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的后花园: 180-200

您现在阅读的是老怀表文学www.laohuaibiao.com提供的《德妃的后花园》 180-200(第11/28页)

福晋董鄂氏出身大家,和马佳氏原是面子婆媳关系。胤祉出宫开府后,董鄂氏也只是按着规矩点卯请安,不多不少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也不知是不是胤祉提及敲打或是说远的香近的臭,董鄂氏反而比在宫里时更勤快的往马佳氏跟前跑去。

    马佳氏欣喜,两婆媳也是和和气气的。

    有失有得,这都是羡慕不来的。婉绣无心和她谈心,郭络罗氏又坐了一会儿便走了。

    这人前脚一走,后脚就有人来通报,“成嫔娘娘来了。”

    “不见。”

    “是。”

    “等等,你就说本宫刚见了宜妃,有事先忙了。”

    “是。”

    婉绣满意点头,拐胤祐跑的并非就是胤祾,不是还有胤祺么?而眼下,还有一件事。

    再去乾清宫。?

    第188章 朕可不惧内

    等了半日不见消息, 婉绣干脆就在乾清宫侯着。只要康熙回了宫,就别指望能随意糊弄她!

    受封的消息人尽皆知,婉绣自然是大大方方的赶了过去。

    皇太后得知后哭笑不得, 还叫了身边的嬷嬷去问话, “皇上行事皆在心中, 娘娘这样干等也不是办法!”

    她哪是想干等?

    “嬷嬷说的是,可就是皇上行事皆在心中, 旁人无处猜测。只是本宫伴君多年也有微末了解, 就想这会儿见见皇上,道些家常,免得又是空想。”婉绣语气四平八稳, 愣是把一席真心话说的寡淡无趣。

    嬷嬷好笑,“奴才定把娘娘的话转达,只是娘娘若有空还请到慈仁宫去多陪陪主子。”

    “嬷嬷有心了, 我会的。”

    “太后让膳房备了些吃食, 让娘娘吃用一些, 奴才先告退了。”

    嬷嬷临别前一句,叫人听了心里慰贴又好笑。这位太后因着和康熙不是亲生关系,年轻的时候小心翼翼的,随着年纪大了, 虽不会有二心之说, 不过对于康熙的这些闲来笑话确实极为喜欢。就说这一回,连点最应该的劝说都没有。

    不痛不痒的几句,算什么?

    婉绣吃着膳房送来的吃食,一面闲情逸致的吩咐人送些笔墨书画来, 这让等着消息的康熙听闻后直摇头叹气。

    堂堂大清天子, 在葛尔丹前面不改色的大男子竟然怕一个女子, 这女子还不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嫡妻,这让一侧围观的恭亲王常宁好笑,“记得德妃娘娘也是生的和气,皇上怎么像是躲豺狼似的?”

    别人不知道,恭亲王数次家宴自然是认识德妃的。再且纯禧公主在宫中长大,对德妃也有几分印象。太子亲近德妃,百官朝臣无一不是有思量。恭亲王前线战事时还有几位阿哥陪同,只要说到私下里的事情,这德妃二字就总是绕不过去。

    反正不论是谁说,此人虽不是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之辈,但她待人亲和,体贴入微处从不骄矜,无一不是说好的。

    像九阿哥,就数次和四阿哥争论,觉得他过于苛刻较真,只叹是生错了娘胎,斤斤计较的尽都是些孩子酸醋话。

    恭亲王不免高看,面上也是真情实意的兴然。

    康熙睨他,“前儿个有些女夷人,生得俊俏玲珑,朕的后宫无处安放”

    一口气好悬没有咽下,恭亲王惊得就要给他跪下了,可惜这位爷话说得极快,耳边传来最后一句,“看在咱们兄弟的份上,就便宜你吧!”

    “皇上,臣弟惶恐。”

    “这些年随朕一同北征,历经艰险。你虽不曾言辞,但兄长的寥寥心意,也切不可推脱。”康熙尤为真诚的扶了他的臂膀,语态殷殷轻声,“不然朕不知该如何处之。”

    彼此都是几十年的兄弟了,耳闻着三哥说着这样冠冕堂皇的话,恭亲王也只能咬牙咽下,嘴上叹息,“不知这女夷人是何身份?臣弟好做些准备。”

    想到自己这端庄得体又有几分满族贵女泼辣劲儿的五弟妹马氏,康熙不由挑眉。他这个五弟想当年也是京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因着许多思量便赐婚了纳喇氏,两人虽不说相敬如宾,却也是平平常常,倒也无什么。可惜纳喇氏是个短命的,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便撒手人寰。康熙为了补偿,遂让五弟自主选亲。不想他一眼相中了马氏,两人好的时候是好的,可不好的时候直接动手也是有的。

    瞧瞧这大老爷们这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康熙有些不满,但想到五弟功绩在此,膝下唯一存活的女儿纯禧已经出了门,他也少了那点子打趣的心思,点到即止,“不过是个女人,你且留着能吃住就是,不必太过。”

    虽说国之强大是好事,但是国家之间的友好中总免不了一些赠送美人的习俗。大约是大公主有所提及,送来的美人也不都是夷人模样,风情万种的还有几分大清女人的姿态。

    康熙倒不是说后宫放不下人,但也不想太过将就了他人。想要丢之弃之,又有些蔑视难堪,索性就赏给了一些可靠臣子们的府中。反正话到了,府里人怎么处置就不是他能尽然管理的。

    上位者步步皆有缘故,康熙自觉是不偏不倚的。

    恭亲王自然知道这些,只叹自己一时兴起没有收住,惹得他这个三哥小气的给他作难。若是旁人,他一脚踹过去,往死里往脸上踹。可遇到这位爷,他唯有自认倒霉的颔首,“如此就好。”

    到时候丢到别院庄子去办差,定然不能府里的母老虎借题发挥!

    如此想着,恭亲王便施施然的又行礼,“既然是皇兄御令,那臣弟且下去做些准备,恕不能陪家常,免得耽误要事。”

    “……”

    以叙家常兄弟情分为由登门拜访,又以一国之君暗派了两三要事的康熙语塞。毕竟在要事前,这位五弟也是悠哉悠哉的饮茶答允,哪有一丝会耽误要事的紧张?

    康熙默然,指腹在扳指上摩挲着,深深看了他一眼,“正事要紧。”

    清世祖膝下子女不多,能存活至今的最小的儿子便是恭亲王。身为幼帝自然比兄长们过得自在飒爽些,即便是如今,他也十分坦荡的甩了袖子,“今日春雨绵绵,皇兄不如留在府中,待臣弟归来再一起喝一杯?”

    “朕尚有事,就不留了。”

    “如此。”

    恭亲王颔首了然,他笑着行礼出了门。

    康熙极少留在宫外过夜的,耽误政事,也让次日朝政显得匆忙。更何况,他又不是真的怕了谁。

    这样一想,康熙随着出了去,“回宫。”

    站在门外的张鸿绪得令后当即传话,让仪仗车马备好。这回事微服出宫,除他之外不过还有一个小太监和数位护卫。小太监年轻,脚下跑得很快,待到主仆二人出府时马车早已恭候着。

    马蹄哒哒,穿过夕阳下悠哉归家的百姓人群中,很快就进了宫道。

    若是平常时,乾清宫已经用了晚膳,正要挑选绿头牌的时候。宫门外有不少的奴才们打听消息,已然是不必言说的规矩。

    康熙走的大门,只见着顾文星伫在门前踏步来行礼。他不由得往里头看了一眼,“德妃来过了?”

    “来过了。”顾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现在阅读的是
【老怀表文学】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