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阀之上: 380-4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门阀之上》 380-400(第2/28页)

憾,他想做一个更好的君王。然而做到前两者后,他竟无法做一个更好的君王了。

    夜晚,元澈路过雁凭的宫宇。明年陆归便可由廷议提议夺情除服,雁凭的婚事也将筹办,此时,宫里的侍女和女官们已经开始帮助妹妹准备嫁服。豆蔻年华的女孩子们讨论者四时新衣和鸳鸯锦被。他实在没有底气、也不忍心用君王的权威来伤害这世上唯一的血亲,也不愿意亲手打散曾经自己也向往、且得到过的相伴一生的爱侣。

    一月后,洛阳宫来了一个意料之中的访客——北海公元丕的外孙娄誉。如今北海公元丕病重,身边有孙子、女儿负责照料,外事便由娄誉负责。

    娄誉本想南下直接前往长安,但三辅流言沸沸扬扬,外公北海公本身也不得关陇世族好感,因此他不得不绕道抚夷督护部。然而抚夷督护部则以朝廷要修缮渭水河渠为由下令禁行,并且因此前有械斗发生并不安全,故而提前告知将要南下的娄誉。因此娄誉不得不转道沿汾水南下,想办法从潼关入都。

    娄氏是鲜卑族人,北镇得以复兴,也是托力于陆家的谋划相助。因此经过司州,娄誉坚持先前往洛阳见皇后一面。

    然而当娄誉见到洛阳对自己超规格的待遇时,也不由得愣住了。

    第382章 求贤

    娄誉由镇东将军吴玥和洛阳令亲自率兵相迎, 随后至洛阳宫由皇后设宴亲自款待。

    北海公派遣娄誉南下,也是想向提前打探朝廷对北镇的安排。

    席间娄誉不乏慨叹:“原本北海公寄望北镇能得祝将军与秦逸伦分掌,然三辅流言纷纷, 朝廷也迟迟不能拿出定论,我等不免忧心。”

    对于北海公的期望, 陆昭也很理解。无论是祝悦还是舞阳侯秦轶, 只要是独掌,北海公子孙的命运虽不至于多凄惨,但也必然失去往日的光彩。只有在祝、秦二人之间处于一种健康对抗的情形下, 北海公的子孙才能成为大家争取讨好的对象。

    陆昭之前的几次出招的确也是别有所图。

    对于斗争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陆昭并没有报以太大的希望。元孚对于抚夷督护部的做法, 简直就是在触碰方镇的底线。而司州豪族迫害行台女官,则是在政治变天之前涸泽而渔的典范。两者都不是掌握权力的高层决策者, 但对于两都关系的伤害,却是无可挽回的。

    即便初期她与元澈彼此都能把持住一个度, 但是权力的执行者会曲解,权力的分享者会夸大, 整个体系中无奈的追责机制, 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贪婪本性,都会让矛盾的雪球越滚越大,冲破一切阻挡, 坠入悬崖。

    因此陆昭最终决定,插手北镇事务,亲自扶植一位北镇的下一代掌权人, 用北方最强悍的军事实力, 为这次争斗进行保底。

    三辅地区传唱的童谣破坏了祝家与秦家和解共存的可能,抚夷督护部和关陇世族们对南北信息的截流, 也让北镇和朝廷双方难以及时沟通。因此,在不确定局面全貌的情况下,祝悦和秦轶无论谁想要获得北镇,都只能自己暗中争取,而不敢放在明面上讨论。娄誉南下,除了想打探朝廷方面的意思,也是要试探各方的态度。

    陆昭还没有摸清娄誉的意向,因此只叹息道:“此前门阀几家执政,北海公身为宗室而居显,数十年无有一错,更有大功,实乃国之柱石。只是一心为国难免积怨于人,先前北海公加太尉竟不得入长安一步,至今想来,实在是令人唏嘘啊。世情伤人,前法积弊,我等后来者宜时时自省。”

