的皇子并不多,元洸和王济如果能双双自裁了事,对宗室也是一种保护。

    王济放弃垂死挣扎, 一代名臣落幕, 有对家族存续负责,有对门阀执政的期待, 更多的是对国家各种矛盾作最后的缓冲。而元澈与陆昭的所作所为,本质上其实与崔谅并无差别,都是用斗争的方式来翦除旧秩序,只不过其中粗暴的力量被政治手段稀释掉了一部分。这些人的生死甚至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