    陆昭说完后两句,娄誉忽然看得透彻起来。

    外祖执掌六镇,威势赫赫,这是其个人能力以及时间所累积的成果。但对于北镇未来的命运,以及北海公的哀荣和后嗣的问题,却是门阀执政下遗留的无奈。门阀执政存留下来的政治意识还没有完全消融,寒门新贵们纷纷入台争先恐后,而北镇将士仍停留在以年限擢录的稗政阴影里。

    北海公一生为这些将士们抗争,也结怨太多的人。之所以让他前往长安并打探各家,也是担心有人在自己死后发难,为难自己的家人和北镇戍将。因此事先与各方做一个沟通,如果有人对北镇有想法,彼此之间可以先拿出诚意,相互做个保证。

    有了这个一层明晰,娄誉便将关注点放在陆昭最后一句上,试探道:“世情虽伤,但新帝维护宗室,倒也不觉有难。只是选士之法,固之已久,实在难做更改。”

    娄誉的意思也很清楚,皇帝可以给他们这些宗室抬高地位,但北镇的上升通道,陆家能帮忙打通吗?

    陆昭会心一笑:“世情是否有难,我非元氏,难得体会。然选士之法,我是已有准备,且势在必得!待娄君前往长安,自见分晓。”

    陆昭此言一出,在场的吴玥、陆遗、卫渐等人也都为之一惊。选士新法这么大一个预案,如果陆昭真准备做,不会不提前通知他们。况且选士之法涉及的层面,远比司州试行新法要深广的多,以陆家和行台现有的资源,根本不允许有这么大的动作。不过陆昭既然在公开场合给予这样的政治允诺,想必是真有胜算。

    傍晚,庞满儿照旧来到陆昭的书房内。这几日,对于湖县女官之死,触动最深的便是庞满儿。作为女侍中,庞满儿身负其它的责任,倒无需下县历练。然而正因为没有身临其境,庞满儿觉得自己诚然侥幸,心中痛苦反倒比旁人要多。再者,新法事宜庞满儿也出力颇多,一路走来,却在最紧要的关头听了下来,阻挠者偏偏又是名分大义俱在的朝廷,心中郁闷可想而知。因此接连几日,庞满儿心情都十分低沉。

    这一日,陆昭却将庞满儿叫到身前,而后道:“湖县之事,终究会有结果,但你心有郁结,即便将害人者正法,只怕也未必能了却你的心事。”

    庞满儿被说中心事,坦白道:“我今日始知成一事何其难,为一事而殉难者何其多。”

    陆昭沉思片刻,道:“康庄大道,各有卫道者,虽东西南北俱为通衢,仍不能使四方洞达。路旁沟渠,底有泥沙,虽不过没膝之身,仍可使壮士裹足其中。过道者亡,泥足者困,后来者怨卫士与泥泞无益。若不能降举国卫士,则披荆斩棘,自辟蹊径。若不能清天下泥泞,则入山伐木,自驾桥梁。蹊径成,则万人拥至,谁还见执戈卫道者?桥梁就,则蹈足高处,谁还瞩目于淤泥?”

    说完,陆昭交给庞满儿一份密章:“你若真想解心中郁结,便为此事。此事成,则北镇可为我等所用,新法之困自解,姊妹之仇得报。”

    次日,在行台所有文吏都在等着陆昭针对选才一事项找到自己的时候,庞满儿已经跟随娄誉所乘的轻舟一路西上,抵达雍州境内。

    长安城内,魏钰庭居于家中,正与几个门生故旧闲谈。今日魏钰庭常宿于官署,元孚的事情仍未解决,实在没有闲暇来关注都中风言。今日归家,除了宴请门生好友感激近日众人出力,也想听听行台的女侍中入都后的所作所为。

    一位门生道:“近日众人对于选才一事讨论尤多,似是对博阳侯仍在位,颇有不满。女侍中庞氏先前便常出入清谈集会,对此事颇有看法,不过其中言语却有些难以入耳。”

    “有德之士未必进取,进取之士未必有德,唯当以贤大夫治天下,而非元孚之类耳。”魏钰庭在读过门生抄录来的庞满儿所说的一些言论,合卷笑语,“魏武之风渐盛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